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江北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2021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疫情反复的挑战,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兵目标要求,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稳健向好、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稳健运行。全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亿元,下降1.6%,两年平均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259.6亿元,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561.3亿元,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0∶31.3∶67.7。
图:2021年度江北区三次产业结构示意图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71.1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6亿元,增长20.6%。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3亿元,增长7.5%,民生领域支出52.3亿元,增长13.4%,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66.0%。其中,公共安全经费4.3亿元、教育经费12.6亿元、科学技术经费4.2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经费1.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经费6.0亿元、卫生健康经费4.0亿元、节能环保经费0.6亿元、城乡社区经费9.0亿元、农林水经费6.9亿元、住房保障支出经费3.6亿元。
二、农业、农村
现代农业发展稳定。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0亿元,同比下降1.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3万亩,生猪存栏1.7万头,储备种子4万斤。新建万头慈湖牧业牧场顺利投产。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8家,西瓜等8个农产品获省市级金银奖。
共富乡村卓有成效。推进城乡社会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打造甬江北郊片区等五大乡村共富单元。打造年产值超10亿元的牛奶省级农业全产业链和年产值超5亿元的慈城年糕市级农业全产业链。实施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市区两级财政投保38.5万元,完成221户低收入农户居住环境改造,全面消除9000元以下低收入现象。
农村改革稳步推进。探索宅基地(农房)“三权分置”改革,推进闲置农房激活利用,引进开发项目10个,盘活农房2万多平方米,吸引社会资本1.6亿元。构建农村集体资产“智管家”数据基础,涵盖资产信息近2万条,涉及资产51亿元。
全域美丽点面提升。全年共创建省特色精品村1个,示范街道1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15个,精品村5个。完成江北大河整治工程(二期)建设,启动小西坝泵站、慈江北岸蓄滞工程等3项市重大前期工程,孔浦闸站整治改造工程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中向好。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93.0亿元,同比增长17.6%,两年平均增长12.2%。26个行业大类中17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实现1092.4亿元,增长21.3%,其中出口交货值197.6亿元,增长35.3%。
新兴动能活力十足。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1%、29.9%和26.2%。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46.9%,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5.6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46.6%,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保持活跃。全年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3.7亿元,同比增长7.2%。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8.9%,民间投资增长22.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5.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9.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3.8%。商品房销售面积150.9万平方米,增长13.2%。
城乡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全年完成28个老旧小区改造,总投资4.8亿元,涉及改造户1.8万户,改造面积181.4万平方米。洪塘街道、庄桥街道创建2021年度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和2021年度美丽城镇建设市级样板。全年完成绿道建设15公里,荪湖彩云路绿道获评第三届“宁波最美绿道”。
住房保障工作不断加强。2021年共筹集新建、改建类房源2925套,新增租赁住房面积约150696平方米;筹集盘活类房源2904套。发放住房租赁补助资金3038.9万元。
五、城市管理、交通建设
城市管理创新升级。获颁省第四批“无违建区”奖牌、市排水行业最高荣誉“排水杯”三连冠。完成全市首个全域治理中心建设。创新实施“综合执法处罚办案协同应用”,实现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领域跨部门数据互通,进入省数字法治跑道。开展排水“三年整治行动”,全国首创“城市排水管网综合保险”项目,全省率先出台辖区公共排水管网建设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累计完成管网检测458.6公里,完成非开挖修复5446处,基本实现城区管网无三级及以上重大病害。实施两大精品线路打造,其中“姚江历史文化长廊”在建项目25个,总投资约275亿元;“文创智岸活力线”在建项目41个,总投资约183亿元。
城市路网完善升级。完成城庄路北延、北海路(洪兴路-洪发路)工程等10个市政项目和7个交通项目的实施建设,年度投资6.3亿元。北海路(洪兴路-洪发路)、环城北路两侧综合整治工程等4个项目完工。在我区由市级部门实施的项目共计12个,总投约60亿元,道路及管廊里程约28公里,其中环城北路拓宽改造、广元大道管廊、青云路已完工。
六、国内贸易、金融、旅游
消费市场呈现新格局。全年全区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1.6%,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10.8%。获评省实施消费新政、促消费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市、区),入选省首批夜间经济样板城市。老外滩国家级步行街创建工作顺利,并入选省级示范智慧商圈;畈里塘村获评省商贸示范村;慈城民权路步行街、江畔社区、绿地新都会获评市级商业特色街区及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开展夜间经济活动100余场。初步形成宁波直播电商经济集聚区,累计直播上万场次,直播电商交易额达45亿元。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年末全区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0家,人民币存款余额1514亿元,比年初净增220亿元;贷款余额1488亿元,比年初净增180亿元。年末拥有保险业机构20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8.8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全市第一。共有上市企业10家,其中新增上市企业1家、报会企业2家、辅导期企业1家,新增甬股交挂牌企业28家。
全域旅游发展跨上新台阶。全年接待游客395.65万人次,同比增长12.8%,实现旅游总收入57.46亿元,增长4.9%。慈城古县城入选浙江省文旅金名片和大花园“耀眼明珠”,建成并开放骢马河国风文化生活街区、城南旧事街区、冯定真理园。老外滩先后获评首批省级及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入选省首批千万级核心大景区。验收国家3A级景区1家,通过国家4A级景评1家;创成省4A级和3A级景区镇、五星级旅游购物场所各1家;创建提升景区村8个;新增等级民宿客栈和文化主题民宿6家;新增五星级旅行社、四花级酒店各1家。全年处理各类旅游投诉97起,投诉办理满意度100%。
七、外向型经济
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全年全区进出口总额突破728.4亿元,同比增长21.9%;跨境电商B2B出口额94.5亿元,增长24.1%。成功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入选省级发展试点。
对外合作紧密连接。全年全区备案(核准)中方投资额10728万美元,境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9598万美元。承办“舌尖上的相遇—中东欧美食与‘诗画浙江·百县千碗’”人文交流活动。宁波中东欧人文交流示范基地、塞尔维亚工商会宁波代表处顺利揭牌,吸引近千名外国友人和超过6万人次市民和游客,现场直播活动吸引粉丝近200万人。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2.24亿美元,同比增长87.2%;国内招商引资实到资金237.3亿元,增长25.7%;浙商回归实到资金137.3亿元,增长39.1%。招引落地正力药业、抖音直播基地、雷翔总部大厦等25个大好项目、4个实体工业项目,引进港航服务企业58家,落户直播经济项目55个。
八、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入选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名单,区域创新指数跃居全市第1位、全省第13位。全年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3家,新增省级创新型领军培育企业1家,新增省级众创空间3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突破100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3.9亿元,技术交易额突破20亿元。截止年末共取得“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证书16张,14家企业完成“浙江制造”标准产品认证。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年教育经费共计13.2亿元,在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中保持全市第一、全省前列;4所校(园)创建省现代化学校。全区现有义务段中小学38所,其中公办32所、民办6所;中小学在校学生40354人,其中流动人口随迁子女10679人。全区共有幼儿园70所,其中公办43所、民办27所;新开办3所公办园,3所民办园转公;在园幼儿16787名(含托班)。全区教育系统共有在编教师2818名;省特级教师7名,市名校长、骨干校长14名,市级以上名师骨干53名,高级职称教师486名,其中正高级7名。有区级老年大学2所,街道(镇)级分校8个,社区(村)教学点92个,新增老年大学学员11144人次。平均每月开展终身教育活动近200场,累计惠及市民十余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累计惠及5000多人次。全面落实“双减”工作,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中小学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分别为94.2%、92%,初中学校全部实施双休日校园开放,义务段学科类营利性机构压减率100%。
人才环境更加优化。全年引进各类人才20380名,其中高校毕业生18872名,同比增长33.3%。新建省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3家,引进培养博士后人才20名。全年累计培养技能人才38593人,高技能人才8451人。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文博事业取得新发展。举办“颂歌献给党”主题晚会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开展“百场戏曲、千场电影、万册图书”下基层、“天然舞台”、全民艺术普及等文化惠民活动1000余场。区图书馆被省文旅厅评为“满意图书馆”,新增“天一约书”服务点2个、主题书房2家。浙江涌优金丝楠木博物馆建成开放,宁波慈城胡坑基遗址考古项目获“2021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省级奖项。
卫生健康事业全面提升。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2家,区属医疗机构床位数1933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080人。全区人均期望寿命达83.13岁,健康素养水平38.51%,每千人拥有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托位数达2.51个。累计开展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4.56万剂次,其中3-11岁人群全程接种3.9万剂次。启用医共体中药处方共享平台及智慧中药房。市第九医院康复医学科创建为宁波市市县共建医学重点学科。慈湖人家社区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年查处无证行医28起,罚没款金额65万余元,没收药品、医疗器械价值16万元。开展医疗机构疫情防控专项检查,停业整顿医疗机构10家,立案处理38起。
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全区现有篮球场155个(其中灯光篮球场28个)、门球场10个、笼式足球场18片、网球场18个、气排球场9个、乒乓球场88个,安装、更新健身路径30套,健身路径总数达355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7平方米。滨江C段体育公园、网球公园、狮子山步道、蛟头公园等建成投用。成功举办全国桥牌A类俱乐部联赛、全运会U22男子篮球预选赛等国家级、省级赛事12项,参加各级各类赛事人数达到22.6万人次;组织市级群体赛事28项,区级赛事活动205项。3A级体育协会总数达10个,体育指导员总数达1633人,296个晨晚练点坚持开展或指导健身活动。竞技体育继续保持领先,市级赛事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居全市第二。
十、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保持稳步增长。全区年末公安户籍人口278093人,117079户。总人口中男性134590人,女性143503人。全年全区出生人口(含补报)2035人。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971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34元,增长9.6%。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69:1,比上年缩小0.01。
十一、社会保障、就业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全区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分别为26.63万人、27.73万人,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9.73%、99.89%。全年医疗救助29018人次,支出333.4万元。全年经办医保服务事项6万余件,医保经办服务经验在全省医保系统推广。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持续深入。全年全区共发放低保金1549.4万元、供养金230.0万元。打造“爱在江北”救助服务,募集专项资金130余万元。建成慈城镇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成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提升28 家,其中1A级3家,2A级19家,3A级6家。全年共提供110434人次有效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结算总工时175043.5小时,线上线下综合回访满意率99.85%。举办养老护理员等级认定及家庭照护者等培训,培训499人。全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共发放90.1万元。
就业创业更具质量。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527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5%以下。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帮扶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248人。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累计为120余家创业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58万元。
劳动关系更加和谐。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行动,全年累计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820件,涉及劳动者1002人,结案金额2470万元,结案率99.1%、调解成功率86.4%、网办率59.7%。
十二、生态建设、社会安全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年全区大气环境质量PM2.5年均浓度为19 ug/m3,同比下降13.6%,优良率为93.3%,上升3.3%。水环境功能区平均达标率100%,市级以上地表水断面平均优良率100%,2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标准。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排名居全省第39位、全市第3位,公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平安江北”建设持续深入。全年全区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起5人,未发生自然灾害亡人事件。开展多项安全生产专项执法,处罚168起,罚款650.7万元。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举办培训102场、参与1.2万余人次,组织演练209场、参与6万余人次。严打各类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全年刑事移送起诉人数、行政处罚人数同比分别上升48.5%、9.4%,其中抓获电信网络诈骗嫌疑人数同比上升110.2%。全年共办理食品案件279起,罚没款达406.9万元,其中百万元以上罚没款食品案件2起。全年共计办理各类举报投诉986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35.06万元。全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412件,涉案金额32939.65万元,其中疑难复杂纠纷284件,调处成功率99.9%。累计接听12348来电咨询11112人次,在线受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567件。在全省首创“醉驾”案件血检数据复核机制,实现“醉驾”治理向制度理性的跨越。民事检察监督案件数量165件,立案办理社会公益案件43件。
***********************************************************
说明: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GDP)、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指:
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21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疫情反复的挑战,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兵目标要求,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稳健向好、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一、综 合国民经济稳健运行。全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亿元,下降1.6%,两年平均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259.6亿元,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561.3亿元,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0∶31.3∶67.7。 图:2021年度江北区三次产业结构示意图 | RAG-ES | 2024-10-23 |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71.1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6亿元,增长20.6%。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3亿元,增长7.5%,民生领域支出52.3亿元,增长13.4%,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66.0%。其中,公共安全经费4.3亿元、教育经费12.6亿元、科学技术经费4.2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经费1.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经费6.0亿元、卫生健康经费4.0亿元、节能环保经费0.6亿元、城乡社区经费9.0亿元、农林水经费6.9亿元、住房保障支出经费3.6亿元。 | RAG-ES | 2024-10-23 |
二、农业、农村现代农业发展稳定。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0亿元,同比下降1.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3万亩,生猪存栏1.7万头,储备种子4万斤。新建万头慈湖牧业牧场顺利投产。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8家,西瓜等8个农产品获省市级金银奖。共富乡村卓有成效。推进城乡社会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打造甬江北郊片区等五大乡村共富单元。打造年产值超10亿元的牛奶省级农业全产业链和年产值超5亿元的慈城年糕市级农业全产业链。实施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市区两级财政投保38.5万元,完成221户低收入农户居住环境改造,全面消除9000元以下低收入现象。农村改革稳步推进。探索宅基地(农房)“三权分置”改革,推进闲置农房激活利用,引进开发项目10个,盘活农房2万多平方米,吸引社会资本1.6亿元。构建农村集体资产“智管家”数据基础,涵盖资产信息近2万条,涉及资产51亿元。全域美丽点面提升。全年共创建省特色精品村1个,示范街道1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15个,精品村5个。完成江北大河整治工程(二期)建设,启动小西坝泵站、慈江北岸蓄滞工程等3项市重大前期工程,孔浦闸站整治改造工程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 RAG-ES | 202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