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如拉康

吉如拉康

共 1497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2:21

历史沿革

吉如拉康寺院建筑分五个时期建造。
第一期建筑为释迦牟尼佛堂及其转经回廊,始建于吐蕃早、中期。
第二期建筑为纳拉康,始建于8世纪上半叶。
第三期建筑为嘎登曲工拉康,始建于11世纪。
第四期建筑为寺院廊房、集会堂、转经廊及其僧房,始建于16~17世纪。
第五期建筑为三个佛殿、两个集会堂和经廊、僧舍,是1957年扩建后形成的小建筑群。

建筑布局

吉如拉康寺院布局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侧为寺院主体,由释迦牟尼佛堂、集会堂及转经回廊等组成;北侧建筑主要有纳拉康、嘎登曲工拉康等。
吉如拉康

主要建筑

释迦牟尼佛堂

释迦牟尼佛堂是寺院主体建筑。位于寺院最南部,属藏式密梁平顶结构,宽8.8米,进深7.65米,高6.5米,面积67平方米。殿内主供释迦牟尼佛像,左右两侧分立八大弟子、南北力士。

转经回廊

转经回廊围绕在佛殿南、北、西三面,东侧为回廊进、出口,与佛堂大门位置平齐。回廊建筑大部分在晚期扩建修葺时拆除,今仅存南侧东端一段。释迦牟尼佛堂建筑与经廊建筑的结合错落有致,纵横高下都体现出既均衡对称又主次分明的布局特点。相对较低的转经回廊拱卫高大的佛堂,又是一种很稳固的结构形式,体现了古代藏族人民的建筑设计水平。

纳拉康

纳拉康是寺院早期建筑,面阔、进深均3间。1957年扩修重建,室内长6.76米,宽4.5米,其后保留有部分夯筑土墙,为纳拉康最初建筑墙体残余部分。

嘎登曲工拉康

嘎登曲工拉康是寺院早期建筑,位于纳拉康北侧。藏传佛教后弘期僧人传教时曾暂居于此。佛殿东西宽2.6米,南北长约3米,内壁有早期壁画。

集会堂

集会堂位于释迦牟尼佛堂前,宽8.26米,进深6.82米。集会堂四壁满绘壁画,壁画内容均为题材,其西壁南侧主绘夏迦多巴佛,北侧绘门喀拉大像,南壁中部绘大师像,北壁中部绘多吉扎会增钦布活佛大像,东壁和南北壁中部则依次绘有四护法神像。

文物遗存

吉如拉康收藏了许多吐蕃时期重要文物,主要有、手抄经卷等。

文物价值

吉如拉康留下的建筑、雕刻、泥塑、绘画等方面的文化遗产相当丰富,对研究西藏历史、宗教、建筑、雕塑提供了相当重要的实物资料,也为中国建筑、雕塑历史及汉藏关系交往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材料。

文物保护

2001年6月25日,吉如拉康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吉如拉康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结巴乡吉如村。

交通信息

自驾:从山南市出发,进入曲乃高速,途经G349、沪聂线,行驶368千米即到达吉如拉康。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