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浦东,这些,是疫情下普通家庭的真实日常

共 2999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2-04-02 18:39

ac400efabae8c2c1db51af072f8c9ce2.webp
这是疫情的第三年,最近上海成了风暴中心,我们家住在浦东,上海各区里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2020年,我还身在纽约,疫情爆发之初,我们在海外想方设法为武汉抢运物资;后来,纽约也经历了每天新增确诊过万的阶段。
而谁能想到,此刻,2022年的年初,我们又迎来了一场与疫情的短兵相接。
我以为我已经准备好了,但其实并没有。
前几周,好几天的晚上都睡不踏实。每天醒过来,感觉自己掉进了电视剧《开端》的剧情里:
-- 盯着手机查疫情数据,期盼拐点到来;
-- 下楼做核酸,上网课,工作,做饭,做家务;-- 抢菜;-- 然后再来一轮,循环往复,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尽头。
外加看到空难的新闻,那一天,心态真的崩了,就哭了一场。还是小D给了我一个拥抱,和我说,明天就会好的。
大家放心,我现在又找到了面对的力量,这也是我选择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这些力量,来自我身边最普通的人和最平凡的事。
ad14240d34c12674ca7e21ba161eb39b.webp

01


管好自己,好好吃饭
浦东宣布封闭,我们最挂心的就是老人。
小D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所在的小区,都已经进入第二轮“2+12”天封控了。
每天和他们视频,就生怕家里缺菜了;不能断的心脏病/糖尿病药不够了;反反复复叮嘱,下楼测核酸要戴好口罩保持距离,回家千万记得要洗手的……
结果我公公笑眯眯地对我说,哦哟哟,你们还能买到蚕豆和豆苗呀,不得了,这可是好东西呀,不会烧就浪费了。
他用“怎么做葱油蚕豆好吃”,“豆苗怎么炒会嫩一点”的话语,宽慰着视频另一头,我和先生为人子女忐忑牵念的心。
他说:吃得下,睡得着,没事别瞎走,这个也是阿拉普通老百姓在抗疫啊。
打给我父母,问爸妈,你们害怕吗?有担心吗?
爸爸想都不想地说,不担心的,啥没见过啊。你小时候的甲肝爆发,后来的非典,再到这次的新冠,都会过去的,都会好起来的。现在就自己管好自己,不要疫情没结束,自己弄出毛病了。
我有一位阿姨,已经快80岁了,她也在视频里和我说,当年,阿拉就是螺丝壳里做道场,现在菜少一点嘛,就稍微少吃一点,么事体的。
抢到的菜就是安心,也会想着分一下,大家匀一匀04325e983fd811ff47ab07f974459af0.webp
突然就很治愈,我想这大概就是上海人常说的“拎得清”吧。
这次,做得是不够好,是要批评,但真的兵临城下,唯有一战,大家立马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而最好的面对,就是先管好自己,先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02


你好啊!邻居
我住了一年多的这个新小区,都是独门独户的,完全没了小时候石库门邻里之间互相串门的情况,左邻右舍几乎完全不认识。
第一次有邻居敲门,就是这几天,隔壁邻居来问,还有没有多余的A4纸。
随着疫情发展,整幢楼都熟络了起来,只不过我记住的都是这样的代号:草莓团、蔬菜团购、披萨预订、三黄鸡预订......

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小区的业主群就“裂变”了几十个不同主题的群。而这一切都是在大家默认的规则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的。
这个群(业主群)是发布重要信息的,为了避免信息错失,草莓团可以直接扫码进新群。

群接龙,群公告,群直播,各种新媒体的手段,都被运用到极致。
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们,以前打个照面就各自飘走,现在每天下楼做核酸,都开始互相招呼了。
总会听到有人感叹,昨天的数字哪能噶吓人的啦,然后立马就有好几个声音一起在旁边说,么事体的,总会好起来的。
大家也开始习惯互相询问,你家XXX够吗?不够来我这边拿啊,别客气哦。
f9cac6dd8b295565271b42e06e517580.webp
还总会有人带头指出几个小确幸:
你看看你女儿呀,笑起来多好看呀,每天看看心情也开心;哎呦,今天天气真好呀,大家看呀,那边樱花开了,漂亮得嘞~;你这套衣服搭配得老好看的喏。

于是,每次核酸完了,总能收获一点点好心情,继续回到家里蹲。
上海人,是被说过“冷漠”的;
的确,在大都市那些寻常日子里,匆忙的角落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界限,一句“关我什么事,关你什么事”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
但上海人骨子里也是热情而又乐观的,真遇到困难了,“在饿不死自己的时候,都会主动帮别人一把”。
“大家都不容易”,这也是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03


上海精神 中国精神
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释放出了“民间高手们的无穷创造力”,抗疫三年大大小小战役无数,段子也无穷。
我有个朋友每天会整理一波段子,发在朋友圈。大家点个赞,互相笑一笑,就过去了。
前几天,那个朋友很严肃地在朋友圈说,想看着上海防疫失败的,大可不必,也不需要你们阴阳怪气地说中国的抗疫政策不灵了。
有人说,那还不是上海之前自己吹什么防疫神话,现在被打脸了;也有外媒炒作,不少人跟风,说中国“清零”政策付出了那么多代价,病毒还是反扑了。
每每看到这种言论,我就想告诉这些人,上海本来就没有什么神话,中国抗疫更不是什么神话,那些所谓的“神话”,既不是我们刻意制造的,更不是我们想要的。
疫情之下,上海的确没那么好,中国防疫也不会完美无缺,我们会看见,会说,会埋怨,但这一切的前提和根基是,我们会同心协力,给它时间,解决问题。
谢谢你们,大白!d5b8891e1ac77c98bebb9760da7b900b.webp
这几天,伴随着每天确诊数据的增加,我的朋友圈里,大家都像约好了似的都在转发各个兄弟省份的驰援信息。
感谢云南、感谢安徽、感谢都江堰、感谢浙江、感谢......只要我们能看到的驰援,大家都会转一下。
就像这几天,我爸妈和小D视频的时候总会问一句,你测核酸的时候有没有和大白说谢谢啊?
这就是我这个“上海囡囡”心中的上海精神:思路清爽,接受批评但不接受“看笑话”,别人的点滴恩情,都会牢记在心。
我曾经北漂八年,收到过的好评中,常有一句:“你一点不像上海人”。我曾经全球轮岗十年,也听不少老外“表扬”过:“你一点也不像中国人”。
之前写稿,我很少露出“上海人”这三个字,无论是生活中还是疫情里,我也竭力避免用“地域”“国家”“种族”去先入为主地评价任何人,任何事。
但这一次,在上海最难的时刻,在中国抗疫的又一场战役之中,我想说:“对,我们就是有上海精神,有中国精神”。
只要上海精神还在,中国精神还在,我们就一定能挺过这次的,下次的,下下次,任何一次的难关。
这是昨晚还在封控中的一所住宅市民们自发演练的灯光秀,就像图中的小字所说:

上海由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家庭组成,正如下图中的字母排列。他们不完美,但他们海纳百川。仅以此图献给所有抗疫工作的组织者、医务工作者、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支援者、以及我们未能用文字表达的其他人.....

4fb14e3bc1d854334b342cae6df94b50.webp

(图片来自朋友圈)

04


尾声
前段时间,我自己能量低了,写公号文章,也会想,要不刻意减少一些育儿干货吧,大家可能也跟我一样能量不高,要不聊聊轻松的。
但就这一两天,我想明白了,应对无常,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正常。让生活正常下去,让育儿正常下去,让自己的成长正常下去。
在家“关禁闭”的日子里,我看着小D的笑脸,看着她指着外面的窗外,和我说,妈妈,你看,好美啊,春天到了。
我会被她的笑容感动,并且也会情不自禁地觉得,春天到了,这场“倒春寒”肯定马上就会结束的。
会好起来的,嗯!
正在团👉 客厅变书房,一整面书墙的快乐你也可以有!
👉  动脑筋的、合家欢的、踏青游玩的,一次搞定。

大J叨叨叨


昨晚确定了,我们在“管控区”,会继续7天社区健康管理,不出小区,严禁聚集,原则上居家。
这周是小D的第四周网课了,昨天老师们和我们每个家长都通个电话,了解情况,挂电话前,都是互相鼓励,一起加油,保重身体。

今天文末的“阅读原文”里是《药品求助登记平台》,我并没有用过,但想着分享出来,多一种可能性,总是好的。
现在的每一天,都是希望祝福你们,平安健康!觉得文章有启发记得点赞鼓励👇
浏览 4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