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陂

木兰陂

共 2147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10:46

历史沿革

遗址特色

结构

木兰陂由陂首枢纽工程、渠系工程和堤防工程等三部分组成。李宏的木兰陂陂首枢纽的建成,跨出了工程成功的第一步,为此后的配套工程奠定了基础。整套木兰陂工程,规模大,各部分相辅相成,改变了传统的功能较为单一的水塘,使莆田平原的开发速度得到了提高。

防护功能

主要建筑

南洋渠道

南洋渠系,通过木兰陂南端回澜桥闸(亦名惠南桥),引水灌溉南洋平原。回澜桥进水闸闸高3米,双孔,左侧孔宽2.85米,右侧孔宽3.25米。据旧志记载:南洋渠道分上、中、下三段,共有大沟7条,小沟109条,全长113千米。
回澜桥

北洋渠道

北洋渠系,通过万金陡门,引水灌溉北洋平原。北洋渠系连接入海口,形成四通八达的黄金水道,溪海联运,商贸发达。
元皇庆年间(1312~1313年),总管张仲仪、郭尕儿在木兰陂北端建“万金陡门”(即今进水闸),分水进入北洋,开挖沟渠与延寿溪下游汇合,开发北洋灌区,并与民立约:“水以三七为则”,南洋得木兰溪水七分,北洋得木兰溪水三分。

灌区涵闸

经20世纪50年代调查,北洋渠系原有大小水闸16座,涵洞计54口。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木兰灌区内先后新建涵坝(15孔),东山(2孔),阔口(2孔),港利(6孔),墓兜(3孔),田厝(2孔),集奎(即红旗闸6孔),江东(3孔),下黄(2孔)等9座排涝闸,共41孔,增加排水流量计1146立方米/秒。增建排水涵洞55座,区间排水闸4座,分水闸7座,控制闸55座,进水涵洞152座,以及改、扩建桥梁近百座。灌区引、蓄、排、灌系统化。

文物遗存

木兰陂存有25块历代名人撰写的修陂碑刻。
修陂碑刻

历史文化

艺文

木兰陂
题木兰陂
明·陈茂烈
莫怪藏珠肯剖身,古来好施几多人?
黄金浮世轻如羽,青史垂名胜似珍。
天上银河分一派,莆中粒食共千春。
庙前斜向东流水,烟火茫茫遍海滨。

相关人物

命名由来

,全长168千米,是闽中最大的河流,受海潮顶托影响,古时木兰溪溪水经常泛滥成灾,给沿岸人民带来灾难。因陂建在木兰山下,故而得名木兰陂。

陂田制度

陂田制度是专门用以管理木兰陂工程的一种田制,与古代的义田制度有相似之处。它是在木兰陂兴修过程中,由李宏等提出,在政府肯定和监督下不断发展完善,但又因内部的利益矛盾而走向衰落,这一过程又受到区域社会变迁的影响陂田制度包含“陂田”“陂司”“陂主”和陂司定例等内容。

文物价值

木兰陂作为水利工程,其目的是为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从工程实用性上看,它是一座具备引、蓄、灌、排、挡的综合功能的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无论是对福建兴化平原的开发还是对莆田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作用。此外,木兰陂工程的兴修过程,可谓是莆田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因此,木兰陂可以作为研究区域社会变迁历史的具体实例。
“木兰陂”美景

文物保护

1961年,木兰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工程进行了整修、配套和扩建。
1988年,木兰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钱四娘庙和都是附属文物。
2012年9月19日,木兰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成为省级水利风景区。
2014年,木兰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评为“”。
2014年9月,木兰陂水利灌溉工程被列入首批名录。
木兰陂

旅游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