会仙观

会仙观

共 3159字,需浏览 7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会仙观始建于金正大六年(1229年),后历代曾数次修葺,现存主体建筑三清殿为金代遗构,清代增建了两旁的耳房,东西配廊房二十余间;玉皇殿为元代建筑;关帝殿和戏楼建于明。其他建筑均为解放后作学校使用时添建的。

建筑格局

会仙观建筑,规模宏敞,构造壮丽,保存完整。会仙观主体建筑三清殿面宽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宋、金特色浓郁。
会仙观建筑坐北朝南,南北长63.2米、东西宽35.8米,占地面积2263平方米,为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关公殿、玉皇殿、三清殿,东西两侧对称分布着钟、鼓楼和厢房、廊房、耳殿。会仙观中建筑均用花边瓦。有多种规格,花边大小、形状、纹样都很丰富。
戏楼东侧为观门,入门为第一进院落,院内地面高出观前公路路面约1.8米,除戏楼外院内其他建筑均为后期添建。关帝殿东西两侧分别为钟楼和鼓楼,楼下有砖券洞门,通往第二进院落,整个院落地面是南低北高的缓坡。第二进院落中部稍偏南处为玉皇殿,左右有厢房。玉皇殿北为会仙观的正殿——三清殿,殿两旁有东西耳房,左右有东西配殿。三清殿之后背墙兼作全观的后围墙。

主要建筑

会仙观由三清殿、玉皇殿、关帝殿、戏楼、东配殿、西配殿、鼓楼、钟楼、奶奶殿、东厢房、西厢房、东耳房、西耳房、祖师殿共计14座建筑组成。
戏楼
戏楼位于中轴线的最南端,台口向北,面对观内。通面阔三间8.35米;进深6.9米;硬山顶。整个建筑共用柱六根。当心间的两根平柱为八边形石柱,其余四柱均为木柱。前檐柱柱头坐通长纵额一道,纵额下柱头间用阑额,阑额表面雕有花卉图案。室内构架由两缝横架组成。进深六架椽,后乳栿对四椽栿用两柱。四椽栿前端伸入柱头铺作,梁头做成卷涡状。后尾压在后架乳栿上。因后檐无柱,乳栿后尾垫木块,放置在后檐墙上。四椽栿与乳栿上立蜀柱四根分别支承劄牵与平梁。槫下用替木。有叉手。四椽栿与平梁、叉手均用天然弯材制作。
外檐共有铺作七朵,柱头铺作四朵,补间铺作三朵,后檐无铺作。柱头铺作外转均为四铺作单杪出一跳。因承四椽栿,无里跳,仅华拱后尾伸出支托四椽栿,华拱后尾做卷瓣。补间铺作与此同,只是梁头换为耍头,耍头外端作象头形,令拱拱弯做卷瓣,栌斗两侧亦出卷瓣。当心间正中之补间铺作与其他两朵补间不同,为龙形耍头。
关帝殿
关帝殿在戏楼北13米,坐北面南,台明高出室外地面3.38米。通面阔三间7.7米,各间面阔相同;进深6.7米,带前后廊;悬山顶,殿用柱十六根。当心间两平柱也为八边形石柱。当心间前、后槽各有金柱两根。其余六柱包砌在山墙内。前檐廊檐柱头用普拍方,柱头间用阑额,至山面檐柱出头,做花叶轮廓。构架由四缝横架组成。进深六架椽,前后劄牵对四椽栿用四柱。四椽栿置于前后金柱上,承下平槫。四椽栿上立蜀柱承平梁,平梁上立蜀柱承脊槫,两侧用叉手。槫下均用随槫方。前檐劄牵后尾入金柱出头,前端伸入柱头铺作,伸出的端头做成龙头形。后檐劄牵后尾亦入金柱出头,前端置于檐柱上,上承檐槫。四椽栿与前后劄牵也用天然弯材制作。
外檐共有铺作七朵,柱头铺作四朵,补间铺作三朵,后檐无铺作。柱头铺作为四铺作单昂出一跳里转为四铺作单拱出一跳,昂嘴为向上卷起的象鼻形。跳头口内出劄牵头;补间铺作与此同,只是劄牵头换为龙头形耍头,里端作卷云形。令拱抹出斜面,雕花。散斗均为菱形斗
玉皇殿
玉皇殿,座落在1.1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檐下斗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无补间铺作。砂石覆盆式柱础。梁架为自然材锈砍后即使用,颇具元风。
前、后檐各用檐柱四根,东西山面各用两根。身内无柱。因后代的改造除前檐东、西角柱外其余柱均包砌在墙内。前后檐当心间的四根平柱、西山墙内两柱和东山墙内南柱为方石柱。角柱无生起,有侧脚(东南角柱倾侧20厘米,西南角柱倾侧16厘米),微有收分;各柱柱头均坐普拍方,柱头间用阑额连接。东西山面普拍方断面为圆木。普拍方与阑额至角柱处均出头,垂直斫截。构架为四架椽通檐用二柱,四椽栿两端分别伸入前后檐铺作,自第二层跳头上伸出。四椽栿上立蜀柱,承栌斗,斗口内置平梁,用单拱一层加替木一道承前、后平槫。平梁上立蜀柱,柱头栌斗内用单栱一层加替木一道承脊槫,并出丁华抹颏拱承叉手。除当心间两蜀柱外,其余各蜀柱柱头间均用内额一道拉结,现均已缺失。两山自平槫缝向外出际。山面无槫,仅用素方一道,由立于两椽栿上的蜀柱支承。素方与前后平槫交圈,承山面椽。现状脊槫与平槫出际为1.1米。山面用悬鱼、惹草。前后及山面檐出均为1.6米。殿内彻上明造。外檐共有铺作十二朵,均为柱头铺作,其中转角铺作四朵。前后檐柱头铺作为五铺作双昂出两跳里转五铺作双杪出两跳。栌斗口内向外出45°斜拱。各斜拱均抹出斜面,散斗为菱形斗;山面柱头铺作也为五铺作双昂出两跳里转为五铺作双杪出两跳,不用斜拱;转角铺作外转于正侧两面顺身各出五铺作两跳。
三清殿
三清殿,座落在1.2米的石砌台阶上,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顶筒板布瓦覆盖,前檐插廊。檐下斗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无补间铺作。殿内梁架四椽对前乳,通檐用三柱。柱为石质,仰覆莲花柱础。梁架结构简洁,形制手法古朴,为典型的金代建筑。
殿身檐柱四根,无生起。廊檐柱十二根。殿身内无柱,后檐无柱。柱础样式不同,但均由上下两层构成,迎面当心间两廊檐柱柱础上下都为雕花覆盆。平柱柱础上层为覆莲、下层素平。东、西角柱柱础最为精美,上层为宝装覆莲、下层为仰莲(图一一)。迎面廊檐柱柱头坐通长纵额一道。当心间的柱头间用替木,梢间用绰幕方。两山面廊檐柱柱头用普拍方,柱头间用阑额。
殿内构架主要由四缝横架组成,六架椽前乳栿对四椽栿用两柱,再加出际梁架两缝,承两山出际。殿内彻上明造。四椽栿前端入殿身檐柱并出头,入柱处用替木两道承托。因后檐无柱,栿尾下垫石块放在后檐墙上。四椽栿上用驼峰承栌斗,斗口内置劄牵,用单栱一层加替木一道承下平槫,劄牵前端入蜀柱出头。四椽栿上立蜀柱,蜀柱头与殿身檐柱柱头上之栌斗口内置平梁,平梁两端用单拱一层加替木一道承上平槫。平梁上立蜀柱,柱头栌斗内用单拱一层加替木一道承脊槫,并出丁华抹颏拱承叉手,叉手上端支顶脊槫,下端插入平梁背。蜀柱两侧均用角背。
前檐乳栿后尾入殿身檐柱,下用替木与丁头拱承托。栿首置于外檐铺作上,端头做耍头式样,承撩檐槫。栿上立驼峰承栌斗,斗口内置劄牵,用单栱一层加替木一道承前架之下平槫,劄牵尾端入殿身檐柱出头,此处做法与后架对称。外檐共有铺作十二朵,柱头铺作十朵,前檐有转角铺作二朵,无补间。外檐铺作外转均为五铺作单杪单昂出两跳里转五铺作双杪出两跳。三清殿主要结构构件基本上都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处理。

价值意义

会仙观反映了金代时期中国古建筑构架与布局的特点及上党地区的地方风格与手法,让人清楚、直观地了解晋东南地区民间道教建筑的组成、布局和空间的组织手法。

文物保护

2001年6月25日,会仙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会仙观位于山西省武乡县城东五十华里监漳镇监漳村西。

开放时间

开放时间8:00—18:00。

门票价格

免费。

交通信息

长治站——站前街——太长线——长襄连接线——G519——滨河东路——滨河西路——X654——王南线——石段线——王襄线——吴北线——西石线——会仙观
浏览 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