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值超千亿元 光与电在这个基地大放异彩

共 3803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05-12 13:01

特色产业基地系列报道④
    200余名
    目前,国家火炬南京新港光电及激光特色产业基地光电与激光产业已拥有市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机构76家,光电类新型研发机构5家,集聚了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00余名,培养了高光半导体、晶能半导体、魔迪多维等一批高层次人才领军企业。
    风电场投资建设前如何有效进行风资源评估,在复杂的山地环境中如何合理地为风力发电机组选址,面对瞬息万变的风况如何保障风力发电机组安全高效的运行?
    过去,这一连串问题,只能通过传统的测风手段去分析,面对复杂的工况往往难以精确表征,而现在通过一台小小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就能有效地改善和解决。
    4月30日,科技日报记者在国家火炬南京新港光电及激光特色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光电及激光特色产业基地)看到,这项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沉睡了十几年的技术,通过机制创新进入南京牧镭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镭激光)二次开发,投入青海的风电场使用后,风机的发电量提高了3%,该公司也成长为国内测风技术的领头雁。
    牧镭激光迸发的背后,是光电及激光特色产业基地在默默托举着。在这个基地里,数百家像牧镭激光这样的企业不断孕育成长。
    2015年,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南京经开区)的南京新港高新技术产业园获批光电及激光特色产业基地,短短5年,光电与激光产业规模就超过千亿元。
    “面向‘十四五’,我们将坚持航母化、集成化、高端化的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产业支撑体系,不断提升产业创新水平,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产业地标。”南京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
    培育企业龙头 壮大产业航母
    开车行驶在光电及激光特色产业基地,从宽阔的道路两旁望去,有厂房林立,也有处处绿意,而这些开足马力的生产线,基本涵盖了光电与激光的上下游全产业链条。
    目前,从上游液晶材料、液晶面板,到中游液晶模组,再到下游整机应用的全产业链条,光电及激光特色产业基地光电产业涉及液晶显示、激光装备、OLED、LED等领域。
    经过多年发展,这里已形成了“以液晶显示规模化发展、OLED显示和照明产业化应用、激光显示关键技术突破”的产业发展体系。2018年光电及激光特色产业基地光电产业产值就已突破千亿元,正向两千亿元门槛迈进。
    目前,光电及激光特色产业基地已成为我国光电与激光产业重要的集聚区与出口基地。其中,LG集团自1995年以来,已累计在该基地投资兴办了8家企业,打破了其在全球单一城市一般只设立一个项目的惯例。2019年,LG集团在南京企业总产值已超过800亿元,2020年纳税总额超过55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投资在光电及激光特色产业基地的企业贡献度超过了90%。
    乐金显示(LG Display)成立于2002年,主要生产笔记本、平板电脑、车载液晶显示模组,其液晶显示模组生产规模处于全球前列,入驻光电及激光特色产业基地后带动大批相关配套企业落地集聚。
    目前,光电及激光特色产业基地光电激光类规模以上企业占南京市光电激光类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85%以上,以乐金显示、乐金化学、LG新港、中电熊猫等由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龙头企业为牵引,带动形成相关配套产业链的规模效应,累计总投资逾100亿美元,光电及激光特色产业基地同时自主培育了煜宸激光、牧镭激光、京晶光电等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
    补齐产业短板 建设创新平台
    OLED、AMOLED是当下最热的显示面板技术,在制造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技术:一是有机发光材料,它直接决定了面板的清晰度、色彩等;二是金属掩膜版,其精度直接决定了面板的品质。
    一直以来,我国金属掩膜版供应依靠日韩企业,供货速度慢、货源不充足、价格昂贵。
    “我们从2013年成立后,一直埋头做研发,就是想解决光电显示产业链里的一些难题。”南京高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光半导体)总经理钱超告诉记者,针对国内AMOLED蒸镀用Open掩膜版和柔性薄膜封装工艺所需CVD掩膜版无法国产化的问题,高光半导体先后攻克高精度光学对位、张网以及激光蚀刻等掩膜版制作的关键技术,实现了金属掩膜版国产化。
    目前,高光半导体申请和授权专利达180件,解决了在关键工艺及材料上受制约的难题,产品为京东方、天马、华星光电、维信诺、上海和辉等国内OLED面板企业配套,实现了进口替代。
    “2015年,我们获批南京市首家光电产业专利导航试点试验区,立足光电产业链形成了《南京经开区光电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报告》,从专利布局上帮助企业找短板、把方向。”南京经开区科技人才局局长倪丹说。
    近年来,光电及激光特色产业基地大力推进与龙头企业、大院大所合力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打造了包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专业化众创空间、新型研发机构等多方位的产业支撑体系,其中中电熊猫建设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国家光电显示面板及上下游共性技术攻关,实现产业技术自主可控。
    目前,光电及激光特色产业基地光电与激光产业已拥有市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机构76家,光电类新型研发机构5家,集聚了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00余名,培养了高光半导体、晶能半导体、魔迪多维等一批高层次人才领军企业。从专利等数据来看,高层次人才领军企业已成为了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牵手大院大所 “借鸡孵蛋”走向市场
    每周坐高铁往返于上海和南京,是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南京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军这8年工作生活的日常。在上海,他是上海光机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而在南京,他是新型研发机构的掌门人。
    人们把激光称作“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自60年代以来,这束神奇的光迅速照遍各个领域,但是中国庞大的制造业想用上这把神奇的刀和尺,还要跨越一道无形的鸿沟。
    2013年3月,上海光机所与南京经开区共建南京研究院。“我们做的就是产业技术研发、技术转移转化、技术服务和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这四块内容。”周军说,上海光机所作为重大创新成果的策源地,持续输送原创性成果,南京研究院则承接这些原始科技成果的“二次开发”。
    “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就是用激光测空气当中风的速度和方向,比如说一台雷达放在地面上,对天上打100米或者200米、300米,不同高度的风速、方向都可以测出来,而传统方法是建一个数百米的高塔。”牧镭激光总经理周军告诉记者,作为国内风电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这种激光测风雷达已经卖出1500多台。
    激光测风雷达能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南京研究院的“二次开发”功不可没。
    南京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军告诉记者,2015年南京研究院以300万元从上海光机所买断这一技术,并根据市场需求对激光雷达进行产业化开发。一年后,这项沉睡十多年的实验室样机被孵化为成熟产品,在风电、民航、气象、军事等领域大放异彩。
    目前,南京研究院已建成国家级激光专业化众创空间、省级智能激光制造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进而吸引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创新企业和产业资本集聚。同时,南京研究院还参与成立了中科红塔激光产业基金,投资激光企业。
    “我们直接培育和引进的企业已达50多家,转化成果84项。”南京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军说,南京研究院的成立让南京激光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本文转载自新浪看点号【科技日报】,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浏览 2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