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集镇
地名由来:因姓氏而得名。相传唐贞观年间,众姓聚居于此,杨姓居多,故称杨家集,简化为杨集。沿用至今。
201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杨集镇2012年—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杨集镇位于郯城县最南端,苏鲁两省三县市交界处,总面积82平方公里,辖46个行政村,5.1万人口,农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优质辣椒、大蒜、大葱、生姜、桑蚕、板栗、杞柳、银杏等,是辣椒、大蒜、大葱、生姜“四大辣”生产基地,全镇水产养殖面积3000亩,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全镇原有行政村64个,于2004年11月合并为46个,共50338万人,其中男性25778人,女性24560人。0党员1327名。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合理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名优产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目前,辣椒、大蒜、大葱、生姜种植面积都达到了1万亩,植桑面积5000亩,板栗面积3000亩,杞柳面积2000亩。全镇建有高标准农业种植高科技示范园、畜牧水产养殖示范区九处,其中园区种植面积1000亩,畜牧养殖小区1000亩,水产养殖面积2000亩,先后引进了法国大樱桃、凯特杏、黑提红提葡萄、雪花梨、美国油桃、西门塔尔肉牛等新品种,推广了粮菜、银菜间作套种模式,以及大棚蔬菜、大棚养蚕等一些高新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全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目前,全镇拥有东隆服装公司、金沂蒙食品有限公司、蒙丰米业、中天制粉等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镇驻地大米批发市场、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墨河商业街市场日益繁荣昌盛,年成交额高达10多亿元。目前,全镇个体企业已发展到128家,个体工商户1360家。
镇党委、政府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镇的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近几年来,分别被授予全省社会文化先进乡镇、全市社会文化先进乡镇、全市文明乡镇、全市纪检监察先进集休、全市卫生乡镇、全市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五个好”乡镇党委等10项市级以上荣誉。2005年5月,被评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乡镇。
历史沿革:
1945年,首次解放,为郯城县第六区。
1947年国民党占此,称杨集乡。
1948年,再次解放,仍为第六区,驻地杨集。
1956年,以境内地理实体改名墨河区。
1958年2月,撤区并乡时,改成墨河乡。
1971年,以驻地更名为杨集公社。
1984年4月,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为杨集乡。
1994年9月,撤乡设镇称杨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