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井镇
地名由来:因镇政府驻地九井村得名。“九井”为清光绪年间官地面积。
位于讷河市东南部,西与讷河市讷南镇毗邻;东与克山县北兴镇接壤;南临克山农场;北隔讷谟尔河与龙河镇相望。总面积314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64个自然屯,总人口36729人,其中农业人口36283人,劳动力15678人。 九井镇交通便利。讷克公路横穿境内22公里,路面平坦,路基宽阔,各种车辆川流不息。虽距市区45公里,但每天来往的客运班车有近30个班次,出行十分方便、快捷。 九井镇地处小兴安岭向平原过渡地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500—550毫米,年活动积温2200--2350°C,无霜期为122天左右。季节分明,雨热同季。有耕地28.3万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全镇耕地80%以上为典型黑壤土,厚度为20-60厘米,有机质含量4-6%,抗旱耐涝,保水保肥能力强。盛产大豆、甜菜、马铃薯、水稻等品质好、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野生动物丰富,有狐狸、野兔、水耗子、山狸子、水獭等二十几种。禽类有野鸡、野鸭、鸿雁、喜鹊、麻雀、鹌鹑、云雀等几十种鸟类。 境内有天然次生林两片,分别位于祥云村和红太阳村,总面积1500多亩。杂生有槐树、柞树、杨树、榆树、山钉子、臭李子、山梨、野山楂等树种以及榛材等小灌木。林间生有药类植物防风、车前子、艾蒿、小根蒜、蒲公英、白芍、狼毒、五味子等几十种。“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的林带在境内成网成片,保护着万顷良田,森林覆盖率达12%。目前,“三北”二期工程,“杨改松”,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项目正在紧张的实施中。有常年不断流的泉水13处。卫星运河自东向西横贯北部六个村,运河引嫩江水灌溉着优质高产的水田1.3万亩。 另外境内有草原2.8万亩,生有小叶樟、三棱草等草类80多种。有水面0.5万亩,盛产鲫鱼、鲤鱼、泥鳅鱼等,是名闻遐尔的“鱼米之乡”。 二、经济与社会发展 进入新世纪,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镇党政班子正确领导下,经过不懈努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呈现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安定团结,百姓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 近两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1.07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8067万元,畜牧业总产值实现7200万元,财政收入750万元。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有尹乃廷、单玉奇5户垦民来此合买官地九“井”(每井为36方)垦殖立屯,取名“五福堂”。
翌年,因“五福”与“无福”谐音,故改名“九井屯”。
中华民国时期,隶属讷河县第二区管辖。
东北沦陷后,初隶讷南镇区,1938年1月改设九井村。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讷南区,后改隶第六区管辖。
1949年9月,从第六区划出增设第十三区,1955年5月改为九井区。
1956年4月,撤区划乡,分设九井、谦益、育民3个乡。
1958年9月,将3个乡合并成立运河人民公社,翌年3月改称九井公社。
1984年4月,改为九井乡。
1996年9月,改为九井镇。
名称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