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用户标签体系建设,打好精细化运营的底层根基
共 1793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2-02-18 09:18
↑点击关注↑开启精益成长
上一篇文章《用户标签——理解与洞察用户需求的关键》,我们从用户标签在企业应用中的发展史,初步了解了什么是用户标签,以及用户标签的作用。
这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用户标签体系是什么、它的层次化结构,以及定义用户标签的6大规范。
1
First Point
认识用户标签体系
用户标签体系实际上就是标签的合集,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将标签组合在一起,帮助我们从某些方面更快、更全面地了解用户,形成对用户综合的评价。
如下图所示,我们通过对用户标签进行有效的归类、梳理后,基于标签对用户的洞察将更为清晰、易于理解。
2
Second Point
用户标签体系的层次结构
目前,主流的用户标签体系结构都是层次化的,通过标签的分类层次结构归纳不同业务部门、场景下的标签集合。
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用户标签体系通常会被分为几个大类,每个大类下再进行逐层细分。在建设用户标签体系时,我们只需构建最下层的用户标签,就能映射到上层的用户标签。
用户标签体系示例
在对用户标签体系进行分类时,我们一般遵循两个重要的原则:
原则一:以用户为中心。因为用户标签完全是为了描述用户,所以用户标签的主体只能是用户。
原则二:基于业务场景进行归类。如果用户标签体系是我们观察用户的角度,那么角度的选择应该站在不同的运营场景下。具体将什么用户标签归类至哪个分类,应该出于应用场景和关联性的考虑。
当我们在设计整个用户标签体系的分类时,需要认识到组织、设计不同的分类实际上是在选择观察用户的角度。那应该从什么角度观察呢?答案是——业务的角度。
在企业中,我们应该从业务的角度去观察:
用户在产品上有什么行为特点?具体在每一个业务环节又是怎样?
用户对产品表现出了何种兴趣与偏好?在不同的场景下又是如何?
用户在不同业务的交易情况如何?有没有体现什么特征......
总的来说,围绕用户在产品上的行为、偏好等组织不同的分类,结合注册、浏览等用户行为路径,进一步细分。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将会带着大家一起深入的去掌握如何基于用户的旅程、需求场景去拆分、细化标签,归纳、汇总分类,最终形成标签体系。
3
Third Point
定义用户标签的六大规范
用户标签及其体系是要开放给所有业务部门共同使用的,因此,在企业内部统一对用户标签的规范非常重要。我们总结了如下6大规范。关于这6大规范的详细讲解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展开。
规范一:标签名称
标签名称应该直观、准确,让人一眼就能理解指代的是什么。
规范二:标签类型
标签类型一般可以分为静态标签、动态标签,或分为事实标签、统计标签、规则标签、挖掘标签。
规范三:计算规则
清楚描述标签的计算规则,帮助使用者了解是否与认知一致。
规范四:标签取值
标签的取值类型是什么,关系到如何使用这些标签,是否支持二次计算。
规范五:调度方式
标签是如何执行计算的?单次还是周期?多久一次?什么时候计算?
规范六:标签权限
不同业务角色,谁来管理标签、谁来使用标签,需要明确权限。
关于易观方舟
易观方舟是易观集团旗下的全场景私域用户运营解决方案服务商,拥有智能分析、智能运营、智能画像三大产品组件及配套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沉淀数字用户资产,打造数据驱动运营闭环,建立私域用户亲密关系,实现精益成长。
目前,易观方舟已经覆盖品牌零售、地产、汽车、金融、企业服务、互联网+等10余个行业,获得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翼支付、平安集团、华润置地、越秀地产、中石化、用友、上汽EVCARD、相宜本草、幸福西饼等上百家客户的认可。
点击「阅读原文」构建用户标签与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