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工具浅析

共 3258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12-30 10:57

点击上方 前端Q,关注公众号

回复加群,加入前端Q技术交流群


低代码究竟是什么

这些年,自从 SaaS(Software-as-a-Service) 厂商 Salesforce 市值水涨船高,还和其大手笔的商业并购案,逐渐引起了国内互联网行业人的关注,习惯进行国内外产品对标的互联网圈子兴起了一股 SaaS 风潮,在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部分人也期待 SaaS 可以成为国内互联网的一个新增长点。

随着不同的用户诉求,一些系统衍生出新的形态,不同于既定的 SaaS 产品形态,用户可以通过可视化拖拽界面、表单配置等方式,快速定制出一个完整的应用,而且这一类系统基本不用编写太多的代码,即可以实现定制化应用。随着这一形态的系统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大家就形象地称之为 “低代码”(low-code),另外也有人称之为 ”aPaaS“,即应用平台即服务(属于是互联网造词老技能了...)。

低代码这个概念真正火热起来,还是在于这两年 Outsystems 相继完成了数轮过亿元美金的融资,估值早早地站上了十亿美金级别,成为一方独角兽。由于国内这一领域缺少体量对等的厂商,所以大家自然也在期待哪家厂商能成长为中国的  Outsystems。与此同时,国内低代码赛道上选手也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例如钉钉宜搭、即刻应用、氚云、简道云等等。

材料来源于iRearch

低代码系统长什么样

虽然低代码平台的形态很多,但是其中的核心还是脱离不开编程思想,基本都有以下功能模块:页面搭建、数据逻辑、数据模型,在线部署和管理系统。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具体的平台形态分化为表单/数据模型驱动、界面驱动等形态。

表单/数据模型驱动

表单/数据模型驱动是围绕数据结构来定义整个应用的形态和流程,其中表单驱动指用户通过配置表单界面,元素大多是文本输入、下拉选择器、日期选择器等组件,配置表单界面后自动生成数据模型,并基于该表单做数据及流程管理,而数据模型驱动则更复杂,需要用户进行数据建模和定义模型关系,此操作和 SQL 数据库搭建类似,配置主键、索引,类型等等,然后基于该数据表单搭建上层的管理系统。该模式比较多应用在搭建 CRM、ERP 等管理系统。

维格表配置界面

界面驱动

界面驱动比较好理解,就是用户通过拖拽组件方式可视化搭建界面,然后配置页面的交互逻辑,比如页面的跳转、数据获取等等。这种形式大多应用在搭建通用程序的低代码平台

iVx配置界面

这种模式与端应用开发的套路基本一致,只是将代码编辑修改为画布拖拽和表单配置。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界面按钮设置一个点击事件,事件逻辑为拉取数据。该流程就是将编程概念提取为交互表单操作,里面还是会出现入参出参字段、回调等等概念,遵循编程的思想。

应用上线

当用户将应用搭建完成后,可以直接在平台上完成发布工作,然后就可以通过给出的链接访问应用(大多数低代码平台制作出来都是 web 应用)。这一步也十分关键,在常规的流程里面,一个应用的上线,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去配置相关的线上环境和服务,这个操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普通用户很难独自完成。低代码平台将这一环节打通,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低代码概念虽然比较新颖,但是低代码平台已经发展了很久了(Outsystems 建立于 2001 年,国内的道一云建立于 2004 年)。总体来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探索,低代码平台的形态也趋于稳定,各家的创新也是基于面对的用户场景而实现的,本质上还没有跳脱出编程思想。

低代码怎么做个性化定制

这里有同学会问了,低代码平台怎么满足个性化需求?诚然,受限于低代码平台所提供的组件和逻辑配置表单,只能解决一些通用化场景,当用户的诉求超脱出这个圈圈时,是不是就无能为力了?商业公司肯定不会这么幼稚,以下简单列举搜集到的一些个性化定制的方法:

  1. 用户可以在平台定制的规则下录入组件
  2. 提供 API 访问数据库做定制开发
  3. 生成源代码做二次开发
  4. 填写反馈等平台更新

除了这些固定的章程,无论体量大小,低代码厂商还有大量的客户专员,跟进用户的使用情况,询问诉求等等,后续可以根据用户诉求给出合适的配置方案,乃至专门定制个性化场景。到这里就闻到了一丝外包公司的气味,不过这确实符合实际用户的诉求,最重要的是一个可以带来收入的场景。

低代码有没有用?

“低代码究竟有没有用?”

这个问题浮现在各个论坛上。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低代码的声量和其能力不匹配,用户对低代码信心不足。对于目前低代码平台的问题,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因素。

首先很多低代码平台能力还没有足够完善成熟,这是一个很核心的因素。对于很多初次使用的用户来说,概念繁多,逻辑复杂,在一番体验以后,预期和实际有落差。使用起来总体耗时跟源码开发相差无几,显得工具比较鸡肋。客观上,国内的人力资源情况相比欧美还是比较便宜,很多有定制应用诉求的客户,首先会想到的是找外包,或者招聘开发岗位,而不是找低代码工具自己动手。另外大家对于低代码的认知也还不足,很难成为一个备选项。

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想一个简单问题,“一个可以降低门槛,提高效率的工具有没有用”,答案很显然是肯定的。低代码平台的宗旨,不就是“降低门槛”,“降本增效”么。

个人觉得,这些问题大概是时间的问题。就目前市面上的低代码工具而言,从实际需求出发,当深入体验过以后,其实是可以深切感受到工具带来的红利。花上几天,一个人就可以实现前后端应用,以及运维监控,拿到一套可运行的程序。

随着行业关注度的提升和资源的投入,上述遇到的问题大多可以得到解决。低代码从“可用”到“好用”的进化,也是需要在实际场景中摸爬滚打中历练进化

目前低代码发展状况

前面说了,低代码的热度持续提升,最明显的举动就是资本真金白银的投资。

材料来源于iResearch

除了在资本上的行动以外,可持续性的收入也很重要。低代码这一特性,注定很难通过流量来实现盈利,低代码不是做慈善,所以很多低代码厂商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拓展 B 端客户,B 端群体的付费意愿比普通用户强多了。只要打开各个厂商的官网,就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合作案例。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低代码厂商常常会拥有庞大的客户服务岗,生存的压力也促使他们必须要这么做。

某厂商的案例

另外有一个举动也很巧妙。钉钉发布了一个低代码聚合平台,宜搭、氚云、简道云、易鲸云等头部低代码厂商入驻。钉钉拥有国内最大的商务用户人群,而低代码在国内比较成功的落地场景是定制企业管理系统(例如 CRM),将低代码平台对接到巨大的对口流量之上,这种契合的操作颇有几分微信接入微信支付一般痛快。

虽然目前发展势头不错,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避免共享经济那样一地鸡毛。低代码只有切实地把门槛降低、降本增效目标落在产品上,才可以长久地生存下去。

我们的探索尝试

Deco 智能代码项目(ling-deco.jd.com)是我们团队在「前端智能化」方向上的探索,我们尝试从设计稿生成代码(Design To Code)这个切入点入手,通过 AI 的手段,对现有的设计到研发这一环节进行能力补全,进而提升产研效率。

在一个日常需求开发流程中,对于前端工程师来说,输入源是视觉稿 + PRD,输出结果是可上线的页面代码。而在 Deco 的开发模式下,直接从设计稿转化成前端页面,然后通过可视化画布和表单配置配置页面的逻辑,最终输出可运行的多端代码。


往期推荐


这实现牛逼了,原来阮大佬博客的阅读进度功能这么简单
手把手学会 VS Code "任务"神技,成为项目组最靓的崽!
2021年前端各大公司都考了那些手写题(附带代码)
最后


  • 欢迎加我微信,拉你进技术群,长期交流学习...

  • 欢迎关注「前端Q」,认真学前端,做个专业的技术人...

点个在看支持我吧
浏览 1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