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安州遗址

灵安州遗址

共 1932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2:10

历史沿革

灵安州遗址
1975年5月,文物普查时,对灵安州遗址做过调查,基本认定为辽代州级城。
灵安州刺史印拓本
1988年5月,哲盟文物普查时,对盟库伦旗境内的黑城子古城进行了调查,并发现辽代“灵安州刺史印”一方,确定黑城子古城即是辽代的灵安州。

遗址特点

综述
灵安州遗址建于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平面略呈方形,南北向。城墙上筑有马面,东、南、北各辟一门。城内建筑基址密布,城外西南面的官山上下各有一处寺庙址。
城墙
灵安州遗址
北墙,保存较好,东风因蚀和流水破坏而断断续续。保存较好的墙段断面呈馒头状。马面残存6座,其中门左右两座高15米,宽40米,其余均高10~18米,宽30米。门设在城墙中部,宽20米,外有长方形瓮城,瓮城长60米,宽30米,墙基瓮门宽10米。城墙全长540米,墙基宽20米,残高8~10米,顶残宽3~5米,夯层厚0.2米。
西墙,基本保存完整,无门。城墙全长700米,墙基宽20米,残高7~10米,顶残宽4~6米,夯层厚0.2米。每隔30米左右有一座马面,共有马面10座。每座马面宽25~30米,高8~10米。
东墙,破坏较重。正中设门,宽28米,有瓮城,现残。城墙全长650米,墙基宽20米,残高5米,顶残宽4~6米,夯层厚0.2米。马面情况已不可辨。
南墙,基本破坏。西段保存较好,可辨马面2座,每座宽25米,高15米。东段已与村舍相连,破坏严重。据当地老人回忆,南端正中原有门址,与北墙门宽相同。城墙全长600米。
城内遗迹
灵安州遗址
城内辟为耕地,对地貌破坏十分严重,建筑基址多已无法辨清,较明显的是南门与北门相对有一条直街,与东门内的一条大街垂直,形成城内“十”字形街道。东门大街南北两侧有排列较为整齐的建筑基址。城内靠西墙正中有一高台建筑址,南北长60米,东西宽30米,高出地面2米。
城外遗迹
官山,位于城西2.5千米,其主峰南坡有一个向东南开口而背风向阳的山窝,地表平坦,其上散布着大量的青色沟纹砖、灰色布纹瓦及灰色泥质点纹陶片、铜器残片。官山顶峰南侧有一巨大石崖,石崖下面有一片人工修筑的平台,南北宽7米,东西长50米,平台东部地表散布着大量砖瓦,平台东南部又有一人工削平山脊凿成的石台,高出平台70厘米,南北长约7米,东西宽约5米。石台上亦残留一些砖瓦。石台北面是绕石崖的斜坡,斜坡上残留三段石墙,石墙内外残砖断瓦比比皆是,陶片、瓷片夹杂其间。根据遗物特征推断此处当为辽代寺庙遗址。石崖南面,距平台表面约9米高的石壁上,从东向西排列三个石洞,俗称大喇嘛洞、二喇嘛洞和三喇嘛洞。大喇嘛洞是借天然石缝加以人工开凿而形成的,深约3米,洞口直径约2米,西南向,洞南壁开有35厘米见方的小龛。洞口上部内壁有一墨书题记,字迹不清,可辨识者仅“此洞日云光洞”六字;二喇嘛洞亦为人工开凿而成,直径与洞深均2米许,洞侧两壁各有一个40厘米见方的小龛;三喇嘛洞亦借天然石缝开凿而成,直径约2米,深4米,两侧石壁均有墨书题记,多漫漶。根据山下遗址、山上遗迹所散布的遗物与城中遗物相同,说明山上山下遗迹与古城是同时代的建筑,当是辽代建于州城之外的佛寺或道观。

文物遗存

综述
灵安州遗址出土大量建筑材料,其中辽代莲花瓦当、兽面瓦当及布纹板瓦、简瓦、青砖居多。建筑材料还有金代的花纹瓦当和死代三用形滴水。出土瓷器中有辽瓷、宋瓷,亦有金元铁花瓷,同时出土许多宋代铜钱。根据古城的规模形制和大批的出土遗物,反映此城是一座比较重要的古城。从古城中出土大批的辽代遗物推断,此城建于辽代,金沿用。
灵安州刺史印
灵安州遗址灵安州刺史印
灵安州刺史印,紫铜铸造,扁方钮,钮高2.5厘米,宽3厘米,厚1厘米。印为正方形,每边长6厘米。厚1厘米,通高4通米。背有二层台,边缘齐正,印文较深,文字清晰,为阳刻九叠篆文“灵安州刺史印”。

研究价值

灵安州遗址的发现,填补了《辽史》等史书对灵安州的失载,对研究辽代社会地理区划提供了准确的地理方位。灵安州遗址周围的官山等有许多佛教石窟寺和寺庙,可以推断出州城的主人可能是佛教信徒。通过解读石窟寺中的文字、文物信息,可以了解辽代晚期佛教在当时各地的传播及发展变化。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灵安州城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灵安州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扣河子镇黑城子村村北。

交通信息

自驾:自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扣河子镇政府开车前往灵安州遗址,路程约7千米,用时约12分钟。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