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博物馆

共 1657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30 15:57

历史沿革

博物馆在张氏宗祠的基础上,投资800余万元,于1999年正式破土动工建设新馆舍,总占地4300 平方米 , 2002年10月对外开放。
2022年6月,入选浙江省博物馆(纪念馆)名录(2021年)。

建筑布局

新建建筑采用传统的东西对称方式,以“□”形包围于张氏宗祠四周,之间以高耸的跨梁连接,既保留了原古建筑的精致雕作,又新增了现代化建筑的恢宏气势,外观别致,构思新颖,设计别具一格,在博物馆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浦江博物馆
这一建筑的本身,就能使我们看到古今建筑文化的传承,听到新旧建筑文化的对话。它是古老的,又是崭新的;它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它浓缩了浦江建筑历史文化的精华,是浦江文化底蕴最深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
张氏宗祠在南宋时为张氏家庙,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扩建为张氏祠堂,万历十四年(1580)续建,万历二十二年(1588)仲冬落成,前后历时二十三年。张氏宗祠现存建筑系光绪时所建全貌,为典型的清式结构,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中厅、穿厅、拜厅、寝堂,与两侧耳房构成吉字形布局,占地面积1220平方米。整座建筑结构严谨,用材规范,雕作生动精致。

基本陈列

上山文化陈列馆及民俗文物陈列(图1)
《上山文化陈列馆及民俗文物陈列》 展览由照片、图片、出土文物及雕塑、场景等组成,反映了上山文化的丰富内涵与魅力。
《民俗文物陈列》 通过日常生活用品、古老农具、竹编精品的展示,述说浦江人民长期以来的生活习俗、浦江农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丰富而独特的民间工艺和民间艺术。

馆藏文物

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000余件,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以至新旧民主革命时期的每一历史阶段,基本上都有可供研究的文物资料,此外还收藏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山遗址、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山背遗址中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石器、陶器等。
大口盆 出土的典型器物。上山遗址因大量出土该类器形而被俗称为“大口盆文化”。该类器物器形独特,有的在腹部安装单侧横向桥形耳或舌形鋬。同时,部分陶胎中保留有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
石磨盘、石磨棒 上山遗址出土的典型石器。石磨盘表面被人为磨成宽大的凹弧面,磨面上特意琢打出麻点,与石磨棒组合成为稻谷脱壳的工具。该类石器在上山遗址大量出土,是时期与利用的又一珍贵实物资料。
司马钟花鸟图轴 字子英,号秀谷,又号绣谷,别号紫金山樵,江苏南京人。善于写意花卉鸟兽,落笔豪放,气势俊逸。此画画面动静结合,张弛有力,具有强的艺术感染力,为司马钟之精品。
银钵 1979年出土。通高5.3厘米,直径13厘米。内壁底部纹饰为錾刻团形海浪鱼化凤图案。图案精致典雅,给人以柔美祥和的感觉,为银器精品。
竹编

场馆特色

张氏宗祠既为博物馆的一大展品,又是博物馆的主要展厅,馆内现将考古出土文物展、竹编及竹木根雕工艺品展、生产工具及生活用品展等展览作为固定展览,布置在张氏宗祠的各进建筑内; 另在西边新建馆舍内预设临时展厅,定期引入一些临时性展览以增强博物馆的可观性。

文化活动

每年举办10余次书画、工艺美术、非遗等各种类型的临时展览。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浙江省新华东路68号
交通线路:3路、8路环线公交车
开放时间:8:30~11:30,13:30~16:30
闭 馆 日:星期四
邮政编码:322200
参观须知
免费参观须知
1.外来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请勿入内。
2.对衣着不整、言行不规者,谢绝参观。
3.请勿携带宠物入馆。幼、老年等特殊观众请由亲友陪同参观,并注意安全。
4.观众参观时,应听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管理,请勿大声喧哗和入栏触摸展品。
5.爱护馆区的各类设施和花草树木,请勿攀援。
6.讲究卫生,保持环境清洁,请勿乱扔瓜皮、果壳、烟蒂等。
浏览 1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