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白塔
丹棱白塔
共 1034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1:43
历史沿革
丹棱白塔建于唐代大中(847~860年)年间,至今保存完整,是巴蜀地区最悠久的密檐式砖塔。
《四川通志·舆地》载:“白塔寺在丹棱县治西,旧名白鹤,唐大中末建,内有浮图,宋重修,苏轼为记,永乐初改今名。”
明清两代,维修丹棱白塔。
2019年,丹棱县人民政府规划对原白塔做原址保护并建立白塔公园。
建筑格局
丹棱白塔通高27.5米(其中塔刹高2.2米),为正方四角砖尖14层塔,塔中间为方形实心柱体,造型雄伟,与今西安小雁塔、乐山唐代灵塔造型极为相似。该塔无台基和基座,塔身直出地面。塔身下部第一层高大,以上各层之间的距离很近,塔檐紧密相连,似重檐楼阁。塔在7级以上逐级微向里收,形成弧形外轮廓线。
丹棱白塔内仅四层,底层心室顶装有砖砌斗棋八朵,以承覆斗形藻井,壁上原来有腊梅数朵,底壁有浮雕一幅。二、三、四层心室无斗棋,第五层不设心室,原有彩绘和佛像,图案有力士、伎乐(舞蹈的形象)、飞天、滚龙、飞雁、帷幔(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花卉等。塔的砖砌结构严实,外壁砖与内层砖相互交错砌筑。历经70余次地震,巍然屹立。
丹棱白塔
文物遗存
文物价值
丹棱白塔历史悠久,是丹棱县的历史见证,自隋开皇时,丹棱就建制设县。修建丹棱白鹤寺,象征着“地王”,建丹棱白塔陪衬白鹤寺,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艺价值。
历史文化
文物保护
2002年,丹棱白塔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拨出专款,由丹棱县文体旅游局负责实施对塔基进行维护。维护工程选用红砂条石保坎,筑石质回廊,栏杆镶嵌板块四十四面,均依历代文化名人题咏﹑今人诗作,民间传统故事为题材,由丹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邀请县域内书画界名士孙邦熙、方见肘、方国佐、周泽仙、宿正斌、李永辉、熊明、郑素庵、黄弢等以书法、绘画形式创作并以浅浮雕工艺镌于其上,既加固了白塔基础,又增加了白塔的文化含量和涵盖面,同时也增强了白塔的观赏性。
2013年3月5日,丹棱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