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河镇
地名由来:原名洛沙,哈尼族语“洛”为沟、河,“沙”为平坦,意即“平坦的河”,后意译为平河,因地处河附近的山梁平地上,故名。
平河乡位于我县东南部,东与金平者米乡,元阳县黄草岭乡相连,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西与半坡乡、骑马坝乡隔河相望,北与三猛乡毗邻,国界线长达123公里,占全县153公里的80%,地处两国三县六乡的结合部。最高海拔为角马山 2202米,最低海拔在小黑江与腊普西的相汇处410米。乡政府驻地距县城65公里。国土面积为460.31平方公里,人均占有24亩。全乡辖有11个村委会,91个村民小组,共有5689户,总人口28334人,其中农业人口27983人,占总人口的97.39%,非农人口778人,占总数的2.7%。居住着哈尼、瑶、彝、拉祜、汉五种民族。其中主体民族哈尼族有24287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4.6%;瑶族村寨11个,共627户3197人,占全县瑶族人口的46.8%,是全县瑶族人口最多的一个乡。平河乡均为山地,地势南北高,东西低。境内群山蜿蜒,河谷深切,多陡坡,少平地。全乡现有耕地面积3.5万亩(已扣除退耕还林面积1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85亩,森林覆盖率为25.7%。2003年末,全乡工农业总产量272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2万元,支出232.42万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为1557.8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53万元,贷款余额839万元。乡镇企业有145户,总收入610万元,个体经营户145户,上缴税金25万元。累计建成各类温饱示范村2个,“安居+温饱”工程项目2个,受益139户695人。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工程。建成沼气池874口,建成沼气化村30个。 10个村委会、69个村民小组通路,通路率分别达100%和70%。完成小集镇建设延伸长430米、宽8米的路面铺设,建有乡政府驻地、新寨岔路2个边民互市点供乡民进行农副产品的交易。建成1座GSM基站,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56户,移动电话用户118户。地面卫星接收站37座,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为53%。全乡现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52所,教学校点38个,在校学生5585人,教师182人。累计建成希望小学2所。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99.2%,巩固率98.58%,青壮年文盲率17.42%。乡文化站1个,小型电影院1个,4个农村文艺队。计生服务站1所,累计建成“白玉兰”卫生室4个。人口自然增长率11‰。
历史沿革: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后,属益州郡地。
东汉至南朝,先后属郡、兴古都地。
北朝至隋朝时,属濮部。
唐、南诏属和蛮部地。
宋朝时,属秀山郡地。
元朝时,属和泥路。
明清时,分属王布田土司和纳楼土司。
民国初年,分属平河行政委员会和纳楼土司。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至1949年,分属金平和绿春县。
1964年后,属绿春县。
1964年,从金平县划东批、东角、大头、平河4个行政村,从三猛划东斯、咪霞、略马、新寨、折东、东哈、车里7个行政村组合而成平河乡。
2015年,由平河乡改为平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