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建筑遗址
共 1531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21
历史沿革
钟山建筑遗址
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年),钟山建筑遗址兴建。
1999年4月,与管理局文物处考古人员在陵域内作文物调查时,钟山建筑遗址被发现,随即对1号祭坛进行了考古发掘。
2000年,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考古人员对钟山建筑遗址2号祭坛进行了考古发掘。
遗址特点
建筑规模
钟山建筑遗址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由2个祭坛与1处祭坛附属建筑组成,共3组建筑遗存。
空间布局
钟山建筑遗址
钟山建筑遗址的布局按照3号祭坛附属建筑、1号祭坛、2号祭坛的次序,依次沿着山体向上建设。1号祭坛是主坛,所以位于中间,也是钟山建筑遗址中面积最大的,1号祭坛坛体东、南、西3面从高向低分别建有5道石砌护墙,石墙之间填以细沙、细石片和纯净黄土形成坛层,1号祭坛的地面上有石头垒起来的坛层和护墙,总平面接近方形,表面还有4个土堆覆斗形小台,中间是1条南北走向的石阶道路,在祭坛表面有1个民国时期修建的水泥碉堡;2号祭坛则位于1号坛北面上部,平面接近方形,北面依山,东、西、南三面以石块垒墙,内填大小石片及黄土,共有5层坛层。
文物遗存
莲花纹瓦当
钟山建筑遗址出土了莲花纹、,石头雕的,莲花纹瓦当为是六朝早期遗物。钟山建筑遗址1号祭坛发现了呈“品”字形的4个小祭台;2号祭坛发现了直径10米,深3米的大坑。
研究价值
钟山建筑遗址
钟山建筑遗址是南朝刘宋时期的皇家祭坛,是国家礼仪最高中心所在。钟山建筑遗址1号祭坛是主祭坛,祭拜山川河流;2号祭坛是瘗藏(为了表示对大地敬意,牛羊不带走,藏入大坑中),另外还有附属区域。钟山建筑遗址的考古发现,对六朝都城建设、文化、建筑研究和中国封建礼仪制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它和西安发掘的唐代天坛遗存、北京保存的明清时代的天、地坛遗存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古都特有的郊坛文化体系,并共同代表了东方礼仪文化系统,从而具有科学价值和可利用价值。
保护措施
2000年,(即钟山建筑遗址)被评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2006年5月25日,钟山建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南京人民政府设立钟山建筑遗址保护范围为:东西至景区围墙,南至240米等高线,北到290米等高线,保护面积约32060平方米。
2015年,中山陵园管理局委托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编制钟山建筑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申请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同意。
历史文化
祭拜文化
钟山建筑遗址
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设坛祭拜天地是在东汉。皇帝一年中正式祭拜有2次,冬至祭天,夏至祭地。祭坛位于钟山主峰南麓的一处山嘴上。钟山历来被认为是地区的群山之首,有“钟山龙蟠”之谓,具有鲜明的风水地貌特征。从祭坛选址看,体现了六朝时期都城规划设计思想,即严格遵守天干、地支、八卦、五行、四象、阴阳规范等。祭坛总体呈方形,契合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以四象来说,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都城的核心区都在这“四象”框架之内,南京的、、、等地名就体现了历史的痕迹。祭坛处在12地支的“丑位”上,与当时地处“巳位”的天坛相呼应。当时,都城以皇宫为中心,其他重要建筑按规律分布在不同空间。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钟山建筑遗址位于头陀岭南麓。
开放时间
钟山建筑遗址开放时间:08:00-17:00。
门票
钟山建筑遗址门票:4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