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

联合创作 · 2023-07-26 00:22

地名由来:境内有泾水(青弋江),出芜湖,因水立名。

2023年8月,安徽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泾县为2022年度安徽省卫生城镇。

2023年8月,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发布,泾县上榜,位列第91名。

2023年7月,泾县获评为2023深呼吸生态旅游魅力名县。

2023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泾县在列。

2023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泾县泾县宣纸(工艺美术类)入选。

2022年12月,泾县被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2年6月,泾县入选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位列第96。

2022年5月,泾县入选安徽省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名单。

2021年12月,泾县入选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

+查看更多泾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泾县位于北纬30°21′至30°50′、东经117°57′至118°41′,地处安徽省东南部,青弋江上游,处于长江南岸与皖南山区交接地带,东与宣州区、宁国市接壤,南与黄山市、旌德县毗连,西与青阳县交界,北与南陵县为邻,青弋江为境内主要河流,古称泾水,亦名泾溪、泾川,由西南向东北斜贯县境出芜湖入长江。全县总面积2054.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5万,辖9镇2乡132个村民委员会、12个居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设在泾川镇。

“泾邑自瀛秦始置,封壤颇巨,今之石埭、太平、旌德皆其旧地;余始至入境,观山川之秀丽,人物之阜繁,土地沃饶,产植丰富,喟然叹曰:江左名区也。”(明嘉靖《泾县志》)泾县建制于秦,史称“先秦所建,汉则因之”。《汉书地理志》注:泾水出芜湖,县因水立名。建制以来,相沿至今。唐天宝四年(745),析置太平县(今属黄山市);永泰二年(766)始,渐次析置石埭(今石台县)、旌德二县。1949年4月24日泾县解放,隶属皖南区宣城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更属芜湖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5月属芜湖地区专员公署,1979年更属芜湖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2月改属宣城地区行政公署,2001年更属宣城市,隶属至今。

泾县生态环境优越,为国家生态县。境内山高林密,溪涧纵横,珍禽稀兽有梅花鹿、云豹、金猫、白颈长尾雉,白鹇等,还有古生动物扬子鳄。全县地势自南西向北东倾斜,三起三伏,全县“七山一水一分田,一份道路和庄园”。县东南属黄山余脉,巍峰高耸,西南属九华山余脉,层峦逶迤,北多为丘陵,地势偏低,中部为狭长河谷冲积小平原。全县平均海拔250米,黄子山1174.8米为最高峰,全境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温度15.6°,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日照时数年平均值2114.8小时,无霜期240天,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泾县文化底蕴深厚,包合世古墩、章渡赤麓山和瑶庄是新石器时代遗址,早在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琴溪古窑址”为唐五代时期宣州窑最大的青瓷生产基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泾县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区”之称,享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誉,是中国宣纸之乡,中国宣笔之乡,中国木梳之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地和激战地。全县人文景观40多处,目前共有国家级4A景区7家,3A景区6家,其中有包括中国近现代八大重要史迹之一的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在内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6处,省级保护单位1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6项,其中人类非遗名录1项,国家级2项、省级9项、市级19项、县级36项。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目前为止安徽省唯一独立申报、独立保护的人类非遗项目。2008年,宣笔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涌溪火青、花砖、后山剪刀、泾县油布伞、榔桥木梳、宣纸帘、宣纸制品加工、正兴隆酱菜、琴鱼干制作技艺等9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皖南糕点制作技艺等19个项目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茂林十二碗等36个项目列入县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2019年5月新评选第五批县级非遗保护名录16个)。已初步建成国家、省、市、县“四位一体”的非遗名录保护体系,非遗项目数量和级别位居全省县级非遗保工作第一方阵,堪称非遗大县。

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名人荟萃。历史上,泾县既是“男勤于耕女勤于织”的农桑之区,又以官宦众多、文风昌盛名闻于世。有李白《赠汪伦》千古绝唱举世闻名的桃花潭,有“大大茂林村小小泾县城”之说的皖南著名古镇茂林。明清两代,全县中进士106人,居全省第三。历史名人唐代许棠才列“咸通十哲”,汪遵“奋誉文苑”;宋代吴份学富五车,誉为“江南两脚书橱”;昌永为绍兴进士,特奏名第一。明代董刚、董杰昆仲同举进士,为官清正,誉满朝野;查铎著述显名于时。清代包世臣举世推崇,朱珔学重皖派,人尊“江左经诗之冠”。近现代学者名流更不胜举。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家王稼祥,著名经济学家吴半农,著名教育家查谦等民族精英,美术大师吴作人、文学家吴组缃、书法家吴玉如并称“茂林三吴”,音乐家朱践耳、散文家张拓芜等名流名扬海内外,此外还有查全性、汪应络、文兰、朱永贝睿、翟光明五位“两院”院士均为一代精英。

主要特产有宣纸、宣笔、绿茶、木梳、琴鱼、油布伞、花砖、酱菜、山药等。

历史沿革:

秦代,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灭楚国,翌年,平江南,置泾县,属会稽郡。

秦末,属鄣郡。

不久,属庐江郡。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七月壬子,改属丹阳郡。

东汉永和四年(139),属宣城郡。

建和元年(147年),仍属丹阳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今县境泾县、安吴2个县,属宣城郡。

隋开皇九年(589),安吴县并入泾县,属宣州。

大业三年(607年)四月,属宣城郡。

宋元明清,泾县先后隶属宁国路、宣州府、宁国府等。

1912年1月,废道、府,泾县属安徽省。

1914年6月2日,泾县属安徽省芜湖道。

1928年直属安徽省。

1932年4月2日,泾县属安徽省第九区。

10月10日,泾县改属安徽省第九专区。

1940年5月,8月6日,第九专区改为第六专区。

1949年10月1日建国,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宣城专区。

1952年3月28日,改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芜湖专区。

1971年3月29日,芜湖专区改称芜湖地区,泾县属之。

1980年2月,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

泾县仍属之。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和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泾县属之至今未变。

浏览 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