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街道
地名由来:田林地区原是一片农田,分布着9个自然村。“六五”时期(1981年-1985年),田林地区成为上海市规划辟建的13个居住区之一,田林街道因田林新村而得名。
2020年4月,田林街道被命名为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区。
2018年12月,田林街道入选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名单。
2018年5月,田林街道被命名为2016-2017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区。
田林社区位于徐汇区的中部,地区交通便捷,商贸繁荣,环境整洁,基础设施完备,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城市社区。辖区面积4.1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0万余人,其中户籍人口8万余人,外来居住人口2万余人,有20个居委会。田林地区有一批较有影响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如上海市航天局、上海社科院分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还有中学5所、小学6所、幼儿园8所。
田林社区是上海市首批文明社区。近几年来,田林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双拥工作模范街道”、“全国侨务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上海市先进街道办事处”、“上海市社区教育标兵单位”、“上海市科普示范街道”等荣誉称号。
田林社区是上海市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试点街道。在贯彻“二化一覆盖”、构建和谐社区文明田林的实践中,主要体现六大特点。
社区党建特色化。坚持按照市委关于“社区党建全覆盖”工作要求,在作为全市试点街道之一的实践中,积极探索社区党建的新方法、新途径。成立了社区党工委,实施了全面领导社区工作、协调社区各方的核心领导;组建了社会综合党委,实施对社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组建了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不断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建立了社区总工会,加强社区群众工作,构建起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
社区管理网格化。按照上海市城市管理体制,“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要求,街道注重在城区管理上创新管理机制,率先实行由街道办事处牵头,社区内公安派出所、市容环卫所、城管监察分队、工商管理所、房管办事处等共同联手构建了网格化的多网协同管理机制,整合社区执法和管理的资源,使社区的管理面上到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建设了“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为居民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建设有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按照“布局合理、贴近群众、服务便捷”的原则,拓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建立了分布在居民小区的6个标准化卫生服务站,为方便居民就近医疗提供条件.
社区服务多元化。根据建设服务政府的理念,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构建了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体系,实行服务窗口一门式服务,居委会错时上班等制度,为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提供各类服务。建立了社区帮困和保障机制,以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为抓手,帮助下岗和失业人员创造再就业的机会。实行社区居家养老的方式,为老年居民创造老有所养的条件。
社区活动群众化。坚持不懈地开展创建文明社区的各项活动,从全面提升市民素质的要求出发,组建和发展各类群众文化团队,积极开展有利于居民群众身心健康和文明和谐交往的各类活动。社区共有各类群文团队200余支,腰鼓队、拳操队、红枫画苑、秧歌舞蹈等队伍在全市小有名气。田林2.7万户家庭中,有1.5万多户家庭被评为五好文明家庭和文明户。
社区居民学习化。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抓手,根据居民群众不同需求,构建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新机制。创办了田林社区学校,作为居民群众的教育中心。根据居民群众的学习需求,不断开设各种类型的学习班级,如法律常识、科普知识、网络知识等多种培训班,形成社区处处是学校,人人是学员的学习氛围。
历史沿革:
辖境在1928年7月,北、南部分别属于上海特别市的法华区和漕泾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属上海市第二十六区,1947年5月改称龙华区。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分属龙华区军事接管委员会所属虹桥、龙华办事处,次年北部划属新泾区虹桥乡。
1956年3月随龙华、新泾两区划归西郊区。
1958年8月撤销西郊区,随虹桥乡部分地区划归徐汇区。
同年10月,复从徐汇区划归上海县,属新建的七一人民公社,次年分属龙华和虹桥两公社。
1983年9月,由上海县所属虹桥乡、龙华乡和漕河泾镇的部分地区组成田林新村办事处(相当镇政府派出机构)1985年4月正式建立徐汇区人民政府田林街道办事处。
地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