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寺摩崖

共 1226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03

历史沿革

东汉《郙阁颂》摩崖,刻于汉灵帝建宁五年(172年)。
灵岩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
《开成题记》刻于唐开成二年(837年)。
《灵崖叙别记》刻于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
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知沔州(今陕西略阳)田克仁因《郙阁颂》露处江边,剥落日甚,乃以所藏旧拓,重刻于灵岩寺内石壁,并楷书作跋,记其缘由,使后世能一睹《郙阁颂》之全貌。同时,还将宋哲宗为司马光神道碑篆书的“忠精粹德之碑”碑额仿刻竖立于灵岩寺内,为汉中留下了鲜见的宋代小篆佳品。
1977年,地方文化部门将已有残缺的《郙阁颂》自原址凿迁,粘接复原后亦镶嵌于灵岩寺洞前石崖。

遗址特点

灵岩寺由两个天然洞穴组成,依山临江,座东向西。现存石碑、摩崖题刻130余方,有“小碑林”之称。

文物遗存

综述
南宋《仪制令》
灵岩寺留存有自汉以来摩崖石刻132通,其中最有历史研究价值和书法研究价值的石刻有:东汉《郙阁颂》摩崖,唐代摩崖《药水窟名胜画图记》《大唐开成题记》,南宋《仪制令》《灵岩叙别记》等。
“灵岩滴翠”石刻
“灵岩滴翠”石刻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镌刻,撰书。摩崖石刻在灵岩寺甬道与金刚殿之间左侧崖壁上。石刻为横方形,宽180厘米,高74厘米。上款“中华民国廿一年三月穀旦”,下款“陕西汉中区绥靖司令户县赵寿山题并书”。楷体各一行,共28字,字径4厘米;正中横排行书“灵岩滴翠”四个大字。上下款处略有漫漶,其余完好。
《郙阁颂》摩崖
《郙阁颂》全称《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原刻石原在略阳县徐家坪镇街口村郭家地,摩崖高170厘米,宽125厘米,全文19行,共472字,其书法结构严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朴,风格沉郁,乃标准的八分汉隶,自魏晋以来,各种金石专著,杂志和有关地方志多有著录。《郙阁颂》摩崖是为纪念汉武都太守李翕重修郙阁栈道而书刻。
《大唐开成题记》摩崖
镌刻在前洞崖壁上的《大唐开成题记》摩崖,是灵岩寺考古已发现最早的唐代摩崖。高50公分,宽40公分。是灵岩寺建寺以来最早的见证碑。

文物价值

灵岩寺留存有自汉以来摩崖石刻132通,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书法研究价值,是一座研究古代书法和历史的知识宝库。

保护措施

灵岩寺摩崖遗址碑
2006年5月,灵岩寺摩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灵岩寺摩崖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城灵岩路约3.5千米处嘉陵江东岸的玉文山腰。

交通信息

自驾:自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灵岩寺摩崖,路程约3.5千米,用时约7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