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陵乡

联合创作 · 2023-08-13 17:42

地名由来:周武王年间称淮阳店。周武王第三十七子羽达在此镇守关口,后定都。羽达封长子为太子,太子逝世后,一说为“长陵”。二说为防盗墓,修墓数十座,似一字排开,其形无异,故名长陵。

长陵乡位于息县东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7公里。南和东南以淮河为界,与潢川的来龙乡相望;东以闾河为界,与淮滨的新里乡、芦集乡、吉庙乡为邻;北与小茴店镇毗连;西以乌龙港为界,与夏庄接壤。乡境东西宽8公里,南北长10公里,呈方形,东南部稍凸,总面积5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400亩。辖11个行政村,138个村民组,28539人。

长陵地处淮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冷暖适中,适合多种生物生长繁衍。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薯、红麻、花生、油菜、芝麻、豆类等;盛产猫爪草、半夏等中药材。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绩显著,初步形成了黄沙开采、果蔬栽培、畜禽养殖、水产开发、中草药种植等支柱产业。优质杂交水稻和优质专用小麦的种植面积都在3万亩左右,并建立了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全乡有大型沙场4个,日产黄沙上万方,年效益近两千万元,并解决了500多名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初步建成了3500余亩的淮河防护林带,植树造林总株数达到42.81万株,高标准、高质量的面积造林达6500亩,森林覆盖率达15.2%;猪、牛、羊等饲养量达4万多头(只),家禽27余万只;全乡可养殖水面2000多亩,出产的河蟹、甲鱼、青虾、鲫鱼、鲶鱼、鳝鱼、泥鳅、乌鱼、海虾等远销上海、武汉、南京、信阳、阜阳等大中城市。

近年来全乡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初步形成了黄沙开采、果蔬栽培、畜禽养殖、水产开发、中草药种植等初具规模的支柱产业,“65002”等优质杂交水稻和优质专用小麦的种植面积每年都在3万亩左右,并建立了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初步建成了3500余亩的淮河防护林带,面积造林达6500亩,植树造林总株数达到72.81万株,2001年猫爪草、息半夏等中药材的栽培面积曾达到400余亩,且药材品质好、药效高,很受亳州等地客商的青睐。

长陵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千百年来一直都是淮河上的重要码头和军事重镇,如今又有信(阳)阜(阳)路贯穿东西,106国道擦边而过,区位优势明显。随着灾后重建工程的完成,长陵集镇人口达1.1万人以上,街区面积达到3.96平方公里,“三纵四横”的集镇框架已经形成。

历史沿革: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为长陵郡,领苞信县。

长陵县均属东豫州(州治新县)。

唐武德四年(621)置长陵县,属息州。

贞观元年废息州,长陵入褒信县。

明代长陵属夏郎里。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保,属夏郎里。

1930年设区。

1936年属包信区,设联保。

1939年设区。

1941年撤区,设长陵镇。

1950年设乡,属夏庄区。

1956年属居楼中心乡。

1958年属夏庄公社。

1975年从夏庄公社分出,设长陵公社。

1983年改设长陵乡。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