娲皇庙
娲皇庙
共 1540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09:50
历史沿革
娲皇庙始建于明代。
清同治四年(1865年)重修。
娲皇庙
建筑格局
娲皇庙宇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现存建筑自南向北有戏台、娲皇圣母殿,东西两侧为厢房、钟鼓楼,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圣母殿为主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殿内现存壁画约70平方米,壁画分布于圣母殿东、西山墙。东壁画中大殿的左耳殿中,四名宫女正在准备宴席,一名宫女整理桌面的碗盏,桌下两童子相向而对,一名宫女左手提壶,右手托盘,与另一宫女对视攀谈,其余两人,一人手提白鹅,一人摆置猪首,生活气息浓郁。靠近大殿的方亭下,绘三位女官,一位书写文书,一位作端详指点状,一位手捧卷轴。右耳殿中,一名宫女正将水果摆放于在案桌上,另两名宫女手托食盘,似朝大殿走来,两个童子手捧石榴和瑞鸟跟随。西墙构图及人物形象与东壁颇多类似,壁画总面积约26平方米。画面上方亦云气缭绕,年值、月值、时值、日值四位使者已汇聚于大殿顶上。壁画左右上角,各绘一只凤凰,展翅俯冲向下。
娲皇庙
文物遗存
娲皇庙东墙壁画正中为一座敞开式大殿,并附左右耳殿,大殿屋檐下正中匾额题“万世母仪”。壁画正中亦为敞开式大殿,左右为耳殿。右耳殿上方右角匾额题“神功难忘”,左角匾额题“心诚求之”。大殿屋檐之下正中悬“开天立极”匾额。
历史文化
据西壁题记载,壁画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由汾西县画工所绘,为清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也是该庙的精华所在。娲皇庙留存的悬塑与壁画,传扬了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开天立极的创世主题。壁画画面采用通景式构图,巧妙地利用建筑、树木等将人物组合在一起,勾线填色,略有渲染,配色以朱、青、绿、白、黄为主,殿宇、勾栏、亭榭则采用界尺绘出。整个画面将神话传说和清代社会生活完美交融。右耳殿娲皇身后并排放置两把龙椅,两名宫女各持羽帚、团扇侍立两侧。前方,一名宫女正跪地摆置香炉,左右两侧各站立一名武士,戴头盔,披铠甲,执弓箭,面容平和。大殿月台台阶两侧,分别站立手持笏板的官员和乐姬。右侧门栏下的乐姬,一名端坐击鼓,一名站立吹唢呐。在右侧乐姬的导引下,在手执华盖、祥云红日团扇等仪卫以及武士、文吏的簇拥下,其身后一位帝王,缓步走向大殿。左侧是两名肩扛长枪的衙役,身旁站立的三名囚徒皆上身赤裸,下穿裙裤,脚穿草鞋,一起走向大殿参拜。西壁画中大殿的左耳殿中,四名宫女正在准备宴席,案桌上摆满水果,桌角一宫女左手持一枝带绿叶的野花,鼻子凑到花前,嗅其香味,另一名宫女右手亦捏一朵凑到鼻前。旁边两个童子,一儿手捧花瓶,一儿肩膀搭靠在栏杆上,左手伸出栏杆之外,手拿拨浪鼓,正在嬉戏。靠近大殿的方亭下,绘有三位文吏,或读书,或书写。右耳殿中,一位女官备宴席,案桌上同样摆满水果,另一宫女手捧红色匣盒正朝大殿走来。北墙东、西两侧的壁画,主要描绘内容仍为《膳房仕女),所绘场景在圣母内廷御膳房内,横批华丽,帷幔卷于檐柱之上,房内山水屏风清晰可见。这两组画面共绘人物十人,每组五名宫女,在忙着准备各种食物,有的持壶,有的将食物摆放成图案,有的端鱼盘送往宴会大厅。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娲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娲皇庙位于山西省霍州市大张镇贾村。
交通
自驾前往娲皇庙:从出发,大约9公里,约需15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