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哈尔滨管理局
基本状况
土地总面积为80.1万亩(其中:耕地38.9万亩,林地15.1万亩,牧草地13.4万亩,水面3.1万亩),总人口4.9万人,从业人员2.37万人。管局下辖10个农场,其中,红旗、闫家岗、香坊、青年、阿城5个农场为近郊农场,分别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道里区、香坊区、道外区、阿城区境内;庆阳、岔林河、四方山、松花江、沙河5个农场分别位于延寿、通河、肇东、依兰、方正等县(市),是垦区东西9个管理局的中轴节点和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交汇中心,也是全省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交汇战略节点。农垦哈尔滨管理局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做优特色农业、做强新兴工业、做大现代服务业,加速产业互融互动和集聚整合,融城兴业、富民强局。
地理位置
农垦哈尔滨管理局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降水量为57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较短,冬季寒冷干燥,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为零下18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为23度。无霜期为245天。所属农场生态环境好,大气、水、土壤和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规定优良标准,地下水丰富、水质优良,区域内有自然水面、森林公园和山脉,生态优势明显,可承接各类产业项目。农垦哈尔滨管理局土地资源丰富,全局土地总面积80.1万亩,其中,近郊土地面积10.1万亩,远郊土地面积70万亩,黑土面积占全局耕地面积60%以上,厚度为30-70厘米,有机质含量为5-7%,PH值为6.5-7,地质状况优良,项目承载能力强,基准地价优惠,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大量成片的待开发土地,可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农垦哈尔滨管理局属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植物区系。林地总面积8334公顷。森林覆盖率15.9%,主要木本植物有落叶松、云杉、冷杉、樟子松、白桦、黑桦等20余种;灌木有丁香、胡枝子、杜鹃等100余种。农垦哈尔滨管理局是黑龙江垦区为数不多的大都市里的一片绿洲。流经区域内的有松花江、阿什河、大通河、驿马河、亮珠河、岔林河、大小遂河、小古洞河、肇兰新河、运粮河等15条河流,还有八一湖、太平湖、青龙泡等16个湖泊泡泽。农垦哈尔滨管理局地处哈市周边,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方圆200公里内少有的“都市里的田园”,素有“天然氧吧”、“都市绿洲”的美誉。闫家岗农场毗邻哈市近郊最大的太平湖,已开发的温泉项目成为了哈尔滨市及周边地区游客的养生度假首选去处。香坊农场、红旗农场的现代化设施农业打造出了“红薯空中挂,蔬菜水上漂”的奇景,在寒冷的冬季,观赏热带植物给人带来“”的独特感受。青年农场境内的沿江生态湿地,是国内少有的城市中的湿地;四方山农场的纯天然草原黄花和草原风情,带来了浓厚的异域风光。松花江农场北靠五山一岭,南底松花江畔,左右两河环抱,形成了北方独有的水乡风光。农垦哈尔滨管理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闫家岗农场的“闫家岗遗址”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哈尔滨人”狩猎营地和屠宰场,化石标本被省博物馆和收藏展览;2.3万年前人类活动的遗址,对研究古印地安人穿越欧亚大陆定居美洲的迁徙路线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农场境内的运粮河是金代人工开凿的运河,经专家考证,这里曾是大将军金兀术的点将台和皇家的狩猎场。庆阳农场1947年建场,当时场名为“松江省第一农场”是黑龙江垦区第一个建立的农场,农场的“垦荒第一犁”文化对于整个垦区都有着特殊意义。地处哈尔滨市阿城区的阿城农场有着金源文化的底蕴。松花江农场的前身是1961年原国家农业机械部实验农场,1964年更名为依兰农机试验农场,曾在牛棚里手工打造出第一台收获机。
(闫家岗农场积极调整,采取降棚租、办培训、强服务、帮贷款、树典型等措施,鼓励职工大力发展以香菇、平菇等多菌为主的食用菌产业。)
开发建设
哈尔滨管理局经过40年的开发与建设,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二五”期间,哈尔滨管理局按照“相邻相近相融”的发展策略,强度整合资源、高度融合都市、深度拓展空间,将自己的产业主动融入到大都市圈的整体发展布局中,努力实现重点产业有较大突破,集约开发在垦区领先。在指导思想上突出“4个转变”,即:突出由“围城谋事”到“融城兴业”的转变、由“积极跟进”到“跨越争先”的转变、由“单纯依靠农业”到“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转变、由“注重短期效益增长”到“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十二五”期间,哈尔滨管理局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全局生产总值23.76亿元,同比增长7.9%,比“十二五”规划的2010年基期增长114%,年均增长16.4%。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9.8:34.5:25.7调整为2015年的28.4:36:35.6,与2010年比,一产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上升10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85亿元,其中2015年投入23.42亿元。2015年资产总额65.75亿元,较2010年增长352%,年均增长28.63%。2015年实现利润1106万元。88.56%。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79元,同比增长7.6%。
发展战略
近年来,围绕“稳步发展有机时尚农业”的发展战略,农垦哈尔滨管理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绿色有机种植。实施了“万亩万棚万元”工程,已建成香坊现代农业园,红旗都市农业园,闫家岗设施农业园等园区,园区生产的绿色有机蔬菜达20余个品种,年产蔬菜总量2.5万吨,实现了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畜牧业发展速度加快,标准化管理水平提高。绿色有机时尚农业不断发展,绿色有机认证面积14.59万亩。红旗、香坊、阿城、闫家岗农场生产的蔬菜、水果和蘑菇,庆阳农场、岔林河农场、沙河农场、阿城农场生产的绿色有机大米,松花江农场、四方山农场生产的杂粮,四方山农场养殖的碱草羊等,已成为哈尔滨市民餐桌上必不可少且供应稳定的产品。农垦哈尔滨管理局已成为哈尔滨市名副其实的“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城市居民绿色有机食品的供应基地,被市民誉为镶嵌在都市里的绿宝石。
农垦哈尔滨管理局坚持大力发展高端优质农产品加工产业、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农机装备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现拥有省级绿色食品产业园区1个、省级农机产业园区1个、总局级工业园区3个。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优惠的扶持政策为入驻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园区已入驻数十家企业。其中,国家500强企业—福田雷沃重工已入驻松花江农场农机产业园区,利用全资收购的意大利马特马克公司研发平台,生产的产品世界领先。康师傅、今麦郎、联想、九三粮油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入驻香坊农场工业园区;产业化龙头企业北大荒绿洲米业入驻庆阳农场工业园区;国内大型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入驻肇东-四方山食品产业园区。北大荒酿酒集团被认定为“龙江老字号”企业,生产的“北大荒”系列白酒畅销全国。
种植的红掌切花
农垦哈尔滨管理局养老产业已步入产业发展快车道。北大荒养老中心做为产业龙头,率先在省内打造候鸟式异地养老模式,成为黑龙江省养老产业的“领头雁”。 新松茂樾山的居家式养老模式,顺应老年人日常生活习惯,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随着养老问题的显性化,管局将重点建设北大荒养老中心三亚分院,加快异地养老模式生成发展,同时创新养老模式,发展社区养老、钟点托老等新型养老模式。以香坊农场为主的多功能综合商贸物流集聚区发展迅速,嘉圣国际物流园项目一期已有、安利日化、顶通物流、安得物流、申通快递、百丽物流、恒安物流、上海虹迪等20余家大型物流企业入驻。正在建设的北大荒农产品配送中心项目将成为哈尔滨市民菜篮子的供应基地。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及优势,管局将重点推进嘉圣国际物流园二期、北大荒农产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物流业发展的现代化、高端化水平,完善高效、集约、低碳的综合物流体系。
“十三五”期间,农垦哈尔滨管理局力求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做优特色农业、做强新兴工业、做大现代服务业,加速产业互融互动和集聚整合,确保管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2020年,管局力争实现生产总值34.68亿元,比“十二五”末期增加46%。其中,一产增加值达到7.46亿元,二产增加值达到10.67亿元,三产增加值达到16.56亿元,三次产业比为21.5:30.8:47.7,现代服务示范局的格局基本形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比“十二五”末期增加46%。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农场全部摘帽。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水平稳步提高。
生产总值
2016年,全局实现生产总值25.51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3亿元、9亿元和10.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6.3%、12.7%。三次产业比为24.7:35.3:40。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25元,同比增长8.0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3亿元。
如今的农垦哈尔滨管理局产城融合态势日趋显现,加快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劲头更加高涨。“全党抓发展,重点抓经济,突出抓产业,关键抓项目”已成为全局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面对新挑战、新机遇,他们正以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劲头,坚定信心,昂扬向上,蓄势待发,谱写着管理局产业大发展、民生大改善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