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第一口油井
新疆第一口油井
共 1798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2:14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清政府新疆商务总局用瓢舀独山子的石油,将其收归国有。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乌苏县政府在城内设劝工所,创办劝工厂,在独山子用土法提炼石油。
新疆第一口油井
清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拨款30万两银子,从俄国购进挖油机(顿钻钻机)和提油机(炼油装置),独山子的采油方法从漫长的“撇取”“挖井”时代过渡到“钻井”时代,新疆石油工业有了系统开采的雏形——采、炼一体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独山子背斜的第一口探井成功出油。
1951年5月,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在新疆第一口油井旧址上重新钻井,独山子油田进入第二次大规模勘探开发。
1953年,独山子油田产原油7.02万吨,是年产原油最多的一年,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23%。
1958年,独山子油田钻井工作基本结束。
1992年,新疆第一口油井全部关闭。
2009年9月,新疆第一口油井完成封井。
2023年,新疆第一口油井争取到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立项。
遗址特点
新疆第一口油井
新疆第一口油井,即独山子,位于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泥火山的北坡,乌苏县东南约20千米,东经84度,北纬44度,海拔约810米。独山子油田为一背斜构造,东西走向,长约16千米,宽约3千米,构造闭合面积约60平方千米,背斜近轴部偏北翼被一轴向逆断层切割,断面南倾,倾角为60°,垂直断距约400米。背斜两翼不对称,北翼陡,地层倾角为50°~90°;南翼缓,地层倾角为30°左右。背斜有东、西两高点,相距1.5千米,东高点长0.9千米,宽0.4千米,闭合高度约150米;西高点长2.3千米,宽0.55千米,闭合高度约250米,轴部被正断层切割。两高点之间有一油气水喷溢形成的泥火山,称为独山,油田由此而得名。
泥火山
独山子油田的产层主要为第三系沙湾组和塔西河组。安集海河组亦产工业油流。第三系的储层主要为河流相的砂砾岩,多呈透镜状分布。独山子油层埋藏深度为800~1800米。油田投产初期产量较高,单井日产一般为20~30吨,最高可达98吨以上。但产量较快下降,气油比上升,含水比上升。
清宣统三年(1911年),王树楠在《新疆图志》中记下了独山子第一口油井出油时的一幕:“挖油机一座,运置独山子,开掘油井,深至七八丈(20多米),井内声如波涛,油气蒸腾,直涌而出,以火燃之,焰高数尺。”这是新疆近代史上,用机器打出的第一口油气井,是新疆近代石油工业的开端,也是中国最早的工业油井之一。所产原油质量优异,在俄国巴库化验结果为:每百斤可提取净油60余斤。
文物遗存
价值意义
新疆第一口油井,也是中国陆地上第二口油井,是新疆近代石油工业兴起的标志性遗址,它经历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在它百年的开采史中,共为中国的发展奉献了约34万吨原油和2.16亿立方米天然气,是新疆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举步维艰到展翅腾飞的历史见证。
保护措施
遗址碑
2013年5月,新疆第一口油井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所获荣誉
2000年9月,新疆第一口油井被独山子厂区党委、公司党委确定为独山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9年,新疆第一口油井被国资委列为中央企业石油石化行业工业文化遗产。
2020年12月17日,以新疆第一口油井为核心物项的独山子炼油厂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列为国家工业遗产。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新疆第一口油井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泥火山北坡。
交通信息
自驾: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新疆第一口油井,路程约4千米,用时约11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