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县博物馆

靖远县博物馆

共 2177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30 16:00

历史沿革

靖远县博物馆1978年成立,该馆在多年的文物考古工作中,对县境内的100多处文物点反复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和考证了本地区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出土的历史文物,并对已公布的省、县级63处文物保护单位建立建全了四有档案。

建筑布局

靖远县博物馆馆址是利用建在县城中心的钟鼓楼作为馆厅,该楼为三层七楹,面积为300平方米。
博物馆大楼建于1996年,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其中文物展厅552平方米、文物库房36平方米,办公用房138平方米。
靖远县博物馆

展出内容

靖远县博物馆馆现有馆藏文物1320余件。走进博物馆展厅,首先进入你视线的便是。这里收藏的化石有十多件,大多数还未完全石化。其中,赤鹿角化石、披毛犀牙床化石是比较典型的化石,据专家鉴定为更新世中、晚期的遗物,为馆藏年代最远的陈列品。
陶器是靖远县博物馆收藏文物的主流。从质朴美妙的彩陶,到青翠欲滴的汉代釉陶及朴素适用的汉代灰陶,应有尽有,美不胜收。
馆藏文物中以宗教造像和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左宗堂、朱克敏、于右任、范振绪等作品独具特色。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是其中的典型,属甘肃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文化。会宁关川出土的双耳彩陶罐,红嘴子遗址出土的四耳彩陶罐,永和遗址出土的等等,这些彩陶器都是在红色泥质陶器上用红、黑两色彩绘出朴实活泼的纹饰。带纹、圆点纹、水波纹、弧线纹、折线纹、竖条纹、雨点纹,组成有旋律感的图纹,似潺潺溪水,若飒飒急雨,又如急流中的漩涡动人心弦。这些彩陶的纹饰各不相同,有菱形纹、网格纹、、贝形纹,也有蝌蚪纹、叶纹、垂帐纹。将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等组织在一件器物的装饰面上,达到丰富生动、协调统一的地步。用泥条或指甲在器物的颈、腹部盘筑或压印出的附加堆纹、压印纹,不仅起着加固器壁的作用,也增添了器物的美感。在螺旋纹的层层圈线边缘镶嵌着锯齿纹,在器物的腹部以大大的同心圈做出饱满匀称的构图,一个个圆圆鼓鼓的肚子里,盛着沉甸甸的希望,呈现着彩陶艺术的魅力,更展示着人类的智慧。
菊石化石
中生代(距今约2.50—0.65亿年),高5厘米,直径6.5厘米。化石呈环形盘卧,栩栩如生。现存靖远县博物馆。
石斧
齐家文化。残长19.5厘米,宽3.8厘米,厚1.2厘米,重0.196千克。石质,呈长方形,双面弧形刃,顶部有一孔,单面钻而成,通体经磨光,石质细润。糜滩乡朝阳大队征集。
鼻烟壶
清代。高5.7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2厘米,重0.052千克。石质,直口,短直径,扁腹,平底。靖远靖会工程处移交。
内彩漩花纹彩陶盆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高12.5厘米,口径26厘米,底径11厘米,腹围74厘米。泥质橙黄陶,敞口,圆腹,平底,双腹耳,盆内饰漩花纹,口沿饰三角纹。榆中县陡泉村出土。
观音菩萨铜坐像
馆藏文物
清代。通高16.4厘米,座高5厘米,座宽10.8厘米,重0.578千克。铜质。观音面部丰满,额部较平,双眉细长,鼻高且直,头戴兜边,胸前饰璎珞,身穿长裙,左手托钵,右手持珠。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通体涂红漆。移交。

出版刊物

曾出版《靖远县文物志》、《靖远名人名胜录》、《靖远历史人物传略》、《靖远文物图片集》等。

参观信息

参观时间:节假日和星期天开放,上午8:30——下午6:00。
全年开放300天,2010年举办临时展览《靖远红色革命史图片展》、《靖远钟鼓楼专题图片展》,年免费接待观众136600万人次。
靖远县博物馆疫情防控告知
1、所有参观游客和来访人员(包括单位职工、外来办事人员等)必须科学佩戴口罩、主动配合测体温、主动出示健康码或行程码、主动出示文旅绿码。
2、参观游客主动出示身份证并进行信息登记,测量体温正常(体温≤37.3℃)方可入馆参观。对体温超过37.3℃的人员,谢绝入馆,实行留置观察,按照靖远县博物馆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处置。
3、控制进入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及时间,靖远县博物馆疫情防控期间单次人流量限额10人以内,参观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参观期间注意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避免人员逗留及聚集。
4、对来自高风险地区、入境人员谢绝参观;对拒不配合体温检测的观众,拒绝参观;团队参观暂不接待;为不能操作“健康码”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便利服务。
5、对展厅、社教活动室等重点场所进行环境卫生清理和药物消杀,每天2次;对公共区域和物体表面落实专人定期消毒,每日不少于2次。加强展厅和工作场所自然通风,在所有工作和场所设置免洗洗手液及相关消毒用品。
6、设立隔离观察区域。当人员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到留观室进行暂时隔离,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安排人员就近就医。做好防控物资保障,合理安排防控物资使用。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务必严格遵守上述要求,配合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引导,对不听劝阻、扰乱秩序情节严重者,由公安机关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所获荣誉

2023年10月30日,被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2024—2028年度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