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峁遗址

芦山峁遗址

共 2782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4-05-24 10:03

历史沿革

1965~1967年,芦山峁遗址先后出土了一批玉器,其中的玉刀、玉虎、玉笄造型独特。
1980年前后,芦山峁遗址共征集到出土玉器28件。
1988年,芦山峁遗址核心建筑区经勘察占地面积0.8平方千米,发现有1~2米厚的文化层。
201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再次对芦山峁遗址进行了调查钻探,确认遗址面积约为2平方千米。
2019年3月29日,芦山峁遗址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建筑格局

“大山梁”为芦山峁遗址核心区,其由北向南依次为寨子峁、小营盘梁、二营盘梁、大营盘梁。每座台基之上坐落着规划有序的围墙院落和建筑群,相当于4座相对独立且联系密切的小型夯土台城
大营盘梁人工台地南北长约160米,东西宽约100米,是由坡状的自然山梁垫土夯筑而成的大台基,边缘地带垫土厚度约5~10米,中心区域由于原始的自然地势渐高,因而垫土稍薄,台基顶部3座院落,1号院落位于北侧,2、3号院落位于1号院落前端左右两侧。3座院落均有夯土围墙,墙体残高10~60厘米,墙体顶部宽105~200厘米
大营盘梁1号院落的布局基本清晰,为四合院式两进院落,坐北朝南,东、西两侧院墙内侧规整地分布着厢房,门向均朝向院落中心,院落中部并排偏北分布着3座主建筑,坐北朝南,单个建筑面积均约200平方米,各建筑之间有3米宽的过道。主建筑将院落分隔为前院和后院,前院中心有一条南北向的大道,连接南门巷道和主殿,是该院落的中心大道。中心大道的东、西两侧对称分布低洼地
大营盘梁1号院落南围墙外的巷道对称分布着两座独立的小型院落,为大营盘梁2号和3号院落,院落面积约为700平方米,应是负责警备安全的门塾区,院落内分布着多座夯土房址,房屋的建筑面积约60~90平方米,门向或南或西,可能代表了不同的安全值守方向
大营盘梁最南端是一片小型广场,有来自院落围墙外侧的“环城路”通向山体南端的垭口,是营盘梁宫殿院落通向遗址核心区外部马家坬等地带的主通道。环城路以外3~5米即为夯土台基的边缘,台基呈多级梯田状,北缘断崖之外,是山顶平台。

文物遗存

综述

1980~1990年,芦山峁遗址共征集到出土玉器28件,考古发掘出土玉器16件,发现总数为44件,器类包括、玉璇玑、、玉环、斧、、玉刀以及饰件等,除玉器残片外,房址墙体内和城墙墙体内发掘出土到完整玉器。

玉牙璧

玉牙璧通径10.3厘米、孔径6.3厘米、厚1.2厘米。整器对称切割有四处缺口,缺口间的器壁上还刻有较规则的长方形简化图案。

七孔大玉刀

七孔大玉刀为深灰褐色,并有深浅交杂的团块斑。全器呈略不规则的四边形,长54.6厘米、最宽10厘米、厚0.4厘米,刀刃微向内凹,刀背平直,钻凿了两排各三个圆穿,外沿的一排圆穿,都已被刀背边缘破坏。左右两侧边虽厚度相似但宽度不同,且近较窄的一端处,还钻有一小圆穿,为柄端。两侧边都琢有齿棱。玉刀两侧边雕琢有扉棱,器物边缘的穿孔,可能是与绑系有关的。

玉联璜环

玉联璜环由三片玉璜组成,三片玉璜质地相同,都呈粉白色,两片较长,一片较短。每片两端各有一个或两个小孔,宽3.6~3.8厘米、厚0.4~0.5厘米,三片玉璜可对接成一玉环。

玉笄

玉笄长14.4厘米,玉色澄碧,无瑕玷,断面圆形,前端作锥状尖,根部扁圆,距末端1.3厘米处有精细的螺纹,又有一鱼尾形小孔,可系佩。

玉琮

芦山峁遗址内主要发现两件玉琮,一件为方角镯式琮,浅黄绿色,玉质莹润,单节,较矮,边壁较薄,四个边壁略呈圆弧面,上部留有浅射口,下部经过切割,无下射口。断裂四块后经钻孔再次缀合。琮角刻画兽面纹饰,装饰带分上下两节,均琢简化的小眼面纹。外径7厘米、高4厘米、壁厚0.4厘米。另外一件琮亦为方角兽面纹琮,青绿色,局部有灰黑色块斑。单节,较矮。四个边壁较平直,转角的轮廓较硬朗而明显,两端出射。外径7.1厘米、内径6.4厘米、高4.1厘米。器表以四个转角为中心,向两侧形成四个长方形的装饰框带,装饰框带里,又分上下两节。每一节上,用减地阳线雕琢出特殊的大眼普面纹。大眼的轮廓星内方外尖且外端略弯垂状,中央的圆圈,小而不太圆,是用砣具慢慢琢出,而不是用管钻钻成的。两个大眼之间两凸弦纹琢出折角,应是象征鼻梁,下方还有以凸弦纹勾勒出的长方形,全器共有8个窄装饰框,也就共有8个面纹,且两两成组,形成四组。

玉二孔刀

玉二孔刀长39.5厘米,上部和下部宽6厘米,中部宽5.5厘米,厚0.6厘米。色黄褐,间有米黄纹斑。长条形两端稍斜,二孔。上端有切割痕,其余三面外沿均经磨治。下端刃厚0.2厘米,上部有小孔,口径2.3~1.9厘米,下部小孔口径1~0.8厘米。

历史文化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为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为铜石并用时代文化,最早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主要遗址有尧王城遗址、藤花落遗址、城子崖遗址、丁堌堆遗址等。
龙山时代遗址因文化面貌不尽相同,又分别命名为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山西陶寺类型龙山文化,通称之为龙山时代文化大部分龙山文化遗址,以薄、硬、光、黑的陶器具特色,所以也称之“黑陶文化”,芦山峁遗址属龙山文化。

文物保护

1992年4月20日,芦山峁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芦山峁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价值

芦山峁遗址核心区的多座人工台基及其之上构建的规整院落,应为中国较早的宫殿或宗庙建筑早期形态之一,其具备中国最早宫城的雏形,将延安的筑城史至少应向前推进约2300年,除此之外,芦山峁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史前中国区域社会复杂化、文明起源及“早期中国”的形成等问题具有一定价值。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芦山峁遗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芦山峁村西北侧梁峁。

交通信息

自行驾车前往芦山峁村附近后步行即可到达。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