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山石棺墓群

共 1701字,需浏览 4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1976 年7月,磐石县吉昌公社(镇)社员,在西郊小西山东坡修水渠时,发现数座石棺墓。
1980 年 6月,吉林省文物工作队派人赴该地进行文物调查时,在东坡人工削成的断崖东壁上,发现三座暴露在外的石棺,随即进行了清理。之后,在渠东一个残丘顶端开探沟两条,发现三座石棺,同时作了发掘。

遗址特点

综述
小西山石棺墓群位置图
小西山石棺墓群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县吉昌镇吉昌村西南约1千米的漫岗上,漫岗俗称“小西山”。石棺6座、灰坑1个。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圹石棺墓。墓中均有随葬品。在墓区西侧的山坡和山顶部有一处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遗址区。
墓葬结构
六座墓都为长方形竖穴土扩石棺墓。按其四壁结构分为块石垒砌、板石对砌、板石对砌上加块石平铺、块石垒砌的正棺与板石对砌的副棺四种类型。
乙M4
乙M4, 墓向280°。人骨已腐朽,见一门齿。 侧壁用花岗岩和石灰岩块石垒砌,石灰岩约占五分之一。首尾各用一石灰岩板石堵砌,上加一层块石。盖石全长 230 厘米,最宽处 100 厘米,棺盖距地表约160 厘米。棺内充满黑土和红褐色粗砂,墓底有一层约2厘米的淤泥,随葬器物在淤泥之中。墓室长202厘米、前宽 70厘米、后宽 60厘米、深 60 厘米。甲M2,墓向 350°。人骨尚完好,单人仰身直肢葬。头骨右侧有一块石灰岩,左侧有两块。仅存棺盖长1米,厚6 厘米,距地表60厘米。
甲M1
甲M1, 墓向330°。人骨多腐朽。用石为石灰岩。侧壁用较薄板石对砌,首尾各有一块板石堵砌。 棺盖由七块板石构成,长145厘米、宽82厘米、距地表60厘 米。墓室长164厘米、宽40厘米、深 33 厘米。墓内充满细末状黑土。
乙M2
乙M2, 墓向250°。人骨全部腐朽。两侧壁下层为板石对砌,板石之上铺砌一层块石。棺盖由五块板石构成,长190厘米、宽 70厘米、距地表 125 厘米。墓内充满潮湿黑土。墓室长160厘米、宽78厘米、深38厘 米。上铺块石厚约10厘米。
乙M3
乙M3,墓向250°。人骨多已腐朽。石材大部分为花岗岩,少部分为石灰岩。正棺材大部分为花岗岩,少部分为石灰岩。正棺两侧壁用块石垒砌四层,棺尾用一块石灰岩板石堵砌。副棺由四块板石对砌而成。棺盖用三块板石横置棺壁之上,长 220厘米、宽70厘米、厚10 厘米。距地表 125 厘米。墓内充满潮湿黑土。墓底有两块较小板石。墓室长190厘米、前宽58厘米、后宽47厘米。副棺长24厘米、宽 32厘米、深52厘米。
灰坑
甲M2 东北约7米处有一断层,断层上有袋形灰坑一个。因断层被破坏,灰坑被切去约三分之一。灰坑底部距地表深约55 厘米,上口呈圆形,直径为 110 厘米。灰坑内填满灰褐色土,灰坑打破了距地表约 40厘米的黄褐色砂土层。

文物遗存

小西山石棺墓群出土石器18件,陶器6件,铜器3件。石器主要有石斧、石凿、刮削器、石矛、石镞、佩饰,这些器物除个别为打制外,多数为磨制。陶器主要有罐形鼎、碗等,均为素面手制。铜器有双侧曲刃短剑、扇形斧、镞等。陶器残片有桥状耳、柱状耳、鼎足、口沿等。耕地和断层中采集有打制的石斧、石锄,磨制的石斧、石刀、石纺轮和一件残破的石磨盘。

研究价值

小西山石棺墓群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在吉林地区类型遗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西团山文化的分期、分布范围及与同时期周边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间的关系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保护措施

2013年5月,小西山石棺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小西山石棺墓群位于吉林市磐石市吉昌镇吉昌村西南。

交通信息

自驾:自吉林市磐石市吉昌镇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小西山石棺墓群,路程约2.7千米,用时约5分钟。
浏览 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