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窑遗址

联合创作 · 2023-07-22

大窑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北约33千米的保合少乡大窑村南山,是中国北方地区一处重要的石器制造场遗址。其遗址发现把内蒙古人类活动历史推前到60-70万年前,证明了内蒙古阴山地带曾有远古人类活动,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文化

文化特点

大窑遗址的发现把内蒙古人类活动历史推前到60-70万年前,证明了内蒙古阴山地带曾有远古人类活动,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研究中国文化发源和旧石器时代石器文化的分布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依据。

建筑特点

大窑遗址是由太古界花岗片麻岩和隧石构成的小山,隧石质地坚韧,适于制造石器,山下有土坡。

大窑遗址11号洞穴遗址高3米、深6米。

大窑遗址25号洞穴遗址高2米,深2米—4米。

大窑遗址二道沟位于大窑村南山西北坡,西北东南走向,全长350米,最高点海拔1380米,高差100多米米。

历史

建筑历史

大窑遗址年代为70万年——1万年前,分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依据石器类型,将晚期定名为“大窑文化”。

20世纪70年代,大窑遗址被内蒙古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发现。

1973年,大窑遗址二道沟被发现。

1976年,内蒙古博物院对大窑遗址二道沟进行首次发掘。

1978年,内蒙古博物院对大窑遗址二道沟进行第二次发掘。

1986年,内蒙古博物院对大窑遗址11号洞穴、25号洞穴进行发掘。

2011年开始,内蒙古博物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对大窑遗址进行区域调查和考古发掘。

文物保护

1988年1月13日,大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独立景点总述

大窑遗址有多处燧石岩脉露头,遗址区内地表散布有大量的石渣、石块、石片等,发现了包括石制品、动物化石等在内的大量文化遗物。

大窑遗址出土石器工具有石锤、石片、石核、龟背形刮削器等,石器的单体形状较大,原料为燧石,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具有草原地区旧石器标本的特色。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编辑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