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村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4 11:13

地名由来:东村镇因镇人民政府驻东村而得名。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东村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地处富民、禄劝、寻甸三县交界的山乡明珠—东村乡,具有光荣的历史和革命传统,早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红军长征过富民时,便在这片深情的高山沃土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和希望。改革的春风吹醒了沉睡的大山,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历经几届乡党委、政府和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凭借着当地宜人的气候,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东村乡已经成为全县,乃至全市远近闻名的“樱桃之乡”“鸡枞之乡”“彩玉石之乡”“板栗之乡”“优质大米之乡”……今天的东村,更以初具规模功能齐全的集镇,储量巨大的钛资源和水电资源,奇特秀丽的普渡河峡谷风光、天然温泉,醉人的芭蕉箐苗族文化风情,吸引着八方来客!

东村地处富民东北,距县城67公里,离省会昆明64公里,普东公路从昆明普吉直达东村,东邻寻甸,南接款庄,西北与禄劝接壤,全乡总面积124.6平方公里,人口13590人,境内居住着彝、苗、哈尼、回、傈僳5个少数民族,具有自然资源、物产丰富两大优势。东村境内流淌着普渡河、东村河、马过河等河流,水利资源丰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普渡河峡谷风光;矿产资源遍布全乡,钛、硅、石灰石、彩玉石等颇具开采价值。东村土壤肥沃,气候宜人,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一年两熟,是天然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目前,东村集镇建设初具规模,道路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全乡森林覆盖率达58%;优质板栗、优质稻、豌豆、大树杨梅、红樱桃等农产品以其“早”而闻名遐迩,且种植面积分别达15000亩、4500亩、2421亩、1000亩、500亩,肉牛养殖达700余头,利用当地鸡枞加工的鸡枞油久负盛名,绿色农业已初露端倪。

“十一五”期间,东村乡党委、政府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农业特、工业兴、田园美、休憩乐”的发展目标,围绕“绿色”作文章,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倾力打造“绿色东村”。狠抓农业农村工作,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进程。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农特产品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芭蕉箐苗族风情、普渡河峡谷风光、天然浴场生态旅游和绿色农产品深加工,把东村建设成为集“绿色食品、田园风光、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绿色生态乡。

“绿色的东村”正敞开胸怀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到东村做客,热忱欢迎各地客商到东村投资,共同开发我们美丽的家园。

历史沿革:

明洪武年间(1368至1398年),属武定府禄劝县管辖。

明嘉靖六年(1527年),划入寻甸县,设为挪夷里一甲、二甲清沿之。

民国时期,属太华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建立太华乡解放委员会,属寻(甸)禄(劝)边区。

1950年,划入寻甸县五区。

1951年6月,马街、中和、乐平3乡划分为东村、青平、联络、中和、新民、乐在、响石8小乡。

1952年10月,8小乡划分为东村、胜利、青平、青华、中和、宜格、联络、和平、中平、乐平、东平、西平、团结、中民14小乡。

1954年1月,14小乡重新划为9乡(东村、马街、联络、中和、响石、民乐、中民、青平、岭干)。

1956年春未夏初,9乡均改为高级社。

1958年7月,从寻甸第五区划出成立跃进公社。

1959年7月,跃进公社更名款庄公社。

1963年1月,撤销款庄、东村2个公社成立款庄区;同年11月,款庄区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划入富民县。

1966年,撤销款庄区,成立款庄、东村2公社。

1984年4月,公社改为区,成立东村区。

1988年3月,区改为乡,东村区改为东村乡。

2011年1月14日,由东村乡改为东村镇。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