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住宅

马勒住宅

共 2140字,需浏览 5分钟

 · -0001-11-30

历史沿革

民国十六年(1927年),英籍犹太商人出资在上海设计建造马勒住宅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马勒住宅竣工建成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躲避战乱,马勒离开了中国,马勒住宅被侵华日军占据,成为日军俱乐部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马勒住宅成为国民党一处特务机关驻所
1949年,上海解放以后,马勒住宅成为共青团上海团市委办公场所
2001年1月,共青团上海团市委迁出马勒住宅,马勒住宅通过房产置换交由当地旅游公司进行修缮改建
2002年5月,马勒住宅修缮改建完毕,正式成为上海富有特色的旅游饭店并对外开放,成为中国国内城市中唯一一家由一类近代保护建筑修建的现代酒店

建筑格局

建筑结构

马勒住宅占地5000平方米,草坪面积近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89平方米,其中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住宅由6座大小不同的建筑组成,共有大小房间106间。住宅主体建筑为主楼,外墙以砖镶嵌,有色玻璃嵌在尖顶上,半透半遮;主楼第三层外是一条狭长的阳台,后面耸立着斯堪的纳维亚哥特式尖塔;花园设在主楼南向,四周植有等名贵花木;东侧设置一匹青铜马铸像,其下葬有住宅原主爱立克·马勒发迹之马

建筑特色

马勒住宅屋顶高低不一,四坡攒尖、墙凹凸多变,棱角起翘,为精致多变,独具一格的北欧挪威式风格建筑。塔顶的4个坡面上筑有凸窗,并塑有饰物,既增加了塔顶内的采光面,也增添了建筑自身的美感。塔顶面的铺设由特制的金属青铝瓦呈鳞状覆盖。高尖陡直的屋顶体现了北欧高纬度地区建筑特色,目的原本是为了抵御寒风和减少屋面积雪。双坡顶的木构件清晰外露,构件间抹白灰,比较典型地表现出北欧乡村建筑风格。主建筑外墙面用泰山砖镶嵌,每一接层间用2条双凸形线脚装饰。大量采用了有雕刻的木平顶和护墙板。建筑内的扶梯回旋曲折忽上忽下,甚至同一层楼面的各个房间往往要经过上下楼梯才能通达。楼梯、地板、壁板多为柚木,均呈红褐色,雕刻装饰带西方风味
马勒住宅的室内装修设计打破了传统住宅的分布格局,分布类似邮轮。住宅内的房间、层面并没有按通常的等高设计,而是上下错层;扶梯则是上下起伏,曲折多弯,在扶梯的弯口随时可见类似轮船舷窗的圆窗;天花板上设计有舵轮等船用设备图案
“马勒住宅”以其独特的北欧挪威式建筑风格和对当时以英法为主的建筑造型的重大突破,在上海近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主要建筑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马勒住宅的原主人是英国犹太商人(Eric Möller)。他的父亲赉赐·马勒于1859年从英国来到上海,创办了赉赐洋行,是为沪东造船厂前身,代理航运业务,以后又自己购置船只开展航运业,从事国际物流生意。1913年,爱立克·马勒事业有成,子承父业,使公司的业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到1920年已拥有海运船只17艘。为了定期大修,他又在上海创办了马勒机器造船有限公司,最多时拥有工人2000余人。从事造船、修船、轮船报关、进口业务代理和运输业使得爱立克·马勒成为了上海滩炙手可热的成功实业家

建设来历

马勒别墅设计图纸
上海历史专家薛理勇分析研究认为,马勒住宅系马勒家族自行设计。这是由于在一张马勒住宅原始的设计图纸上标注有马勒住宅的属性“花园建筑”、主人“爱立克·马勒”及设计单位“赉赐洋行”与时间“1925年7月27日”。且由于马勒家族为船厂经营家族,其中林德赛·马勒(Lindsay Möller)是工程师,自行设计房子也在情理之中。北欧是开展海上航运最早的地区之一,马勒家族也是以海上航运和贸易起家的。马勒家族祖籍北欧,身处异国他乡,难免会思念故国故土,于是将自己的住宅设计为北欧建筑风格
尽管一直以来不少公开文字资料都提及马勒住宅的设计由著名的华盖建筑事务所操刀,但是几乎所有研究华盖建筑事务所的文献资料都对马勒住宅只字未提。2019年,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副教授对“马勒住宅由表示质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一说提出质疑,因华盖建筑事务所成立于1933年,晚于而马勒住宅的始建时间1927年。根据同济大学相关研究,马勒住宅与华盖事务所在1930年代设计、落成的别墅住宅风格差异明显。根据《中国文化遗产》杂志有关文章,签名绘制平面图的林赛·马勒还在提交给公董局的图纸上详细标注了住宅各部位的用材、规格,因此推测住宅的主设计师应为林赛·马勒,但不排除有其他受雇佣的建筑师参与了该项目的图纸绘制工作

传说轶事

文物保护

马勒住宅文保立牌
1989年,马勒住宅被列为上海市第一批优秀近代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马勒住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