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津镇

联合创作 · 2023-08-13 18:58

地名由来:史记上津4次置州,7次设郡,23次建县,元大德六年置上津镇,又因保存完好的古城墙,位于金钱河中上游水运津渡,故名上津镇;又因此地是天子往来下榻的地方,也称天子渡口。

上津古城

上津古城

2023年6月,上津镇被纳入2022年度湖北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名单。

2023年5月,上津镇被命名为湖北省美丽城镇省级示范乡镇。

2022年3月,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命名上津镇为2022年度湖北省生态乡镇。

2022年3月,上津镇被命名(确认)为2021年湖北省卫生城市(县城、乡镇)。

2022年2月,上津镇被省政府命名表彰为2022年度湖北旅游名镇。

2021年8月,上津镇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2014年7月,上津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07年5月,上津镇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上津地名,历史悠久,古为商国之地,春秋属晋,战国属秦,北朝西魏时建立上津县,比郧西建县早938年,历史上曾14次建县,6次设郡,2次设州,可见上津是秦楚咽喉,政治中心,军事要地。

上津古城保存完整,建于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周长1236.6米,高6.8米,设5门,面积8万平方米,城基厚度6.12米,是湖北省保留完好的古城,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是全县旅游景观之一。因城池依山滂水,四周植柳围城,故名“柳洲城”。城外的金钱河水,过去居民出城西门下坎10步就可见靠岸船只桅杆,水离墙脚15米,后受水患威胁,水位高于城壕。1964年洪水淹城高1.5米,柳树被毁,河床上长。当地政府修筑“红卫堤”,其长3000米,高4米,宽5米,成为公路堤,堤内造田400亩。

上津古城

上津古城又称柳州城,在郧西县城西北70公里的上津镇,为明代城址。据文献资料和考古分析,此城建于明嘉靖二至三年(1523-1524),清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现城垣完整,城内建筑大部分为

历史沿革:

上津镇境内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古为部落,古商国地,为禹贡梁洲之城。

西周属绞国,春秋时上津属晋,后并入楚。

战国属秦,以封卫鞅。

秦汉为商,三国时属郡。

上津置平阳县,晋初为京兆南部,后置上洛郡,西魏始改上津,属洛州。

后周改为商州。

梁大同四年(538)始建上津县。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废上州,复置上洛郡,后设上津县。

唐宋时期属商州,陕西永兴军路,先后设上津郡,上州。

元大德六年(1302)以户不及额,省上津县为上津镇。

明洪武元年(1368)农历7月,明军大将邓愈击败元将李思奇,复设上津县。

清顺治十六年(1659)裁上津县并入郧西县。

1916年分郧西县为九区,上津为第三区。

1935年郧西县共划六区,上津为第五区。

1937年郧西县共划为四个区34个联保,上津为第三区。

1941年实行新县制,设上津区。

1947年撤区并大乡为上津乡。

所在集镇在此期间一直是区、乡公所在地。

1947年陕南军区在上津设立上关县,属陕南行署,辖漫川关,上津,夹河,关防,店子,槐树,孟川,旬阳等地。

1949年5月撤销上关县,上津为郧西县管辖,为第三区,包括今天香口乡的六斗,孟川均为上津管辖。

1955年改为上津区。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改为前进人民公社,津城村为上津镇。

1961年恢复上津区,区内设上津镇,镇管辖地域为今津城村。

上津辖孙家,刘家,天桥,高扁,范家,槐树,过风,王家庄,孟川,六斗,郭家,上津镇等小公社。

1975年撤区并社,划出槐树公社和六斗公社,改为上津公社,同时撤销上津镇。

1984年撤社并区,设上津镇和上津区。

1987年区镇合并为上津镇至今。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