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关战役旧址

共 1768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2:22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发生昆仑关战役。为夺回昆仑关,中国军队先后6次对昆仑关发起猛攻,以伤亡1.4万余人的代价全歼日军第21旅团,击毙日军少将,取得昆仑关大捷。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修建“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
2007年,南宁市委、市政府在遗址上建设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保护与开发。

建筑格局

昆仑关战役旧址
昆仑关战役旧址(昆仑关抗日战役纪念地),占地面积约12.75万平方米,是全国规模大、石质文物多、保存最为完好的抗战纪念地之一。旧址包括“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其中含南牌坊、331级花岗岩台阶、阵亡将士纪念塔、将士公墓、纪战碑亭、北牌坊等多处遗址,以及昆仑关战役的阵地、工事遗址等。

主要建筑

昆仑关战役博物馆
昆仑关战役博物馆
昆仑关战役博物馆依托昆仑关抗日战役纪念地而建,是抗战类专题博物馆,建筑面积4890.45平方米,以“血色雄关民族魂”为主题,陈列展示了1000多件抗战时期的文物史料及图片,生动还原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场面,真实反映了昆仑关战役全过程,广西在抗战中的作用以及中国抗战的历史内容。
南牌坊
南牌坊
南牌坊位于昆仑山南侧,三门四柱结构,牌坊正上方是题写的“陆军弟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牌坊上刻有等8人的题词(题联)。在南牌坊后面,建有331级花岗岩石阶,直达海拔306.2米的昆仑山山顶。
纪念塔
纪念塔位于昆仑山山顶,高14.74米,为上中下3层结构,上层为3面,每面均刻有“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字样,纪念塔中层为5面造型,其中4面分别刻有蒋中正、何应钦、白崇禧、李济深的题词(碑文)。
阵亡将士公墓
阵亡将士公墓
阵亡将士公墓在纪念塔北面,有三座阵亡将士公墓,呈品字形,石质墓碑上刻有近3400位阵亡将士的姓名。
纪战碑亭
纪战碑亭
纪战碑亭位于昆仑山北侧,整个亭子由花岗岩修建而成,榫卯结构,呈六角形,顶上有葫芦造型,寓意福禄吉祥,有吉祥、安定的寓意。亭内正中立一块石碑,碑文为杜聿明亲笔撰写,记录了昆仑关战役的惨烈战斗,讴歌了英勇的抗日将士,对取得的战绩给予高度评价。
北牌坊
北牌坊
北牌坊位于昆仑山北侧山脚,一门两柱结构,与南牌坊遥遥相对,是墓园的出口。牌坊上刻有陈诚、林蔚、张治中、黄旭初的题词(题联)。
草帽山工事遗址
草帽山工事遗址
草帽山工事遗址位于草帽山上,是昆仑关战役遗址之一,山上保留着当时修筑的战壕、碉堡和炮楼。

文物遗存

昆仑关战役旧址的石质文物上同时完整保留了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等15位国民党军政要员的题词、题联和书刻碑文真迹。

历史文化

昆仑关
秦汉之际昆仑关已初具雏形。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垒石为关,名雄南关,取“雄关独峙镇南天”之意。北宋时期,改称“昆仑关”。昆仑,是壮语“Goenraemh”的音译用字,“昆goen”指山竹即山上野生的竹子,“仑raemh”指荫;因关楼两边是竹林,关楼位于竹荫之下,故名。此关隘峰高岭陡,崖峭谷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昆仑关历史上曾发生多起战事,其中以北宋名将狄青“上元三鼓夺昆仑”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昆仑关战役最为著名。

文物价值

昆仑关战役旧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证;是南宁市首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育民族团结精神的重要场所。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昆仑关战役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昆仑关战役旧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昆仑镇南梧二级公路昆仑段2号。

交通信息

自驾: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昆仑关战役旧址,路程约51.1千米,用时约88分钟。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