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市
地名由来:1975年设市,因位于绥芬河上游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因绥芬河(率宾水、恤品河)得名,满语意为锥子;因此河系山溪性河流,水流落差极大,弯曲迂回处亦多,形如锥子故名;另说因河里生长着一种尖锐如锥的钉螺得名。
2022年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认定命名绥芬河市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园区为第二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绥芬河市人口数量为11.46万人,位列牡丹江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0位,位列黑龙江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93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533位。
2021年4月,绥芬河市被认定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2020年中国效率“百高县”名单出炉,绥芬河市排名第86。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绥芬河市上榜。
2017年11月,绥芬河市上榜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2017年2月,绥芬河市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绥芬河地处黑龙江东南部,辖区面积460平方公里,下辖2个镇,常住人口10万,与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7公里。1903年,因中东铁路开通而建;1975年建市;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
绥芬河是通海达洋、纵贯南北的“黄金通道”。绥芬河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西距哈尔滨460公里,东距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190公里,既是东北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桥梁纽带,也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俄远东大开发战略对接的重要节点,被誉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有公路、铁路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形成集公路、铁路、航空、境外港口于一体的现代化立体式交通网络。
绥芬河是贸易繁荣、市场活跃的“开放前沿”。绥芬河对俄进出口商品达到171大类、1400多个品种,成为我国最大的俄罗斯木材进口集散地和重要的资源能源进口口岸。
绥芬河是政策富集、平台齐备的“投资福地”。绥芬河已获批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互市贸易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等特殊功能区。绥芬河口岸是全国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拥有猪肉出口和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肉类、整车等进口资质;
绥芬河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创新引擎”。绥芬河自贸片区牢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责任,发扬“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自贸精神,形成10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9项为全国首创,23项入选省级创新实践案例,搭建起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管理现代化的改革架构。
绥芬河是山川秀美、宜居宜游的“家的港湾”。绥芬河森林覆盖率达79.3%,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2.1万个,属于对人体健康“极有利”等级。年空气良好天数超过345天,夏季平均气温22.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群山环绕,清爽宜人,是天然氧吧和避暑胜地。
(adsbygoogle =window.adsbygoogle ||[]).push({});
历史沿革:
清代属宁古塔副都统辖区。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修筑中东铁路,形成绥芬河铁路附属地。
中东铁路通车后,此地始称“五站”(由海参崴起到绥芬河为第五站)。
清光绪二十八年农历十二月(1903年1月),清政府设“总理绥芬河铁路交涉分局”,正式使用“绥芬河”地名。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绥芬河地区(铁路附属地除外)属绥芬厅兴壤社。
清宣统元年(1909)属东宁厅。
1913年3月属东宁县。
1917年寒葱河、阜宁镇区域,分别划为东宁县第四、第五区。
1921年2月,原绥芬河铁路附属地划归东省特别区第三区。
1923年3月绥芬河铁路交涉分局改为绥芬河市政分局。
1926年东省特别区设绥芬河市。
1934年12月并入东宁县。
1939年6月1日划归新设置的绥阳县,设绥芬河街。
1948年10月绥阳县并入东宁县,东宁县政府迁驻绥芬河,为第一区驻地。
1952年5月,东宁县政府迁回东宁镇,1953年9月改为第三区。
1956年4月,设置绥芬河镇和寒葱河乡。
1958年9月,绥芬河镇与寒葱河乡合并成立友好人民公社,1960年改称绥芬河人民公社。
1965年2月,分设绥芬河镇人民公社、建设人民公社。
1968年3月设立绥芬河区(县级),由牡丹江地区管辖,同时撤销绥芬河镇人民公社、建设人民公社。
1970年2月恢复绥芬河镇人民公社、建设人民公社。
1973年6月撤销绥芬河区建置,并入东宁县,设置绥芬河镇。
1975年8月15日,以绥芬河镇改设绥芬河市(县级),归牡丹江地区管辖。
1983年9月,改由牡丹江市代管,名称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