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兴教寺

共 1268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2:05

历史沿革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兴建沙溪兴教寺。
清嘉庆年间(1796一1820年),建古戏台。
沙溪兴教寺

建筑格局

沙溪兴教寺现存格局为一进三院,由古戏台、观音楼、山门、二殿及大殿等建筑物组成。兴教寺之大殿、二殿,是滇西少有的明代重要建筑之一。
古戏台为三重檐楼阁建筑,造型独特。
大殿古称大雄宝殿,坐西朝东,东西进深14.58米,南北顺深18米。重檐歇山式九背顶,上下檐均架斗拱飞角。
二殿古称天王殿,坐向与大殿同,东西进深16.8米,南北顺深19.8米,悬山式五背顶。两殿气势雄伟壮丽。

文物遗存

兴教寺大殿内出自沙溪甸头村古代白族画匠张宝等之手的20多幅大型壁画非常珍贵,包括《南无降魔释迦如来佛会图》(又称《降魔变相》)、《五方佛图》《逻迦大佛母图》《太子游苑图》等,为沙溪当地画工张宝绘制。
《太子游苑图》等,生动的描绘出了古南诏、大理国宫廷生活,弥补了史书中缺载的在中国西南地区盛极一时的古南诏、大理国宫廷生活实况。
《降魔变相》保存最为完好,人物神情生动,描绘细致,线条勾勒与用色深浅富于变化,层次分明,场面宏大,气势恢宏,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文物价值

兴教寺,建筑结构严谨大方,制作技艺精良,建筑风格雅典古朴,富有民族特色。其高低长宽尺度与梁柱之数,与白族木工匠艺所遵之《木经》歌诀中“九五出六,用墨逢六”之数相合,是研究古代工艺的宝贵实物资料。
兴教寺保存有明代佛教壁画,其题材广泛,人物众多,造形生动,形象逼真,线条流畅,色彩绚丽,溶佛教故事与世俗生活为一体,充满神话气氛,颇有民族风格。承《南诏中兴画卷》和《张胜温画卷》等名画之遗风,是不可多得仿古代白族绘画艺术珍品,也是研究古代白族宗教、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
沙溪兴教寺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沙溪兴教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兴教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沙溪古镇寺登街(近古戏台)。

交通指引

剑川县人民政府距离兴教寺33千米,可驾车前往。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