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岐吴氏大宅
共 1187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46
历史沿革
凤岐吴氏大宅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
2021年,修缮凤岐吴氏大宅。
2022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关于凤岐吴氏大宅保护规划的申请。
凤岐吴氏大宅
建筑格局
凤岐吴氏大宅坐东北朝西南,依山而建,状若城堡,由围墙内的主体建筑、围墙外的附属建筑、外围的台逞建筑等组成。建筑由内向外依次分布,主从有序,功能分明。建筑面积达14311.16平方米,保存尚好之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占地面积为6268.39平方米。
凤岐吴氏大宅
主要建筑
主体建筑
外围建筑
在主体建筑的两侧围墙之外,原先左侧为书斋,右侧为园林,今已倒塌,但地面之石柱础、天井与台明等遗迹尚存。主体建筑右后方之工房(工人所住)仍然基本保存完整。工房为带前后天井的三合院建筑,其主要建筑厅堂保存完好,面阔五间,宽17.79米,进深七柱带前廊,深9.18米;厅堂二侧为横屋,其中左侧横屋进深一间,右侧横屋进深二间。厅堂与横屋均上下二层,廊屋左右互为通连。屋后依山,建二层护坡平台。
台埕建筑
凤岐吴氏大宅之外围建筑,主要是台埕、粮仓及护坡等。房屋之前,筑有高低共三层台埕:最前方是东西走向、用大块鹅卵石铺砌的道路;第二层是开阔的旗杆坪,平时主要作为晒谷坪使用,在中轴线左右位置对称立有一对旗杆;第三层是门楼坪,坪左为门房,坪后则是高起的主座门楼等。建筑外围的二翼,东面是二层高台,植以茂竹;西面地势相对广阔,建有粮仓类附属建筑等。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斗拱和门窗木雕多且工艺精美,建筑布局、采光、通风、排水等较为科学,尤其是四周空斗砖墙中穿插着用火烧烤过的筒竹,增强了防盗功能,有多处三合土仿石构造栏杆和多个水槽。整个建筑主体保存尚好,具有较高的艺术、科研历史及旅游开发价值。
吴氏大宅所处的闽东北地区(含柘荣、福鼎、寿宁等县)在地域上与浙江相邻,在福建民居体系中,属于分布范围相对狭小的“圆作月梁区”。吴氏大宅中普遍存在的曲背弯梁、虾须月梁、檐下牛腿等手法在福建民居中均属少数现象,因而在福建民居与邻省建筑木构造体系间的技术交流与工艺传承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文物保护
2002年,凤岐吴氏大宅被柘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凤岐吴氏大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凤岐吴氏大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