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抗战纪念馆

联合创作 · 2023-07-20 00:29

滇西抗战纪念馆始建于1944年,位于腾冲市西南来凤山下。该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腾冲人民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而修建的烈士陵园。该馆主要由大门、甬道、忠烈祠、烈士墓、陈列馆、纪念塔等组成。它是抗战中全国最早建立的抗日烈士陵园,纪念馆内收藏抗战实物10万余件,展出实物18000件,图片1500多张。

自然环境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文历史

历史沿革

1944年冬腾冲光复后,时任云贵监察使的腾冲人、老同盟会员李根源等倡导筹建腾冲国殇墓园,园陵规划由毕业于金陵大学的建筑设计工程师吴正承担。11月1日,云贵监察使李根源致卫立煌电文中倡议为烈士建立陵园。16日,成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建筑委员会”。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为主任委员、云贵监察使李根源为副主任委员,集团少将高参孙啸凤负责具体工程监修。墓园选址由霍揆彰亲自勘定。

1945年1月2日,霍揆彰主持召开纪念建筑委员会专门会议,筹集建筑资金。同月12日再次开会发动募捐。委员会共收到社会捐款7500万元(国币)。15日,国殇墓园建设工程正式开工,于上午9点举行破土奠基典礼。

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派专人驻守。“文革”期间,国殇墓园遭到严重破坏。此后,墓园场地先后被腾冲县体委、腾冲县委党校等机构占用。

1989年,云南省民政厅将中条山战役殉国的寸性奇中将骨灰从山西省垣曲县迁回腾冲国殇墓园进行安葬。

199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滇西抗战纪念馆”。

1992年3月和1993年3月,国殇墓园内为在滇西抗战中为国捐躯的远征军特工人员王树荣、李生芬竖立纪念碑,于1993年10月动工修建,1994年12月落成。

199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在腾冲国殇墓园的基础上建立“滇西抗战纪念馆”。

2011年9月14日,腾冲县政府在国殇墓园里新建成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缅怀牺牲在印缅战场的中国抗日英烈。整个建筑群总面积680平方米。腾冲县开始以国殇墓园为基础筹建滇西抗战纪念馆。

2013年8月15日,原属国殇墓园管辖的滇西抗战纪念馆与腾冲民间收藏者创办的滇西抗战博物馆合并,在两馆藏品的基础上共同组建了新的滇西抗战纪念馆。11月,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揭牌建成。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滇西抗战纪念馆主要由大门、陈列馆、纪念塔等组成。其建筑采取框架结构,成“V”字形,寓为胜利之意,主展区采用多空间立体布展的办法,以抗战实物为主、兼顾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凸显了展览效果和感染力。展厅分为: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绝地反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七个部分,陈列馆里陈列了近两万件抗战遗留实物,1500多张图片,系统地展示了远征军和滇西抗战的经历,这是对烈士墓里的烈士们最好的褒奖。

忠烈祠

循石级而上,至嵌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之“碧血千秋”刻石的第二级台阶挡土墙,沿墙分两侧上至第二台阶,建有忠烈祠。忠烈祠上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祠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祠内外立柱悬挂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走廊两侧有蒋中正签署的保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二十集团军总司令何揆彰的“腾冲会战概要”、“碑”等碑记。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

纪念塔

纪念塔建于坡顶。坡上苍松翠柏,青草黄花,相伴着3168座排列整齐、挺然屹立的碑石,每块碑石上刻有一位当年攻城阵亡烈士的姓名、籍贯、军衔、职务等。墓园西边,大盈江水汹涌狂奔,滴水瀑布的巨大轰鸣回应着墓园之松涛呜咽;隔涧相对的龙光台上,明将邓子龙所书“剑扫风烟”4个大字依稀可见;风岭晴岗在它的东侧,高耸的文笔塔与纪念塔相对应;向南望,美丽的和顺侨乡烟霞檬拢,风光晴旋;极目北眺,笼笼朝云,瑞祥生辉;有名的史迪威公路—那条壮士们用生命捍卫的“抗战大动脉”,从它的旁边婉蜒而过。坡前,是抗日英烈纪念堂。堂中陈列有碑刻的“总理遗嘱”及“天下为公”之训言。

景点指南

最佳游览时段

四季皆宜

用时推荐

1-3小时

营业时间

9:00-17:00(周一闭馆)

占地面积

80余亩

地址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腾越镇天成社区太极小区2号

交通

公交:从腾冲市内的小灰桥站公交站乘坐腾冲腾冲9路/3路内环公交车,途经2站到达国殇墓园站下车,短暂步行后即可到达滇西抗战纪念馆。

门票/收费

免费

联系方式

0875-5133679;0875-5138779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