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共 7090字,需浏览 15分钟
·
2024-05-30 15:51
历史沿革
1955年8月开始筹建的,初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俱乐部。
1963年12月,更名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1968年7月1日,在安源牛形山腰动工兴建二层刚筋混凝土结构的陈列大楼,更名为:“毛主席在安源革命活动纪念馆”。该馆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245平方米,高24米。
1982年2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12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重点名胜区、点。
2017年5月18日,在首都博物馆接受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
2021年11月,入选第一批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
展馆布局
纪念馆陈列楼
工人纪念馆是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的主体,1956年建馆,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由邓小平手书馆名。现有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3件,不可移动文物共1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建馆以来,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1100余万人次。以安源纪念馆为中心和龙头的安源,正逐渐成为了集教育、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赣西红色旅游圣地。
该馆现有馆藏文物5000余件,一级藏品约200件。其中有《安源旬刊》、工人消费合作社的股票和购物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是很珍贵的藏品。该馆还辖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安源煤矿进口总平巷旧址、安源路矿工人第一所补习学校旧址、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旧址、与路矿当局谈判的大楼旧址、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安源军事会议旧址、德国式建筑公司。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921年秋来安源的住处、决定罢工的党支部会议旧址、安源市工农兵政府等8处。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为征集与保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萍乡煤矿和萍乡铁路工人革命运动的文物、研究与宣传这一革命运动的历史俱乐部。。此外,在萍乡还在安源建有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碑、在芦溪建有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烈士陵园、在莲花建有莲花一枝枪纪念馆,以及在市区黄金地段建有富含现代气息的秋江泽民题写碑名的秋收起义纪念碑,共同构建了萍乡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烈士纪念馆
湘赣边界秋收义
安源革命文物甚为丰富,近百年来,特别是萍(乡)浏(阳)醴(陵)起义、安源工人运动、秋收暴动和革命根据地建设,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保存了大量的革命活动(特别是党的领导活动)旧址和珍贵的革命文物。烈士纪念馆面积3245平方米,陈列从光绪二十四年(1898)开办到民国18年(1927),“秋收起义”,30多年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历史,共8个陈列室,陈列珍贵文物970余件。同时开放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活动的旧址、旧居14处,以及和革命烈士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8000余件。 1984年,邓小平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牛角坡52号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牛角坡52号
牛角坡52号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时的旧址。1921年冬,来安源考察时,提议以解除工人所受压迫与痛苦为宗旨,将路矿工人组成一个团体,叫做“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
1922年3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筹备委员会成立,组成了俱乐部的领导机构——干事委员会,还设立了文书股、宣传股、游艺股、会计股、工人监察队等办事机构,部员也发展到三百多人。
5月1日,300多名俱乐部部员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向社会各界宣告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大会选举为总主任,朱少连为副主任。1922年9月,工人俱乐部组织工人举行了大罢工。罢工指挥部就设在俱乐部内。
这栋房子为五栋四间砖木结构平房,面积266平方米,最初是“湖北同乡会”会址,后由俱乐部购买。1922年底俱乐部搬迁后,这里改为工人补习学校第二校校址。解放后,这一旧址基本保持原貌。
补习学校旧址
补习学校旧址
该旧址为二层四栋三间砖木结构的楼房,楼房上下对称,四周均为宽1.3米的走廊。
1921年冬,奉中共湖南党组织委派,来安源开展工人运动。他当时以教师的合法身份,由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介绍来安源推广平民教育。李立三租借了这里三间房,首先开办平民小学,免费招收工人子弟入学。然后以访问学生家长名义,广泛接触工人,了解各方面情形,宣传工人阶级团结奋斗、自己解放自己的道理。经过思想教育和实践考察,于1922年1月在安源创办了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即工人夜校。白天小学生在这里上课,晚上工人在这里上课。
工人夜校经费,首先由湖南和上海方面热心工人教育的人募集而来,以后由工人俱乐部拨给。夜校教材,首先是采用粤汉铁路工人学校的讲义,后由夜校教员自己编写。安源工人夜校教员编写了《补习教科书》、《小学国语教科书》、《工人读本》。
工人夜校的开办,提高了工人的文化知识和阶级觉悟,为培养工人运动干部,建立和发展党、团、俱乐部组织创造了条件。
八方井四十四号
八方井四十四号
1921年秋,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来安源开辟工人运动。
毛泽东当时的公开身份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一师附小主事(相当于校长)。他利用这个公开身份,以走亲访友、参观访问、推广平民教育的名义,来安源考察,住在八方井四十四号。这栋房子是萍乡煤矿建矿初期由矿局建造的,是萍矿总平巷甲段段长毛紫云的住房。毛紫云是湖南人,曾和毛泽东的父亲一起在长沙做过生意。毛泽东就是利用这个同乡的关系住在这里。中间是堂屋,左边一间便是毛泽东的卧室。毛紫云还找来家中挑水的工人张竹林做向导,陪毛泽东四处走走。
毛泽东在安源考察期间,深入矿井、锅炉房、餐宿处等工作处,广泛接触工人,从谈家常入手,了解工人的疾苦和安源的阶级状况,启发工人
秋收起义旧址
秋收起义旧址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位于安源镇张家湾,系砖本结构,北端是二层楼,南端是平房,共15间,面积1000平方米。1927年9月初,到安源,在这里召集安源、浏阳等地党和军事负责人会议,传达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关于秋收暴动的决定 ,讨论了平江、浏阳、和安源各地农民暴动问题。
卢德铭烈士纪念碑。该碑1983年9月23日落成,位于萍乡市芦溪区的山坡上,全碑共分三层,即底座、中座、碑身 ,高约7米,上塑卢德铭全身像,占地面积45平方米。中座正面用大理石刻写卢德铭烈士生平简介,碑身正面从上至下镌刻“卢德铭烈士 纪念碑”。
半边街广场
半边街广场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系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后,由工人自己捐款,按莫斯科大剧院式样设计建造的。坐北朝南,总面积1266平方米,分前后两栋,前栋是俱乐部办公室,砖木结构,两层楼房。内设主任团、纠察团,裁判委员会、会计股、庶务股等办公室和代表会议室,俱乐部职员卧室。后栋是工人讲演厅,为砖木结构,轿顶式四层楼房。纵23米,横18米,正面筑讲演台,台前为正厅,可坐800人,台的正面及左右共建通楼三层,第一层可容坐300人,第二层可容坐150人,第三层可容坐100人。讲演台正面墙上悬挂马克思、像,两侧是红布黑字对联:“有团结精神有阶级觉悟;是劳工保障是人类福星。”上方横匾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呵!”。
·俱乐部是20世纪20年代安源工人革命活动的中心,也是中国工人的第一所工会大厦,1955年1月,国务院拨款3万元修复该旧址,1957年7月1日列为省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1982年2月,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消费合作社
消费合作社
1922年7月,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正式成立,兼任经理。当时集资仅百元,不能独开门面,只好附设在工人补习学校内。1922年9月,大罢工胜利后,工人踊跃投资,除捐助一部分年终加薪外,每人还认股若干,共集资一万余元。
1923年2月7日,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独设门面开始营业。合作社设立兑换、粮食、服物、器用、南货、杂务等股,主要出售油、盐、米、布匹等工人生活必需品,还代售革命刊物。消费合作社印发的股票、铜元票是中共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和对股份制最初的尝试。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全国第一个和当时仅有的一个工人消费合作社,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个经济事业组织。它的创办和发展,对于改善工人的经济生活,团结工人坚持斗争,训练工人管理经济的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事业创造了最初的经验。
总平巷
总平巷
安源煤矿井口总平巷建造于1898年,坐南朝北,是用红砖砌成的牌坊形建筑。井口上方塑有铁锤岩尖图案和“总平巷”三个醒目大字。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开拓者、、等多次到总平巷下矿井考察。1921年秋,毛泽东第一次来安源考察,从这里下到井下工作面,和工人促膝交谈,了解工人的苦难生活,向工人进行马列主义教育。
1922年9月14日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井下工人在接到罢工信号后,手握岩尖、斧头,高呼罢工口号,像潮水一样涌出井口。工人监察队在井口上方竖起了“罢工”大旗,用煤桶堵塞井口,日夜严加把守,不准任何人下井,直至取得罢工胜利。
大罢工谈判处旧址
大罢工谈判处旧址
该旧址座西朝东,是二层砖木结构的欧式楼房,建筑面积2258平方米,建于1906年,为矿局办公大楼,通称公务总汇。 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始后,路矿当局为镇压工人运动,勾结军阀,派驻军队,宣布安源为特别戒严区,戒严司令部就设在这座楼房内。
罢工实现后,路矿当局想尽种种诡计破坏工人罢工。戒严司令和路矿当局图谋用武力胁迫俱乐部领导人下令复工。1922年9月16日,他们约工人代表到矿局总工事房商量解决的办法。刘少奇情知有诈,仍无所畏惧地孤身赴会。
刘少奇去后义正辞严,与路矿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谈判,再加上数千工人的围楼助威,打击了路矿当局的嚣张气焰。戒严司令和矿长只得恳求工人代表再来商量而已。刘少奇大义凛然地走出了谈判大楼,在数千工人簇拥和护卫下回到俱乐部机关。
张公祠
张公祠
1907年,萍矿为纪念第一任总办(矿长)张赞宸,建筑了这栋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称之为“张公祠”。
1927年9月初,来到安源,在张家湾召开了部署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决定将驻安源、修水、铜鼓的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四个团,其中第二团主要由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萍乡、醴陵、安福、莲花、衡山等地的农民自卫军组成,人数约2000人。9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9月11日凌晨,工农革命军第二团从这里出发,进攻萍乡县城。安源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工农群众踊跃参加起义。
这栋房子是原来的,从70年代起一直是安源镇政府的办公楼。虽然几经修改翻新,但此楼的外貌基本没有改变。
盛公祠
盛公祠
1898年3月,盛宣怀在安源创办了“萍乡煤矿局”,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大举开井建矿。与此同时,动工兴建了这幢楼房,作为萍乡煤矿办公大楼。
办公大楼系两幢相连接的砖木结构建筑,前幢三层,后幢两层,中间一条通道相连。屋顶为白锌皮覆盖,颇像西欧的天主堂。总面积为2623平方米,大小房间共39间。矿局总办、职员和德国矿师等工程技术人员都在此办公。因地势太高,除少数高级职员和德国矿师乘轿沿100余个台阶而上外,其余人员均徒步上下,十分不便。1906年,矿局又在山下另建一办公大楼——公务总汇。此楼改为矿局所聘请德国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部分高级职员的住房和临时招待所。
1921年,汉冶萍公司为纪念盛宣怀,萍乡矿总局即将空出的办公大楼改为盛公祠,在二楼设立了盛宣怀的铜像,并铸铜字“盛宣怀”,每字重200斤,盛公祠即由此而得名。
该建筑物风格独特,建筑精美,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现仍由管理和使用,进行大规模的维修。
馆内藏品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馆内藏品共有6000多件,珍贵藏品300多件。其中有《安源旬刊》、工人消费合作社的股票和购物证。安源工人集体创作的长达1600多行的长篇叙事歌谣《劳工记》(手抄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是很珍贵的藏品。
长篇叙事歌谣《劳工记》
这是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后,在工人中传唱的一首长篇叙事歌谣,以大罢工事件为中心,真实而生动地叙述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兴起过程。
消费合作社发行的股票
这是1923年2月7日我党在工人阶级中最早成立的经济组织——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发行的股票,是我党领导的金融事业的最初尝试的见证。
《小学国语教科书》
这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教育股1924年编印的教科书。它不仅教工人识字、学诗词,更重要的是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启发阶级觉悟。
《安源旬刊》
1923年12月7日《安源旬刊》正式出版发行,它是上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对外宣传的经常性的革命刊物。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员证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员证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印制的部员证长10厘米、宽6厘米,封面文字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员证”,封底“团结起来!!!”四个字的上方为由岩尖、铁锤、车轮组成的部徽图案。均为石印而成。1994年5月,此证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主要活动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举办了许多文化活动,其中最具文化特色的是安源革命歌曲表演唱由安源纪念馆工作人员自编自演一台时间约30分钟的安源革命歌曲歌谣的连串表演,生动再现了安源路矿工人斗争的历史。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定时会和中小学校、党政机关合作举行一些缅怀革命烈士的纪念活动,弘扬中国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井冈山精神以及少先队员精神。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会定时举办一些红色旅游文化节,主动邀请老百姓进馆参观。
2021年5月,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举办红色安源 工运旗帜——安源路矿工人革命斗争史基本陈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
教育意义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初期相结合的光辉范例。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构筑了一个新的平台和载体,目的在于让青少年一代进一步了解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伟大意义,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少年爱学习、爱劳动、爱党、爱国、爱人民,进一步培养青少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
荣誉
1997 年被中宣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4年被中共中央办公厅确定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同年被国家旅游总局评为 “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点)”等。
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1年11月,入选第一批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
旅游信息
交通信息
地 址:江西省萍乡市安源镇
开放时间
淡季8:00~17:00
旺季8:00~17:30
闭馆日:星期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