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村建筑群

崇仁村建筑群

共 3016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5-24 10:35

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崇仁镇始建于唐代(618~896年),兴起于宋庆历年间(1011~1048年)繁荣于明清。
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部分地区相继沦陷,唯独崇仁乡绅智退日寇免遭践踏,成为“孤岛”。

建筑特点

崇仁村建筑群数量众多,从明代至民国序列完整,类型丰富,以玉山公祠、五联台门等为代表的,保存较为完整的老台门就有100余座,它们各自独立成院,之间用跨街楼钩连,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充分体现裘氏“聚族六百,人不异居,家不分饮,循规蹈矩,尽绳家法”的家风。除此之外还有宗祠、戏台、民居、书院、厂房、店铺、作坊、寺院、庵堂等各类传统建筑。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崇仁镇在民国特别是抗战时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近现代乡镇政府管理机构,包括法院,镇公所、警署、消防局和邮政代办处等,这些近代建筑,体现了乡镇政权由封建宗族管理体制转为现代法政体制的转变历史,这在国内乡镇一级的权利机构中尚不多见,是崇仁村建筑群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崇仁村建筑群

主要建筑

玉山公祠

玉山公祠,位于玉山公路29号,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规模最大的裘氏宗祠,占地面积1012平方米。主祭崇仁裘氏19世祖玉山公。公桐坐北朝南,平面呈纵长方形。三进,依纵轴线布局,自南而北有照壁、天井、门厅、戏台、正大殿、后大殿。整座公祠雕梁画栋,照壁上方有41组砖雕。古戏台4个台桩上方的牛腿,雕刻精美,各种人物雕刻栩栩如生。建筑保存完整。

五联台门

五联台门,位于玉山公祠西侧,建于清中后期,是玉山公为五个儿子建造的,裘氏家族聚居的大型民居。它以敬承书房为中心,大夫第台门、老屋台门、樵溪台门、翰平台门、云和台门等五个台门环列四周,清一色的青砖白墙硬山顶,总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建筑用材精良,砖、木,石雕刻精细。各台门独立成院,自设门户,底层设边门可户户相通。楼上则采用跨街小楼与相邻的台门隔巷钩联,形成一个自上而下互相通联的民居群落。院内的住户凭借大门和跨街楼,可以足不出户楼上楼下自由走访,充分体现了玉山公希望五个儿子组成的大家庭和睦相处、亲密无间的良好愿望和裘氏家族“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聚居传统。
五联台门的中心建筑是敬承书房。是玉山公为他的五个儿子建造的书斋。建筑面积720平方米,有正厅五间,两边设梯,前设檐廊。书房的照壁堆塑、檐廊和各种石雕、木雕、砖雕保存完好。书房北面有两座跨街楼与老屋台门相接,学子们可以足不出户在室内上学或回家,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官宦人家为培养子弟读书的良苦用心。
五联台门中的大夫第台门,东邻玉山公祠,西与敬承书房、翰平台门以两座跨街楼相连。是一个坐西朝东的四合式庭院,各种格扇齐全,雕梁画栋。

其他建筑

当典台门,位于崇仁镇当典路27号,清中期建筑,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建筑面积601平方米。原为当铺,内存铺面,梁架为穿斗式结构,檐部设轩廊。
恒济台门,位于崇仁镇后塘路4号,清中后期建筑,坐南朝北,平面布局呈长方形,有前厅,侧屋,正厅构成四合院。建筑面积478平方米,梁架为穿斗式。
朝北台门,位于崇仁镇后塘路14号,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由前厅,侧屋,正厅构成四合院式建筑。建筑面积339平方米,梁架系五柱七檩,穿斗式。
云亭台门,位于崇仁镇后塘路26号,清中后期建筑。紧靠后门塘,临塘而建,二层,木结构,建筑面积315平方米。
文源台门,位于崇仁镇旗杆路10号,清后期建筑。坐北朝南,四合院式,建筑面积523平方米,梁架系五柱七檩,穿斗式,二层,两侧设防火墙,东侧楼上有过街楼与邻宅相通。
旗杆台门,位于崇仁镇旗杆路16号,建于清中期。该台门坐北朝南,四合院,建筑面积409平方米,二层楼房。
百鹿台门,位于崇仁镇上街63号,清早期建筑。坐南朝北,四合院式,建筑面积763平方米,二层楼房。
沈家台门,位于崇仁镇蟹眼井18号,建于清后期。坐北朝南,有前厅,侧屋和正厅,构成四合院,建筑面积637平方米,梁架系四柱七檩,明间抬梁造,其余穿斗式,二层,两侧设防火墙。
镇公所,位于崇仁镇潭七公路3号,民国时期,占地面积405平方米,建筑面积518平方米。坐北朝南,偏东25度,屋分二进,分别东向开设大门。后院有侧屋三间,前厅作办公用房,正厅作公所正堂,后院作为生活用房。
民国法院,位于崇仁镇竹行街50号,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350平方米,建筑面积636平方米,坐西朝东,三合院。通道面阔一间,正厅面阔五间,侧屋面阔三间,梁架均为穿斗式。
邮递代办处,位于崇仁镇师姑巷1号,二层楼房,建筑面积97平方米。
第七消防局,位于崇仁镇山海路3号,一间,二层楼房,建筑面积40平方米。
老家庙,位于崇仁玉山公路1号,建于明代中期,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扩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重修。老家庙分门厅、正厅、后厅三进,四周设围墙,建筑高大,进与进之间开阔,占地面积946平方米。
伟镇庙,位于崇仁厅前路1号,占地面积262平方米。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重修,基本保持明代建筑风格。该庙建筑布局独特,共三座大殿,并列两殿,称大庙、小庙,大殿朝东,无山门、侧屋、厢房,南设大门。殿前设戏台,台临菱塘。
大祠堂,位于崇仁镇北七八村,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4年),又称敦睦堂。前后两进,左右厢房,大殿两侧设偏殿,山门两旁设置偏屋,前设围墙,占地面积1210平方米。
指道碑,位于崇仁镇横街官路东头水渠边,边上原有四柱桥。此碑用于为过路行人指道,故称为指道碑。该碑长方形,高82厘米,宽40厘米。碑北面刻指道碑及四方通途;南面刻县政府布告。
黄氏碑亭,位于崇仁镇东,嵊岭公路边,民国十年(1921年)建。方形、四柱、单檐、攒尖顶。原亭内立一石碑(已墟)。
蟹眼井,位于崇仁镇沙塍路南端。井口立一石碑,上刻“咸丰六年七月,店业近邻捐建”。井长4米,宽3.1米。四周卵石砌筑,上施石栏板。相隔30米有同样水井一口,中间隔西镇庙,二井一庙形似蟹眼,故称之为蟹眼井。
东旺井,位于崇仁镇东,建于清早期。圆形,用卵石砌筑,井口施石圈,直径70厘米,圈栏高10厘米。旁边置水槽3只,2只为圆形,直径各77厘米,一只方形,边长67厘米。
上方井,位于崇仁镇三市路西端,始建于三国时期。井长3.3米,宽1.6米,四周设栏杆,水位较低,向下设踏步15步,井边石坎上嵌一石匾,上刻“赤乌二年”四字。
后门塘,位于崇仁镇朝北台门北,建于宋代。呈方形,鹅卵石垒筑,塘水从不干枯。塘东西长12米,南北长13米。
菱塘,位于崇仁镇伟镇庙前,清代建筑。方形,用鹅卵石垒坎,东西长13米,南北37米。

历史文化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崇仁村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