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石窟
共 181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1:37
历史沿革
石笋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唐大历二年(767年);磐陀寺摩崖造像,始凿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花置寺摩崖造像,始凿于唐贞元十四年(798年)。
2002年6月,日本早稻田大学与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考古系合作,对邛崃境内的石笋山、花置寺、磐陀寺等石窟群进行系统调查、编目,并首次运用三维成像技术对石窟进行了测绘。调查从2002年一直持续到2004年。
文物特点
邛崃石窟主要有三处,邛崃大同乡石笋山摩崖造像、临邛镇磐陀寺摩崖造像、花置寺摩崖造像。邛崃石窟多为方窟,构图繁复,造像造型丰满,面相端庄,题材多为“华严三圣”“西方三圣”“净土变”“观音经变”“千佛”等。这三处石窟共有50余龛摩崖造像。石笋山摩崖造像位于大同乡景沟村,有造像33龛。磐陀寺摩崖造像位于临邛镇磐陀村,现有造像共计6龛。花置寺摩崖造像位于临邛镇柏树村竹溪湖景区,由原长安御赐敕授上京章敬寺僧马采创刻,现有造像13龛。
文物遗存
石笋山摩崖造像
石笋山摩崖造像
石笋山石窟中最经典的一窟,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力士二天王,是佛教造像中最为典型和经典的造像,并且此窟在整个石笋山石窟中较大和保存较完好,因此这一段石窟造像被锁在了铁门之内。毗卢遮那佛端坐莲台,阿难和迦叶分立佛两侧。右侧骑六牙白象的是普贤,左侧骑青狮的是文殊,佛首不知所踪。旁边和毗卢遮那佛差不多大小的是毗沙门天,造像高约4米,身披甲胄,脚踩夜叉,右手叉腰,左手托塔。
14号龛弥勒佛
石笋山造像最大的14号龛弥勒佛,像高7.5米,二菩萨胁侍左右,手指有明显的修复痕迹。
磐陀寺摩崖造像
磐陀寺摩崖造像
磐船舫陀寺位于邛崃市区西约5千米的磐陀村。摩崖造像位于寺前之山崖。石窟中刻大佛一尊,身高约8米,跏趺于莲座上,神态安详,佛之身后有火焰背光,窟顶有牡丹藻井。大佛左右二菩萨,各高2.7米,菩萨头戴宝冠身披璎珞。窟内上方两端,分别刻文殊、普贤。石窟左右外壁上,分别镌浮图、乐队等。乐器有琵琶、长笛与笙簧。龛之左侧刻有“元和十五年”题记,文笔古朴。寺后有三石窳。第一为千佛龛,其排列为:左右各15排,中间16排。皆身着袈裟,袒胸露脯,有火焰背光。第十龛风化严重,不能识别内容。其间一窟为《西方净土变》,其中的殿宇亭台、天桥船舫、佛座莲花、笙歌鼓乐均奇异多姿。
花置寺摩崖造像
花置寺摩崖造像
花置寺摩崖造像位于临邛镇柏树村,造像内容有无量寿佛、千手观音、西方净土变、千佛等,造像面部圆润丰腴,衣褶飘带质感轻薄,艺术价值较高。其千佛龛由相连两龛构成,平行对称排列,均由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天王及1745躯小佛组成。
文物价值
邛崃石窟现存龛窟中楼台、亭阁等佛教题材和建筑雕刻可窥视古代建筑技术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再现古建筑工艺的艺术创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邛崃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邛崃石窟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
交通信息
自驾:自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邛崃石窟,路程约26.2千米,用时约56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