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而通
共 3287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06-02 09:01
写在前面
之前的文章中做过结构化表达和金字塔原理相关的整理,这些都是软素质的一方面,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思考和表达。
表达形式有很多种,比如书写表达、演讲表达、日常沟通等。在这几种中,书写是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和整理内容和结构的,属于离线的表达。
而另外两种往往是在线的表达,就是双方在一起迅速建立连接,进而实现信息交换,我们统一都叫做沟通。
沟通在日常中出现的几率更多,所以更需要关注一些方式方法。同时好的沟通可以帮助我们收获好的工作表现。
沟通的现实
大家往往觉得沟通比文本书写可以输出更多的内容,因为输出的更多所以可以得到更多的反馈,然而事实却是这样的:
所以如果在沟通中不讲究方式方法的话,沟通的效果反而不会好。
在这几种表达类型中,沟通是比较弱的一环,因为平时习惯的还是写博客、写文章、写方案,哪怕是表达也更多是在”技术“这个上下文内进行的,比如架构宣讲、架构评审、具体产品技术问题的拉齐等。
如果是个开放式的情景下做沟通,就很难把控的,是短板就要补,进而达到沟而通的目的,提高沟通收益。
沟通要带有目的性
沟通是带着目的的,所以确认双方的沟通目的很重要。如果一方一直喋喋不休的疯狂输出,那不是沟通是诉说。
为得到更好的沟通目的,在沟通之前或沟通前期,拉齐认知就很重要。
比如在找他去当面沟通或钉钉沟通之前先说下背景、目的,后续的沟通主要围绕于这个目的进行。
可以这么说:
我今天主要想聊下XXX,我现在有XXX的问题,想听听你的看法。
有了这个目的就可以控制不做延伸和发散,得到沟通的目的即可,如果得不到目的,可以留一个阶段性的方案。
沟通要学会倾听
既然想听听其他人的看法,那么就要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对方,也就是要学会倾听。
这个道理相信每个人都懂,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起码我是做不好的。
因为我很容易被对方带着走,如果对方不能很好的明确问题,我们两个就有可能都会跑偏,这也是后续需要提升的,如何倾听,如何有效的倾听,以及控制谈话的主线不变。
我觉得做好倾听需要关注两个点:
结构化倾听:把对方的输出在脑中做结构化整理,想明白他究竟说的是什么问题,拉齐认知;
学会提问:通过提问确定他的问题,让双方的沟通是在一个共同认知上展开的;
以上两个动作的目的在于,提高沟通效率、目标明确、信息清晰展现、找到沟通本质、回答言简意赅。
做到倾听还有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少说。比如你只贡献本次交流的30%的内容,让对方输出70%。剩下的时间就是真听、真感受、了解他输出的内容,在听到不明白的时候打断,进行问题确认。
最好的沟通是建立在信任上的
人际关系中,我觉得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获取信任。
有了信任效率就会高,状态就会好,如果可以达到这种信任关系,往往一个眼神,对方就能懂,这可比沟通效率多多了。
什么是信任呢?
信任 = 同理心+共同价值观+安全可靠
同理心:就是可以很好的理解对方的关注点,需要结合一些客观因素站在对方立场上,看他聊的究竟是什么;
共同价值观:就是大家对于做成一件事情,背后所付出的牺牲是有共识的,不能有的人觉得付出的太大了,有的人觉得刚刚好。解法就是多拉齐,做沟通;
安全可靠:就是需要从一件件事情开始去证明可以做好更大的事情,这个过程需要有整体的保证,以达到安全可靠;
同理心和安全可靠的前提是坦诚、正直、讲真话;
什么是沟通同理心
上面的公式提到了同理心很重要,没有同理心时,沟通是什么效果呢?
我想的是:“我认为我讲清楚了啊?”
对方内心想的是:”你究竟要表达什么?“
因为立场不同、预设不同、对于事物的经历和印象不同、认知偏差等客观原因的存在,就会造成上面这种效果。
同理心帮助我们反观我们的沟通是否考虑到了对方的认知、情感、情绪、方法、习惯等客观因素。
实现同理心的主旨在于:从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表达、尊重等方面,在他人角度进行思考。
比如通过倾听,把关注点放在对方身上,听他讲的内容,看他的动作和神情,察觉语气背后的情绪。
主要是给予理解,而不是简单的作评价。
同理心的目的在于判断他在乎什么,就比如和女生吵架,你关注的是道理,而女生关注的永远是感受。所以需要拉齐关注点。
拉齐同理心需要确认,通过确认的动作明确沟通的关注点。
比如发现对方对细节感兴趣,那就多讲细节;如果对方习惯高屋建瓴,那么先说框架;如果对方有情绪,先共情下;也就是用他习惯的方式做沟通,效果会更好。
其实发现了吧,这就是情商,我们情商这么低的,需要补很多课。
当然也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情商很高,起码可以做到没有曲解你的本意和初心就ok了,内容沟通可以换个方式迎合下。
沟通环境的打造
在沟通中有个很重要的一点,起码对我很有用,就是我们每次谈话是有目的的,每个目的其实是有他最适合的环境的。如果可以很好的营造这种环境,对于沟通效果就会更好。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会议室、面试室、封闭环境、公开场所之分。
如果是个随意的环境,双方肯定是预想的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如果是个肃穆的环境,大家就会严肃一些;很难想象中美领导人在肯德基讨论maoyizhan,还想达成共识这件事情。
如果是公共场合,也就代表了这次内容略显随意性;如果是独立会议室,可以进行深度沟通;如果去公园走一走,聊的不就是家常吗?不然很容易让路人觉得是有问题。当然我确实见过有在公园进行在线面试的,旁边大叔拿着割草机割草,那个哥们戴着耳机手写代码。
上面是一种物理环境的营造,还有一种是共识环境营造。
需要有一些基础原则作为沟通的基础框架,比如有明确的目标体系、行为准则等,不然确实不知道从何聊起,评价标准究竟是什么。
沟通是难的
通过上面你可以发现,沟通不是简单的信息、观点的传递,很多时候是拉齐信息的过程,进而实现探索和谈判的目的。
但简单的沟通,起码要做到:有效、高效;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如果一直琢磨、实践、反思,相信总能熟且生巧。
总的来说沟通中存在问题归属于这三个方面:
表达:不明确沟通目的;避免说话没逻辑、啰嗦、言不达意;
倾听:避免先入为主,不去了解对方的想法;不倾听,带有偏见或急于表达;
提问:不问问题,要么只听,要么只说;问题问的太宽泛,问不到点上;
所以提高沟通效率,可以从表达、倾听和提问去下功夫,可以遵守下面的模板。
比如对于表达,可以这样:
开场白:寒暄暖场,制造适当的交谈氛围;明确你表达的观点,例如:“ 嗨,托尼老师,你现在有时间吗?我想了解一下xxx问题?如果方便的话可以指导我一下,谢谢啦~”
主体:以倾听者为中心组织语言;逻辑清晰,结构分明,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交代必要的具体信息 ;例如:“托尼老师,我是这么想的哈,如果想xxx,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出发,第一xxx,第二xxx,第三xxx”
结论:告诉人们你刚才说了什么,强调一下你的观点或者希望对方采取的行动。例如:“所以,托尼老师,我想如果可以的话给我一个你写好的demo,然后讲解一下里面实现的细节……”
比如对于倾听,可以是这样:
要找到主要事实,不要做任何主观判断并不随意打断
听取对方所说事实的同时抓取对方的情绪和感受,确认理解前先分享对方的情绪和感受,引导其说出心中的感受
在进行反馈前一定要对对方本次谈论的事实进行一遍复述,澄清我的理解,确认双方理解一致,比如可以套用下面几个模板:
“我听到你说……”,我想你现在应该……,是吧?“
”你好像觉得……,是吧?“
”你是让我今天要把这个功能实现,对吗?“
比如对于提问,可以是这样:
提出问题前要了解对方的问题或者背景,这个需要自己主观去加强意识
问问题,了解对方或问题的具体情况
在提问结束前,一定要确认接收信息或者行动计划,类似的就是发出会议纪要,讨论结果及后续的Action
总的来说呢,目前在第二条做的还不好,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或者急于基于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第一条和第三条还好,因为他是有离线思考过程的,可以进行逻辑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