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总结一下关于“阅读”这件事(附11本书单分享)
从2020年开始,把阅读作为一种“习惯”坚持下来,也开始有意识地以建立个人的认知框架,以此来规划阅读这件事。而不是偶尔阅读,且随随便便挑一两本来看。
因为对大多数人而言(尤其是以往的我),“阅读”更多只是一种随机性的行为。但随着工作的日渐加深,发现系统性的阅读实在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至少在我认为,它有3大好处:其一是能以最低成本且高效率来填补未知的经验,降低犯错的成本。其二是有利于构建职业的认知体系,人类区别于别的生物,在于我们能持续成长。其三,阅读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譬如减缓焦虑和压力、时间消耗最大价值化等。
1
2020年阅读总结
看了哪些书
这一年细数不过30本,不算太多,比不得一年读数十本甚至上百本的人。一来实在是忙,二是习惯细读和精读。而如果用关键词来概括我这一年的读书偏好,那就是“自我管理”、“互联网”、“传记”。
- 自我管理:因为同时兼顾工作和写作,所以2020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对时间和精力的要求比以往更高。所以这一年相对系统性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大少读了不下于5本这些相关的书籍,如《睡眠革命》、《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 互联网:和职业相关,每年依然要吸取很多的养分,除了一些近两年新书《俞军产品方法论》、《启示录2.0》等外,和一些经典书《简约至上》、《点石成金》也重新进行研读
- 传记:通过一些人物生平,除了能了解人物的往事外,大概可以从中学习他们的价值观、处事方式。这也是锻炼个人魅力、心智成熟的方式之一。譬如《硅谷钢铁侠:马斯克》、《乔布斯传》、《青年变革者》等等
一些感想
- 杂乱到主题:往前读书都是看到哪本好,或者朋友推荐,就捡起来看。单从读书而言,固然没错,但如果书的内容跨度较大时,想获取的信息就会略显分散而不体系。所以这一年先从主题方向出发,再去梳理一些值得读的书,阶段性阅读。譬如自我管理、人物传记、商业经营等
- 工具领域的书结合个人成长和规划性:在选择读书前,建议也能像日常做规划那样,制定与自己当前阶段现状契合或属于未来规划需要拓展的领域相关方向的书籍阅读。譬如今年的工作因为同时兼顾更多重要的项目,比以往的考验都要更大。所以我这一年对精力、时间和个人习惯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就多学习“自我管理”方面的书籍。
- 心理减压:面对各种压力和焦虑,大家都会尝试寻求解压。其实很多时候,阅读也是能让人得到短暂释放的效果。因为它能转移人的注意力到书本,暂时忘却其他,就好像运动一样,专注当下。其次能让人烦躁的心较快去平静下来,如焦虑、急躁情绪能较快消化掉
- 多看“课外书”:看一个人读书丰富度,不在于多少与自己擅长相关的书籍内容,而是多少不同领域的书。平常多沉淀与专业相关的书固然重要,但是也要多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时候当专业素养积累到了一个层次,更多的就是上升到从不同领域知识中读取本质思想,继而成为通用方法。同时也避免自己长期陷入惯性和熟悉领域,避免因为思想狭窄导致决策有偏颇。所以譬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甚至历史、文学等也可以指导各方面的思维培养。
2一些有趣的书
自我管理对自己的管理无非是从时间和精力上,形成长期习惯,继而培养出高效、健康的自我管理方式。
0.1《睡眠革命》
“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有效看待睡眠管理以及提升睡眠质量的方式。全书有2个关键观点。其一是睡眠有效周期应该以周计算,而不是按天,即有时候一天睡少了不是就非得多睡补回来。其二就是睡得多不代表睡得好,所以合理控制睡眠其实更比长时间的睡眠更有效。”
0.2《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 成为一个工作出色的人,远不止这七个习惯。但是这些习惯确实在工作中,乃至生活中都需要保持的。譬如“以终为始”,就是要做事有头有尾有交代。“不断更新“,就是要保持时刻的学习、提升自己。”
0.3《OKR工作法》
“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何分配精力,并且聚焦到重要的事情,创造当下更有价值的事。所以高效精力管理就至关重要。如果有这方面需求,不妨阅读下,对工作甚至对生活,其实都可以用OKR进行管理。”
传记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有出色的能力外,还应该具备异于常人的精神品格或意志,这种潜在的“魄力”极大塑造个人的影响力。磨砺这方面除了日常中成长外,还可以多向“前人”学习,了解其生平过往,成长经历,从中学习,同时也是锻炼心智的一种方式。2020年读了好几本人物传记,其中推荐两本。
0.4《硅谷钢铁侠》
“ 这是一本介绍马斯克如何从一名普通的南非少年,一步一步成长为“新能源”、“太空”、“太阳能”等领域的巨头人物。抛开其他因素,但从成就而言,在我眼里马斯克是不亚于乔帮主的存在。拥有“疯狂念头”的人总是很多,但最终把它们都付诸于实践,并做到行业顶尖,那就是很惊人的举动。”
0.5《变革青年者:梁启超》
“ 这是一本讲述梁启超在在1873-1898年期间的成长故事,也是许知远在关于梁启超三部曲计划上的第一卷。这本书介乎于文学和传记之间,说是文学因为书中引用了晚清至民国前期的旧文体,读起来会比较晦涩。而传记则刻画了梁启超早期思想形成的全过程,里面涉及那个时代的诸多出名的人物和事物,像张之洞、《申报》等等。我起码前后看了大半个月,也是去年读的最“困难”的一本了。”
商业与社会
0.6《美国陷阱》
“ 这是一本以20年前一家跨国企业高管的“回忆录”方式,来讲述如何在政府的强介入下,最终沦为被收购的命运。对比当今如此微妙的国际环境,对企业的打压而形成的各种手段,其本质都是一致的,难逃同样对待。那么,对于企业经营而言,这是尤为注意的,尽量保护企业免受这些变故,给企业带来不可避免的重大损失。”
0.7《创新者的窘境》
“ 一家企业是否能成长为百年企业,除了有划时代的产品、健康的机制等各方面因素外,“创新”也占据重要作用。当一家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形成竞争力后,将会在较长一段时间迎来它的“舒适期”,也就是啃它的老本行就可以持续获取较大的营收,这也是“传统企业”被诟病的地方。但往往这时候,也是当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形态、新的技术就会随之而来,那么“革新“就不可避免。这时候沦为”传统“的企业,应该如何保持对客户需求、创新技术等方面,保持较高的敏锐,这本书就提及了哪些失败和成功的过往案例,也是值得一读。”
互联网关于“产品思考“和“产品设计”:去年有一段时间觉得自己的产品输出陷入了一种“习惯性经验”的行为,就是面对一些场景总会习惯性采用过往的经验直接进行输出。这样看起来可能就是所谓沉淀的”经验“,但是这也是一种潜在的暗示,在输出上过于遵循经验而没有试图去寻找新的”创新点“,这让我有了点担忧,毕竟一成不变是产品经理一个很大的天敌。所以,那一段时间去找了一些设计和产品理论书籍,包括经典的也重新研读了一番。
0.8《简约至上》
“ 这是一本十分经典的“老书”了,但是里面提及的4个核心设计理念,放到现在仍旧是十分受用。“分类”、“删除”、“隐藏”和“转移”,对于输出高易用性和简单的交互设计,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曾经“接手”过不少项目,对于这些项目,首先会重新盘点当前项目的能力类型有哪些,会再次“分类”形成新的合理的产品框架。其次会把一些不必要的功能”删除”掉,多不代表好用。接着会把这些功能项突出重点,不是当前主线的会削弱曝光或者”隐藏“至更深层级。最后,有些功能体验不一定要一一还原于当前产品上,有些可以”转移“到用户身上去实现。”
0.9《俞军产品方法论》
“ 这是19年就已经推出的书了,书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点出了当前产品经理的现状,以及应该如何在这个大环境下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成长道路。现在的产品经理环境和十年前完全不同,行业的细分、专业性的门槛,都逐渐要求产品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真的可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那么认清当下、做一些合适的选择是至关重要。另外,还提到一个点,就是产品经理是一个综合科的职业,所以多看点跨学科知识,从中找到共通之理,或者启发灵感,都是要莫大好处的。”
10.《信息乌托邦》
“ 算法推荐是当下十分流行的一种流量分发技术手段,基于用户属性和内容属性的结合,在合适时候给用户推荐合适的内容。但是这种情况久而久之,只会让人持续陷入他感兴趣或他所能看到的内容,而对于其他“小众”的内容接触愈发的少,最终陷入“信息蚕房”的现象。就好像刷抖音,永远只能刷到自己感兴趣的,愈发沉浸其中,只关注自己关注的,导致对其他领域的信息获取变得越来越缺失。那么最终的结果,就会对外界缺乏更多的敏悦,以为这就是“全部”,继而无法正确的行为决策。”延伸阅读:《网络共和国》、《回声室效应》
文学
11.《霍乱时期的爱情》
“ 去年最有耐心读下来的一本纯文学的书籍,在当下愈发急躁和焦虑的环境,能静下心读一本“课外书”其实是不容易的。而这一本也是马克尔斯一本十分经典的爱情小说,刻画的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对于人物的外表、心理等方面都做了很细致的描述。”
3
一些方式与技巧
- 多从一些平台收集书单,比如虎嗅、36氪,甚至豆瓣都可以。同时也要兼顾主题性和综合性,涉猎最好能多广泛一些,起码对开拓视野也是有帮助的;
- 合适的时间、地点读合适的书,休息时间就长且环境安静、精神充沛时,建议读些深度书籍。而碎片化、通勤可以读写工具书,这样可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短期知识收益。
- 对于工具书,建议能边阅读边记下笔记,用xmind或者便签都可以,这样最大好处能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一部分,同时方便快速回忆查看。
「往期回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