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冬

联合创作 · 2024-08-09 10:44

教育经历

1988年8月—1992年6月于生物系和法律系学习,获得理学和法学双学士学位;

1995年8月—1998年7月师从王勋陵教授,攻读生态学专业环境生物学方向的硕士学位,获理学硕士。

1998年8月—2001年6月继续在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勋陵教授指导下,攻读生态学专业分子生态学方向的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青藏高原生态区东缘主要民族分子生态学研究”,于2001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

科研经历

1992年7月—1995年6月于基础部工作,先后参与了“甘肃省两高一优农业发展计划研究项目”的子课题“陇南地区蚕桑发展项目研究”和“肉用鸽优良品种分子标记的研究”等项目的科研工作;

1995年8月—1998年7月在攻读硕士期间,以第二完成人的身份参与了甘肃省97重点攻关项目“生物指示高技术在甘肃省刑侦司法中的应用”(GK979-2-111A),该项目已通过甘肃省科委主持的鉴定。

1998年8月—2001年6月在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博士期间,以第二完成人的身份参与了甘肃省2001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主要少数民族基因资源研究”(ZS001-A23-053-Y)。并于1998年10—12月协助建立了DNA实验室。

2001年8月至2003年11月,—甘肃亚盛集团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参与组建甘肃亚盛生物工程(北京)实验室,是“利用植物反应器生产重组蛋白药物”项目主持人,研究成果“一种利用植物反应器生产抗艾滋病药物的方法”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03100582.9。其中2001年9月—2002年8月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从事客座科研工作。

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在剑桥大学Leverhulme人类进化研究中心做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

2003年5月至2006年4月为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医学遗传学基础研究及生物工程方面的应用研究工作。

2006年5月 至今,任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兰州大学遗传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兰州大学遗传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工作。指导博士生11人,硕士生23人。

社会任职

1.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

2.副理事长;

3.学术指导与专家决策小组专家;

4.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

5.甘肃省食品药品管理局特聘专家;

6.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

7.青海省工程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

8.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9.甘肃河西学院生物系客座教授;

10.客座教授;

11.Association of Cambridge Studies理事;

12.Journal of Cambridge Studies副主编;

1.《遗传》杂志编委;

14.SCI杂志“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审稿人;

主持课题

1. 甘肃省97重点攻关项目“生物指示高技术在甘肃省刑侦司法中的应用”(GK979-2-111A)。

2. 甘肃省2001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主要少数民族基因资源研究” (ZS001-A23-053-Y);项目主持人;

3. 甘肃省2002年科技攻关项目“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群体STR多态性分析及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研究”(GS022-A43-120);项目主持人;

4. 2003年甘肃省省长专项基金“利用新型抗病毒蛋白生产抗SARS药物的研究”(GS033-A43-008),项目主持人;

5. 2004年甘肃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利用植物反应器生产溶栓药物的研究” (2GS042-A43-013-04),项目主持人;

6. 2004年“广谱抗菌转基因甘草品种的建立”(项目批准号:30371745),项目主持人;

7. 甘肃省2004年中青年项目“IL-B基因SNP及IL-1RN基因VNTR与中国西北人群胃癌易患性的关系研究” (项目批准号:3YS041-A25-013) ,主要完成人;

8. 2005年“中国河西走廊地区骊靬人的群体遗传学研究”(项目批准号:30571014) 主持人;

9. 科技部“中国人口遗传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中国特殊地理环境遗传资源研究(项目批准号:2004DKA30490)课题负责人;

10. 教育部“中华民族群体遗传数据整合共享平台”(项目编号:505015)兰州大学项目建设负责人;

11. 2007年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工作重点项目“青藏高原地区人群,胃癌易患性及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研究” (项目批准号:2006DKA21301)主持人;

12. 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甘肃胃癌高发分子机制与早期诊断技术”(2007GS00932) 主要完成人;

13. 2007年甘肃省项目“通过p53基因沉默结合端粒酶催化亚基的表达建立永生化的人胃粘膜上皮细胞”(项目编号:0710RJZA017),项目主持人;

14. 林业部科技推广项目“甘肃中药肉苁蓉、锁阳产业化开发与示范基地建设” 主持人;

15.国家973《重离子束治癌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项目(项目编号:2010CB834201)子课题“重离子束治癌个体基因组敏感性差异的分子机理研究” 负责人;

16.2010年“中国人群中胃癌化疗敏感性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81071701)主持人;

17.国家973项目《先天性心脏病形成、发展和干预的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10CB529500)分课题“先天性心脏病遗传学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 ;

18. 2005年甘肃省软科学项目“甘肃省人类遗传资源平台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4RS045-A65-036),项目主持人;

19. 北京市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重组纳豆激酶基因高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项目主持人;

20. 兰州大学引进人才专项基金“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生物芯片的研发与临床应用”,(LZU200311)项目主持人;

21. 国家“”兰州大学第二批特色研究方向学科建设项目 “基因工程制药”项目主持人;

22. 兰州大学交叉学科青年创新研究基金“民族基因学创立研究” 项目主持人;

23.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费重点项目“结核主要流行菌株遗传学研究” 项目主持人。

科研成果

1.“一种利用植物反应器生产抗艾滋病药物的方法”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03100582.9。

2.甘肃省97重点攻关项目“生物指示高技术在甘肃省刑侦司法中的应用”(GK979-2-111A),该项目已通过甘肃省科委主持的鉴定,并获得“兰州市2000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3.甘肃省2001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主要少数民族基因资源研究” (ZS001-A23-053-Y)结题(成果登记号:2006y0032);

4. 甘肃省2004年中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IL-B基因SNP及IL-1RN基因VNTR与中国西北人群胃癌易患性的关系研究” (项目批准号:3YS041-A25-013)结题,并通过省科技厅鉴定(成果登记号:20055552);

5. 甘肃省2002年科技攻关项目“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群体STR多态性分析及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研究”(GS022-A43-120)结题,并通过省科技厅鉴定

6.2003年甘肃省省长专项基金“利用新型抗病毒蛋白生产抗SARS药物的研究”(GS033-A43-008)结题,并通过省科技厅鉴定(成果登记号:2006y0183)。

7. 2005年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一种提高管花肉苁蓉愈伤组织主要药用成分的细胞工程技术” 通过省科技厅鉴定(成果登记号:2006y0284).

8.2008年“输血相关传染病病原抗体检测蛋白芯片制备研究” 通过省科技厅鉴定(成果登记号:2008y0236)

获奖情况

1.2005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NCET-05-0885);

2.2006 年“IL-B基因SNP及IL-1RN基因VNTR与中国西北人群胃癌易患性的关系研究”获得甘肃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3.2007年“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基因NCF1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及临床应用”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4.2008年“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基因NCF1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及临床应用”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2000年“生物指示高技术在甘肃省刑侦司法中的应用” 获得“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6. 2006年获兰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7. 2007年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8. 2009年“三育人”先进个人;

9. 2009年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最佳论文墙报奖。

10.2020年5月29日,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11.2022年1月12日,获颁首批“金城首席科普专家”聘书。

发表论文

谢小冬,王勋陵等“甘肃汉族人群D1S80基因座多态性分析” 《中国法医学杂志》,2000,15(2):93-94;

17. Xie Xiaodong, Wang Xunling et al. “Tibetan Population Data on the Multiplex Short Tandem Repeat Loci-D16S539,D7S820, and D13S317”,《遗传学报》,2001,28(6):487-492;

18. 谢小冬,王勋陵等“甘肃回、汉族人群D1S80位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4):85-90;

19. 谢小冬,王勋陵等“从群体遗传的DNA线索探讨东乡族族源问题”《民族研究》,2002,(1):35-39;(全国社科类权威刊物)

20. 谢小冬,陕雪梅 “回族起源的DNA证据”,《回族研究》,2002,(3):75-78;

21. 陕雪梅,谢小冬“怎样正确表达英语倍数”,《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3,38(增刊):144-147;

22. 侯路珍,刘发央,谢小冬“萝卜抗菌肽基因AFP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39(3):245-248;

23. 杨亚军,安黎哲,谢小冬“论生命科学与人类学研究的交叉和融合”,《西北民族研究》,2004(4)64-75;

24. 杨亚军,谢小冬,安黎哲“甘肃临夏回族群体8个Y-STR基因座单倍型频率调查”,《中国法医学杂志》,2005,20(1):47-48;

25. 侯路珍,刘发央,谢小冬“启动子actin的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草原与草坪》,2005,(3):66-68;

26. 杨亚军,安黎哲,王勋陵,谢小冬*“Human Y-specific STR haplotypes in Dongxiang ethnic group from Northwest China”《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4):34-38;

27. 张伟华,张爱萍,刘玉琴,安黎哲, 谢小冬“IL-1B基因SNP与中国西北人群胃癌高发风险相关”《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15(10):1477-1479,1459

28. 周瑞霞,安黎哲,伊琳,杨亚军,王勋陵,张伟华,郭茜,谢小冬*“中国甘肃三个特有少数民族、回族和汉族DYS287、DYS19的遗传多态性研究”.《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2):38-42

29. 谢小冬,王希隆,周瑞霞,马克君“回族学研究新视角—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在回族学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回族研究》,2006,(4): 27-30;

30. 钱瑾,刘发央,谢小冬,贾彪 “紫花苜蓿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33(1):48-50;

31. 伊玲,顾远晖,周瑞霞,谢小冬“东乡族原发性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2(1):77-81;

32.Xie Xiaodong , “Studies of DNA polymorphism in Tibetan, Dongxiang, Hui and Han Ethnic Groups from the East Edge of Tibetan-Plateau”, HGM2002, 2002, Shanghai,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pp239.

33. Xie Xiaodong , “A new vision of Hui Ethnological Evolution Analysis: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genetic and bioinformatics in the study of Hui origin”,第二届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宁夏,第二届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pp19-23

34. 何小玲, 王勋陵,谢小冬“甘肃省汉、藏族ApoB 位点遗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7(3):62-65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