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四强”行动,做深做细“五量”文章,加快构建“两擎牵引、五极迸发”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全市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面建设现代化幸福美好新武威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08.08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35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27.91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347.82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2.8:18.1:49.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302元、比上年增长7.6%。
全年全市实现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307.0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3.4%,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
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2.7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7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2.60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0.87%,比上年末提高1.5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02万人,出生率为7.13‰;死亡人口1.61万人,死亡率为11.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8‰。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9241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6072人。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0.33万人,其中省外21.50万人、省内18.83万人。
物价: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9.4%。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99.34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八大优势主导产业产值309.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77.4%。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11.4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0.51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0.38万亩,饲草播种面积30.52万亩。粮食作物中,夏粮70.33万亩、秋粮170.1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76.34万亩、增长11.5%,油料14.83万亩、增长1.5%,中药材14.40万亩、增长32.4%,瓜果24.21万亩、增长31.0%。
全年粮食产量118.93万吨、比上年下降4.1%。其中,夏粮产量28.64万吨、增长4.6%,秋粮产量90.29万吨、下降6.5%。
全年蔬菜产量313.87万吨、比上年增长9.8%;瓜果产量96.29万吨、增长33.9%,其中西瓜产量31.64万吨、增长69.5%;草莓产量527.85吨、增长6.0%。
年末牛存栏79.85万头、比上年增长4.6%,出栏32.66万头、比上年增长5.5%;羊存栏666.55万只、增长7.7%,出栏543.36万只、增长12.5%;生猪存栏89.19万头、下降2.2%,出栏193.61万头、增长7.3%;家禽存栏859.47万只、增长9.4%,出栏573.74万只、增长4.3%。
三、工业、能源、建筑业
工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6.71亿元、比上年增长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1.8%;集体企业增长1.8%,股份制企业增长1.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3.5%;其他企业增长5.4%。分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下降3.1%,地方企业下降4.2%,其他企业增长2.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4.1%,重工业增长0.1%。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9.0%,制造业增长13.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4.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12.57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3.5%,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56元,产品销售率90.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71.1%。
能源消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消费能源177.4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22吨标准煤、增长2.5%。全社会用电量81.20亿千瓦时、增长7.6%,其中工业用电量47.87亿千瓦时、增长4.8%。
建筑业:年末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在库建筑业企业242户,比上年末增加20户。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1.24亿元、比上年增长22.8%。
四、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7.4%。实施500万元及以上项目728项,完成投资增长18.2%,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241项,完成投资增长16.0%。
500万元及以上项目中:第一产业项目81项,完成投资增长47.3%;第二产业项目174项,完成投资增长27.6%;第三产业项目473项,完成投资增长5.9%。
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3.6%,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4.0%。房屋施工面积591.63万平方米、增长9.0%,新开工面积58.79万平方米、下降41.0%,商品房销售面积71.42万平方米、增长25.4%。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在建项目174项,完成投资增长27.6%。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67.3%,采矿业投资增长86.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0.8%。
招商引资:全年全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629项,落实到位资金429.49亿元、比上年增长50.4%,其中省外到位资金359.61亿元、增长46.8%。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3263.6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3018.46公里(含高速公路633.78公里)。
全年公路运输总周转量302.4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客运量1380万人、增长31.2%,客运周转量7.97亿人公里、增长30.3%;货运量7621万吨、增长10.0%,货运周转量301.59亿吨公里、增长20.4%。
邮电通信: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4144.40万件、比上年增长9.44%。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累计完成2551.10万件、下降9.7%。其中,包裹业务0.88万件,函件业务16.82万件,订销报纸2419.34万份,杂志43.90万份,汇兑0.11万笔,其他业务量70.05万件;快递业务量累计1593.30万件、增长65.5%,快递业务收入28358.62万元、增长54.5%。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14.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5.71万户、比上年减少3.5万户。年末移动宽带用户155.46万户、比上年增加15.41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70.53万户、增加5.17万户。
六、国内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9.25亿元、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5.67亿元、增长11.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65.20亿元、增长9.2%,餐饮收入19.71亿元、增长25.2%。
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267.28亿元、增长13.9%。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75.50亿元、增长12.4%,零售业销售额91.79亿元、增长17.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23.80亿元、增长29.0%。其中,住宿业营业额3.43亿元、增长47.0%,餐饮业营业额20.37亿元、增长26.4%。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2.1%,饮料类增长29.9%,烟酒类增长74.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0.4%,化妆品类增长12.9%,金银珠宝类增长1.7%,日用品类下降3.5%,五金电料类增长24.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57.7%,书报杂志类下降23.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6.5%,中西药品类增长6.7%,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4.7%,通讯器材类增长23.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2.7%,汽车类增长7.5%,其他未列明商品类增长32.9%。
外贸: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6.39亿元、比上年下降8.6%,其中,出口6.26亿元、下降10.2%,进口0.13亿元、增长598.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税收收入18.93亿元、增长68.9%,非税收入13.46亿元、下降18.9%。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5.98亿元、比上年增长8.0%。
金融: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34.44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住户存款1102.90亿元、增长11.6%。各项贷款余额1040.55亿元、增长7.6%。
保险: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7.24亿元、比上年增长7.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3.90亿元、比上年增长32.5%。
八、科学技术、教育
科学技术:全年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84项,其中省级86项。登记各类科技成果131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累计达到94家;新认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47家,累计达到98家,入库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254家。选派科技特派员658名。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6.86亿元、比上年增长74.8%。
全年获得授权专利874件,其中发明专利57件、实用新型专利727件、外观设计专利90件。有效发明专利365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53件。
教育: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863所,在校(园)学生(幼儿)265184人。其中,高职院校2所,在校学生22187人、减少1770人;中等职业学校12所,在校学生15227人、减少551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普通高中20所,在校学生29404人、减少905人;初级中学109所,在校学生50420人、增加2032人;小学384所(教学点177个,完小207所)、减少60所,在校学生103358人、增加577人;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163人;幼儿园332所、减少25所,在园幼儿44425人、减少581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初中在校学生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率96.7%(其中升入普通高中比率61.2%,升入中职学校比率35.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5%。
九、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文化: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机构2个,文物保护机构19个,图书馆5个,国有博物馆纪念馆11个,文化馆5个,乡镇文化站10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99.0%。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6%,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
旅游: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14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6.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3亿元、增长167.4%。
卫生: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877个。其中公立医院12个,综合医院6个,中藏医院5个,专科医院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27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个,卫生院96个,村卫生室121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9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4个,卫生监督所(中心)3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20个。
年末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493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263人,注册护士6917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4882张,其中医院10735张,卫生院2509张。全年总诊疗人次958.14万人次,出院人数40.4万人。
体育: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5928个,体育场地面积360.3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6平方米。全年在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荣获奖牌69枚,其中金牌22枚、银牌13枚、铜牌34枚。
十、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救助
人民生活: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35元、比上年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754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66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690元、增长9.6%。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93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6.13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74万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3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0.11万人,其中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数27.88万人。年末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99万人,领取失业金人数1297人。年末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6.18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1787人。
全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48万人、比上年增加0.37万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7.70万人、比上年减少3.85万人。
社会救助:全年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1.27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5.75万人,农村特困供养0.58万人。年末福利院2所,在院人数310人;公办养护福利中心3所,在院人数372人;民办养老机构15所,在院人数1341人;农村敬老院7个,在院人数1100人。年末各类养老机构拥有床位数7252张,在院人数3123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水资源:全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4.94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046立方米。年末7座重点水库蓄水总量1.02亿立方米,比上年末下降1.8%。全年总用水量19.2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8%。其中,生活用水0.87亿立方米、下降1.9%,工业用水0.16亿立方米、增长9.4%,农业用水16.86亿立方米、增长7.0%,生态用水1.34亿立方米、增长51.0%。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299.80立方米、增长1.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2.53立方米、增长8.7%。
全年全市平均气温8.5℃,比上年上升0.4℃。年平均日照时数2721.9小时,比上年增加30.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96.8毫米,比上年减少48.0毫米。
环境:年末全市有环境监测站4个,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机构4个、执法人员89人。
全市9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比例为100%。全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6天,优良天数比率81.1%,比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
全市完成造林面积44.35万亩。其中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30.30万亩。森林覆盖率(含保护区)19.01%。
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9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98.9%。城区集中供热面积2475万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7.8%。
应急管理: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6起、比上年下降7.1%,死亡27人、下降3.6%,受伤16人、下降20.0%,直接经济损失1919.02万元、上升205.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4人、下降9.7%;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4.33人、上升128.9%;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24人;十二类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5.24人、下降36.3%。
全市有地震台站10个,全部为无人值守的地震前兆监测台站。全年境内共发生ML3.0级以上地震1次。
备 注:
1.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武威统计年鉴-2024》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农业八大优势主导产业指“猪牛羊禽果蔬菌草”产业。
4.城市污水处理、集中供热面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成区绿地率等指标口径为市辖区数据。
5.公报中地震台站数仅为武威市自行建设和管理的台站数。
6.公报中就业、社会保障数据取自市人社局;医疗保险数据取自市医保局;招商引资数据取自市招商局;交通运输数据取自市交通运输局;邮电数据取自市邮政管理局、工信局;进出口数据取自市商务局;文化、体育、旅游数据取自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财政数据取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取自人民银行武威市中心支行;保险数据取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武威监管分局;科技数据取自市科技局、市场监管局;教育数据取自市教育局;卫生数据取自市卫生健康委;水资源数据取自市水务局;造林数据取自市林草局;环境监测数据取自市生态环境局;社会救助数据取自市民政局;安全生产数据取自市应急管理局;地震数据取自市地震局;气象数据取自市气象局。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武威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武威调查队(2024年3月22日)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四强”行动,做深做细“五量”文章,加快构建“两擎牵引、五极迸发”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全市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全面建设现代化幸福美好新武威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08.08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35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27.91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347.82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2.8:18.1:49.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302元、比上年增长7.6%。 全年全市实现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307.0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3.4%,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 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2.7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7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2.60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0.87%,比上年末提高1.5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02万人,出生率为7.13‰;死亡人口1.61万人,死亡率为11.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8‰。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9241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6072人。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0.33万人,其中省外21.50万人、省内18.83万人。 | RAG-ES | 2024-10-23 |
物价: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9.4%。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99.34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八大优势主导产业产值309.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77.4%。 | RAG-ES | 2024-10-23 |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11.4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0.51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0.38万亩,饲草播种面积30.52万亩。粮食作物中,夏粮70.33万亩、秋粮170.1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76.34万亩、增长11.5%,油料14.83万亩、增长1.5%,中药材14.40万亩、增长32.4%,瓜果24.21万亩、增长31.0%。全年粮食产量118.93万吨、比上年下降4.1%。其中,夏粮产量28.64万吨、增长4.6%,秋粮产量90.29万吨、下降6.5%。全年蔬菜产量313.87万吨、比上年增长9.8%;瓜果产量96.29万吨、增长33.9%,其中西瓜产量31.64万吨、增长69.5%;草莓产量527.85吨、增长6.0%。年末牛存栏79.85万头、比上年增长4.6%,出栏32.66万头、比上年增长5.5%;羊存栏666.55万只、增长7.7%,出栏543.36万只、增长12.5%;生猪存栏89.19万头、下降2.2%,出栏193.61万头、增长7.3%;家禽存栏859.47万只、增长9.4%,出栏573.74万只、增长4.3%。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