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 Liwei Yang

联合创作 · 2024-08-09 10:36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1965年6月,杨利伟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绥中县靠近大海,杨利伟常常在海边玩耍,看着在天空飞翔的海鸥,希望自己能像海鸥一样飞翔。杨利伟小时候曾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当飞行员,另一个则是当火车司机。

杨利伟小时候很腼腆,也很胆怯。过年的时候,外面放鞭炮,会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父亲就开始带着他去登山、去河里游泳、去野外爬树摘果子,渐渐地,杨利伟对户外运动有了兴趣,爱跟小伙伴们玩在一起了。上幼儿园时,杨利伟的名字还是“杨立伟”,等到上小学,杨利伟认为“胜利”的“利”更有气势,于是将名字改为“杨利伟”。初中时,就可以轻松胜任旋梯等训练器械,“当飞行员”变成了比较具体的想法。

教育经历

杨利伟入伍前和父母的合照

1982年,杨利伟高中就读于辽宁省绥中县第二中学,成绩虽然不是最拔尖的,但是理科成绩一直十分优秀。那时他爱好游泳、滑冰以及田径项目,为日后成为飞行员打好了身体基础。

1983年6月,正在读高二(1983年高中实行两年制,没有高三)的杨利伟迎来实现梦想的机会,空军招飞人员在当地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杨利伟报名后,经过严格选拔,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学习,在4年的航校生活中,他的学习训练成绩优秀,每个科目都是第一个“放单飞”。1985年,杨利伟第一次高教单飞成功。1987年,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学士学位。2004年12月9日,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1月,获得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主要成就

航天成就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作为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不畏艰险,敢为人先,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飞行21个小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伟大成就,是中国高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又一非凡壮举。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21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人才培养

荣誉奖项

人物影响

社会活动

学术会议

其他活动

人物作品

出版图书

音乐单曲

综艺节目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感情生活

杨利伟和张玉梅经人介绍认识,两人在1990年结婚,张玉梅随军到陕西,并且从此和杨利伟一起辗转四方。

2001年底,杨利伟妻子张玉梅得了严重的肾病,经常腰疼,杨利伟当时训练紧张,而儿子又需要人照顾,杨利伟妻子的病一直拖了大半年没有去检查,直到出现尿血才慌忙去301医院留院治疗,并做了穿刺手术。妻子术后第二天,杨利伟要去吉林进行飞行训练,这些训练都是一次性的,无法补课,走还是不走,他的心里充满痛苦和矛盾。妻子看出了他的心思,动员他按计划参加训练。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妻子每个月都有10天在医院里度过,他都提前开好转院单,把妻子送到医院办好手续,再赶回航天城继续训练。妻子住院时,儿子没人照顾,大队特批他可以住在家里,每天照顾孩子入睡,10点后他开始学习,第二天清晨把孩子送上学校班车,再赶回去继续训练。在家里,杨利伟和妻子分工明确,家务一般妻子做得多,但涉及到电器之类的都归杨利伟管。去发射场前,杨利伟对妻子说:“我教你调调电子闹钟吧。”张玉梅说:“我不学,等你平安归来,你自己调。”杨利伟与妻儿聚少离多,心中总有几分歉疚。

落户北京

2009年2月24日,杨利伟正式成为北京市海淀区居民。

人物轶事

体型问题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杨利伟第一个难题是“体形问题”。体形上,杨利伟有点横着长——1.68米的身高,体重近70公斤。但航天员的要求苛刻到体重。老朋友在一起聚餐,杨利伟坚持不喝酒。面对满桌的鱼肉,杨利伟很少动筷子,主要吃了些豆类和杏仁,后来体重下去了。在北京学习期间,逢假日,杨利伟有时会“摸”出来和老友相聚。饭桌上,以前要喝点酒的杨利伟绝不沾半滴酒。

航天员选拔“看脸”

一次见面活动中,一名学生向杨利伟提问:“看脸”是热门词汇,中国的航天员个个帅气、漂亮,请问在选拔航天员时是否也会“看脸”。杨利伟回答:我们的航天员确实男的比较帅,女的比较美,因为选拔航天员必要条件是身体健康,而外观的精神状态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所以也可以说是看脸。而我们代表着大家,大家也代表着我们。

人物事迹

化解跳伞险情

1985年夏天,杨利伟在航校学习,一次跳伞课中,5名同学编成一组跳伞,杨利伟第4个跳下去降落伞还没有打开,第5名同学跳下来两人粘在了一起。两把没打开的伞叠在一起,好像石头一样拉着他们飞快向下落。很多人都被吓坏了,指挥员不停喊打开备份伞。杨利伟在险情中没有慌张,他和同学向相反的方向使劲拉伞绳,使两个伞及时分开,化解了险情。

化解空中停车事故

1992年夏天,杨利伟在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驾驶飞机在吐鲁番上空超低空飞行时,突发遭遇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杨利伟一边向地面报告,一边按平时训练的要领做了一系列动作,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驾驶着只有一个发动机工作的战机爬升,终于越过天山山脉,安全飞回机场。

着陆时受伤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着陆场着陆,全世界人民通过电视看到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出舱的画面。当时打开舱门时,杨利伟满脸鲜血。电视上杨利伟出舱的画面是擦干净脸上的血迹后重拍的。杨利伟后来在《天地九重》分析了脸部受伤的原因:“着陆时巨大的冲击力,因为麦克风有不规则的棱角,让我嘴角受伤,要是在颈上,后果不敢想象。”

人物评价

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新华社 评)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颁奖辞)

“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位‘太空人’,他勇于拼搏,甘于奉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航天科技和国防事业的发展。” 评)

“杨利伟是‘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载人航天的标志和代表,从他的表现,人们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精英一代的崛起,看到他们的素质、智慧和表现。”(《》 评)

“杨利伟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