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化寺

联合创作 · 2023-07-22 14:26

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南寺街6号。其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代予以修缮,明正统十年始更名为其。该寺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坐北朝南,渐次展开,层层迭高;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均为金时所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其左右为东西朵殿;东侧为殊阁遗址,西侧为金贞元二年所建普贤阁。

文化

文化特点

善化寺体现出唐宋、辽金时期建筑的演变和发展,反应出了中国古代建筑承唐启宋的这一重大过渡与转变。寺内辽金时期建筑反映了当时的建筑特色,对于了解北方少数民族对于唐代木构建筑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斜拱的建筑支撑构件与传统斗拱结合,也反映了不同地域建筑技术的融合和发展。

建筑特点

善化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依中轴线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层层叠高。东有文殊阁(已毁),西为普贤阁。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普贤阁均为辽金时期原构。其符合传统儒家思想,以北为上,建筑坐北朝南,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唐朝是佛教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寺内建筑更多是保留最初唐时期的特色,利用高台使建筑逐级升高,使得院落错落有致。

历史

建筑历史

据善化寺内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载: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为国立寺院。

五代后晋时改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之乱被毁,金天会年(1128年)重修。

明正统十年(1445年)始更名为善化寺,把寺院作为官吏“习仪之所”,建立“僧纲司”管理全城僧众。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4日,善化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善化寺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乃善化寺之最大殿宇,前有月台,左右设有钟鼓二楼。大殿面阔7间40.7米,进深5间25.5米,单檐五脊顶,作为辽代建筑,以单体面积1200多平米排名全国第三。殿内共有34尊塑像。佛坛上硕大的莲花座上,端坐着如来五方佛,法相庄严、凝重典雅、衣纹流畅;莲座下还有弟子、菩萨侍立,是辽金原作。殿堂两侧分列二十四尊护法天王的塑像,神态各异,性格鲜明。殿内西壁、南壁有康熙年间所绘的壁画190多平方米。

三圣殿

三圣殿位于寺内中部,建于高约1.5米的砖砌台基之上。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檐下斗六铺作,单抄双下昂,重计心造。殿内采用减柱法。佛坛上的华严三圣为金代原塑,后人予以重装。殿内两侧有金碑2通,其中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是南宋使金通问副使朱弁所撰。

天王殿

天王殿,现为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庑殿顶,是中国现存金代时期最大的山门。左右次间有明塑四大天王像,横眉怒目,姿态威严。

普贤阁

普贤阁位于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西侧,是一座楼阁式建筑,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重檐九脊顶,金贞元二年(1154年)重建。

浏览 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