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文庙

许昌文庙

共 1050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15

历史沿革

许昌文庙创建于唐开成元年(836年),最初的庙址在城东南隅,后于金章宗昌明年间迁至现址,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后屡有修葺与拓建。
春秋楼始建于元代,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后的形制。
石照壁、大成殿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
许昌文庙

建筑格局

许昌文庙
许昌文庙坐北朝南,现存文物建筑5座,总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60平方米。中轴线有棂星门、照壁、泮池、戟门、大成殿,东西廊庑呈对称性建筑格局分列大成殿东西两侧。其中照壁、戟门、大成殿为文物建筑,其他为后建。文庙东侧为是关公秉烛夜读《春秋》之所在,主要建筑有山门和春秋楼。东西两院沿袭清代“两院英风”的基本格局,为当时“许州十景”之一。

主要建筑

大成殿

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建筑,赤柱接地,飞檐翘角,绿色琉璃瓦覆顶。在屋檐上方,有“文圣”两个刚劲有力的金字。大成殿前台阶中间的青石浮雕上雕刻着“双龙戏珠”图案,是明朝早期所留下来的雕刻。
大成殿

戟门

“戟”在古汉语中指的是“兵器”,刀枪剑戟之意,在封建社会,进入戟门是非常讲究的,在此门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任何人都得将所带兵器存放于此。

石照壁

石照壁
石照壁建于明代嘉庆年间,名为“麒麟祥瑞大照壁”,中间是“麒麟望日”的图案,两旁则镌刻着“双龙戏珠”的图案,在照壁上方以篆体书写“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字,是圣人所提出的“三纲五常”中的“五常”。

文物遗存

元代“追封陇西郡伯李彬”碑
许昌文庙(含春秋楼)院内存有“追封陇西郡伯李彬”碑、“许州儒学修建记”碑、“重修武安王庙记”碑、“关公勒马挺风图”碑、“关王辞曹归刘图记”碑、“汉关圣辞曹丞相书”碑、“滕之瑚春竹图”碑以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等十余通碑刻和石刻文物。其中,较珍贵的当属元代“追封陇西郡伯李彬”碑。该碑高3.10米,宽1米,厚0.30米,下部已经残缺,字迹也有脱落。碑文共有967个字,记录了朝廷官员李谦恭请朝廷追封其父李彬为陇西郡伯的相关情况。

文物价值

许昌文庙整体布局基本完整,文物建筑携带明代地方传统建筑风格,附属碑刻和石刻文物保存基本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现为当地及周边重要的文化教育和展示场所。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16日,许昌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