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博物馆

襄阳市博物馆

共 3731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4-05-30 15:51

历史沿革

襄阳市博物馆前身为1951年4月成立的“文史研究馆襄阳专区工作组”,并分管隆中,馆藏古籍4万余册,各类文物数百件,在襄阳谯楼设立临时陈列室。
1975年4月28日,成立“襄阳地区文化博物馆”,实际履行、图书馆、少儿图书馆职责。
1977年7月,正式成立“襄阳地区博物馆”,负责全地区文博业务工作,办公地点及库房设在谯楼。
1983年8月,襄阳地区与合并,改称“襄樊市博物馆”,地点不变。
1996年7月,经原文化局研究,抽调原襄樊市博物馆、襄樊市文物处、襄樊市群艺馆干部职工组建襄樊市考古队,办公地点设在襄城区荆州街73号市政府生活四区。
1998年8月,襄樊市考古队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市编制系列。
2006年6月,襄樊市博物馆加挂“襄樊市文物考古”牌子;
2007年1月,考古所办公地点及历史库房迁至小井巷23号原市电影院办公区。
2008年12月,襄樊市博物馆迁至北街1号昭明台,并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2010年11月,国务院批复襄樊市更名为,其名称变更为“襄阳市博物馆”、“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同年12月,襄阳市博物馆加挂“襄阳市文物修复中心”牌子。
2013年4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
2024年2月9日,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开始试运行。
2024年5月,襄阳市博物馆定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24年5月16日上午,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湖北主会场活动暨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开馆仪式在襄阳举行。
2024年5月17日,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预约入馆)。

新馆项目

建设地点:襄阳市襄城区凤凰山冲。
建设规模:项目总建筑面积29848平方米。
2022年5月7日,襄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 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室外景观及配套工程招标公告》。

建筑格局

综述

展厅
襄阳市博物馆占地面积4202平方米,建筑面积9739平方米,展厅面积3200平方米,陈列面积近2000平方米,展出各个时期文物800多件(套),基本陈列为以“聆文明之足音,品南北之遗韵”为主题的《襄阳古代历史文化展》,分为史前时期、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及隋唐至明清时期五个单元,全面介绍了襄阳历史文化的发展概况。

展厅

场馆特色

场馆
襄阳市博物馆基本陈列形式设计独到,合理运用声光电技术,展览表现注重辅助展品的运用,利用高科技手段增强展览的表现力度。襄阳市博物馆馆藏先秦时期的文物,尤其是大量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涉及楚、邓、曾、蔡、鄂、黄、徐、鄀、吴、郑、卫、弦等,构成了襄阳馆藏文物和历史文化的特色。

馆藏文物

综述

襄阳市博物馆通过考古发掘、社会捐赠、民间征集、接收移交、调拨等形式收藏,馆藏文物包括金银器、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漆木器、古字画、碑帖墓志、石刻木雕等。截至2019年末,襄阳市博物馆藏品有35448件/套,珍贵文物5235件/套。

重要藏品

襄阳市博物馆重要藏品包括石器时代彩陶器,商周时期青铜器,汉魏南北朝的陶瓷器、画像砖到唐、明、清时期的青铜造像、墓志铭、书画石刻等。以及在该地区出土的诸多带有铭文的两周时期的青铜器,如西周早期噩侯弟历季铜尊、西周晚期侯氏孟姬铜簋、西周晚期邓公牧铜簋、西周晚期曾中大夫铜簋、春秋晚期徐王义楚之元子羽剑、蔡大膳夫铜簋、春秋晚期郑臧公之孙铜鼎、春秋中期上都府铜簋、春秋早期卫伯须铜鼎等。

藏品保护

襄阳市博物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等有关文物藏品保护的规定,严格藏品管理制度出入库登记制度,认真做好文物藏品建档工作,并依照科学的步骤和方法做好文物藏品的登记、鉴定、分级、入库排架、编目、统计、建档、检查和清点工作,藏品管理基本做到了“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同时购置了空调、电脑及外设、数码相机和藏品管理系统软件等,实现了文物藏品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襄阳市博物馆藏品日常管理工作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馆藏文物进行清理,摸查馆藏文物的受损状况,并及时制订科学合理的文物修复保护方案。文物藏品修复保护设备有超声波清洗机、蒸馏水发生器、空压机、电动鼓风箱、喷砂仪、恒温恒湿处理容器、显微镜、pH计等;修复用具有矫形工具、电动工具、玻璃器皿、塑料容器及修复后做旧所需的各种矿物颜料、化学试剂、封护剂等。
襄阳市博物馆加强文物库房设施建设和安全防范工作。现文物库房文物标本保存设备有贮存密集柜、保险柜、柜架、书画专用存放柜、囊匣等。文物存放环境设备有空调、恒温恒湿机、排风扇、温湿度计等。库房及展厅内设有相对完备的安防、消防设施,并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安保队伍,人防与技防紧密结合,确保文物安全。

文化活动

综述

襄阳市博物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城市文明窗口的作用,先后与襄樊市教育局、市团委、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机关团体合作,开展对全市中小学生、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博物馆也日渐成为市民旅游、文化休闲的主要场所。新闻宣传是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力量,借助媒体宣传优势,襄阳市博物馆多次在新华网、中央电视台、湖北省电视台、襄樊市电视台和报刊上进行“从文物看襄樊”、“走进博物馆”、“文化襄樊”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报道,使社会民众及时了解襄樊文物,了解博物馆。充分利用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文物法宣传日,印发内容丰富的文物宣传册页,走进广场、走进校园,大力宣传文物法律法规、宣传文物知识。

学术研究

襄阳市博物馆先后出版《襄樊市文物史迹普查实录》(1995年)、《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2005年)、《襄阳王坡东周秦汉墓》(2005年)、《襄樊考古十年》(2006年)、《襄樊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图录》(2007年)、《襄樊考古文集》(2007年)、《老河口九里山秦汉墓》(2009年)和《襄樊博物馆文物陈列》(2010年)8部专著报告;参与湖北省、襄樊市相关课题,分别出版《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北分册》(2002年)、《文化襄樊》(2009年);在《考古》《考古学报》《文物》《江汉考古》《考古与文物》《中原文物》《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襄樊学院学报》等专业性学术刊物或相关论文集上发表文物考古学研究论文和考古学简报、报告100多篇,在多个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10余篇。

重要活动

2014年5月16日,襄阳市博物馆与昭明社区共同举行了“文化共建站”挂牌仪式。
2014年,襄阳市博物馆与日本京都大学、武汉大学开展了樊城三国墓佛教文物成分的分析检测和青铜器保护科技合作研究。
2014年,襄阳市博物馆与台湾辅仁大学周功鑫教授(原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合作,提供相关馆藏文物资料,编辑《图说中华文物故事》一书。
2014年,襄阳市博物馆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开展樊城菜越三国墓出土铁镜的除锈封护研究和实验。
2014年,襄阳市博物馆市考古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承担了《襄阳地区两周时期青铜器多学科研究与保护》(课题编号2013YBHT019)子课题《襄阳地区两周时期青铜器综合研究》《襄阳地区商周时期青铜器编年与组合研究》。
2014年12月1日,襄阳市博物馆与“麦田计划”襄阳团队合作,到南漳县长坪镇黄潭小学开展了一次博物馆进校园活动。
2015年6月2日,襄阳市博物馆与谷城县博物馆、南漳县博物馆共同遴选展品,并与随州华夏博物馆联合制作布置的《天国之享——襄阳地区南北朝画像砖专题展》在东莞市虎门镇“鸦片战争博物馆”临时展厅开展。
2016年3月4日,襄阳市博物馆馆藏曾国文物在南宁展出。

所获荣誉

2013年4月,襄阳市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
2024年5月,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

机构设置

单位性质:社会公益性质的国营文化事业单位。
经费来源:地方财政全额拨款。
机构设置:设有考古研究所、保管部、陈列部、法制宣教部、办公室、保卫科及文物修复中心等。
人员编制、组成:核定人员编制数为4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0人,行政后勤人员9人。
观众接待:年观众人数约30万人次。
历任馆长:陶明新(1983年副馆长代行馆长职责)、叶植(1987年)、潘杰夫(2002年副馆长代行馆长职责,2006年馆长)、王先福(2009年)。

参观信息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