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20-01-01 00:00

铜陵市统计局

2021年3月30日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以及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新阶段现代化幸福铜陵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GDP)1003.7亿元,比上年增长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3]增加值56.5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455.5亿元,增长4.3%,其中工业增加值378.6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491.7亿元,增长2.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5:45.6:48.9调整为5.6:45.4:49.0。

2016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

新兴动能加快成长。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7%,占比38.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3%,占比40.9%,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分别增长41.4%、0.1%、64.6%、37.3%、2.2%和6.9%,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下降1.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6%。全市农民工共42.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36.6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0%,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9.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0%。

2020年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 全市
居民消费价格(%) 3.0
其中:食品烟酒 9.5
衣着 0.5
居住 0.6
生活用品及服务 -0.1
交通和通信 -3.6
教育文化和娱乐 0.2
医疗保健 1.7
其他用品和服务 4.0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0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03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20万公顷,减少0.03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32万公顷,增加0.11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21万公顷,增加0.07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 56.3万吨,比上年下降3.0%;油料产量5.8万吨,增长11.7%;棉花产量0.2万吨,下降23.8%;蔬菜产量31.1万吨,增长3.9%。

2020年全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56.3 -3.0
油料 5.8 11.7
   其中:花生 0.2 29.4
油菜籽 5.5 11.1
棉花 0.2 -23.8
茶叶 0.1 -0.7
蔬菜 31.1 3.9
水果 4.6 24.9

年末全市生猪存栏14.1万头,比上年增长5.4%;全年生猪出栏19.5万头,下降11.2%。肉类总产量3.8万吨,比上年下降6.9 %。禽蛋产量3.1万吨,下降3.2%。水产品产量10.4万吨,增长0.4%。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85.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3万吨,下降4.3%。农村用电量6.9亿千瓦时,下降1.2%。全市灌溉面积7.7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6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6%;股份制企业增长5.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0.8%。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8%,制造业增长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9%。分行业看,36个工业大类行业有17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六大主导行业增加值“四升两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2.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9.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2.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6.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10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38.5亿元,下降2.1%;股份制企业93.8亿元,增长24.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4.6亿元,增长3.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1.8元,比上年增加0.5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4%,提高0.5个百分点。

2020年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电解铜 万吨 105.8 8.3
铜材 万吨 154.9 -7.1
钢材 万吨 290.5 51.8
铝材 万吨 11.0 -19.8
硫铁矿石(折含硫35%) 万吨 180.7 7.1
硫酸(折100%) 万吨 467.5 7.5
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万吨 72.5 24.8
电力电缆 公里 534656 198.8
印制电路板 万平方米 888.3 10.0
万米 3535.1 -2.3
服装 万件 1182.0 -2.1
模具 325587 15.4
水泥 万吨 1118.7 0.9
水泥熟料 万吨 3035.8 -1.4
电子元件 万只 969854 20.2
黄金 千克 13864 14.1
白银 千克 467861 15.8
铜金属含量 万吨 6.0 -6.4
大米 45064 0.4
化学试剂 132060 5.2
粗钢 万吨 326.0 11.1
铸铁件 8420 -31.9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8213 -8.8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7.2亿元,比上年增长6.5%。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01家,比上年增加79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02.7万平方米,增长4.0%;房屋竣工面积271.8万平方米,下降2.4%。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1.5亿元,比上年增长3.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0.1亿元,增长0.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9.6亿元,下降3.6%;金融业增加值53.6亿元,增长4.6%;房地产业增加值76.3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98.7亿元,增长2.2%。

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235.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3.5%,货物发送量75.0万吨,下降13.4%。公路旅客运输量474万人,下降56.0%,货物运输量5176万吨,增长4.5%。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8429.5万吨,下降12.4%。

2020年全各种运输方式客货运输量及增速

指   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铁路运输      
旅客发送量 万人 235.2 -33.5
货物发送量 万吨 75.0 -13.4
公路运输      
旅客运输量 万人 474 -56.0
旅客周转量 万人公里 33993 -56.5
货物运输量 万吨 5176 4.5
货物周转量 万吨公里 289364 5.5
水路运输      
货物运输量 万吨 7678 2.2
货物周转量 万吨公里 3611925 2.9

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6.4万辆,比上年增长7.3%,其中汽车保有量21.8万辆,增长9.0%。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93.7亿元,比上年增长27.9%;邮政业务总量4.7亿元,增长11.9%。国内包裹快递1111万件,增长23.7%。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6.5万户,比上年减少0.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4.2万户,增加2.6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1.3万户,增加4.2万户。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0.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96.7%;国内游客1451.5万人次,下降42.8%。旅游总收入106.8亿元,下降49.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4.7万美元,下降96.9%。年末全市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20处,其中4A级景区9处。旅行社4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0.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9.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1%。工业投资增长2.2%,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5%。

2020年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行    业 比上年增长(%)
农、林、牧、渔业 -39.8
采矿业 12.8
制造业 2.5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3.5
批发和零售业 -29.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8
住宿和餐饮业 215.2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68.9
金融业 -9.5
房地产业 1.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5.4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25.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1.3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72.3
教育 20.1
卫生和社会工作 63.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92.3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519.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商品房销售面积248.8万平方米,下降0.6%;商品房销售额137.8亿元,下降3.9 %;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59.9万平方米,增长8.8%。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3亿元,比上年增长2.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5.7亿元,增长1.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4.6亿元,增长9.7%。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80.5亿元,增长4.2%;餐饮收入69.8亿元,下降2.6%。

2016202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

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2.7%,饮料类下降13.7%,烟酒类增长0.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3.8%,日用品类增长10.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8.3%,金银珠宝类下降16.9%,中西药品类增长14.3%,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4.2%,汽车类增长5.4%。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7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出口9.5亿美元,增长11.0%;进口66.8亿美元,增长5.7%。

20162020年全进出口额

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实际到位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内资676亿元,增长7.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8亿元,比上年增长5.4%。财政支出182.5亿元,增长8.0%。重点支出项目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3.2%,科学技术支出增长9.5%。民生类支出152.9亿元。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39.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90.8亿元,增长14.3%;非金融企业存款376.1亿元,增长8.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36.0亿元,增长10.3%。其中,住户贷款308.7亿元,增长9.7%;企(事)业单位贷款1027.3亿元,增长10.5%。

2020年末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及增速

指  标 年末数(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1639.9 14.2
其中:非金融企业 376.1 8.9
           住户 990.8 14.3
           广义政府 164.7 -2.9
各项贷款余额 1336.0 10.3
    其中:住户 308.7 9.7
           企(事)业单位贷款 1027.3 10.5

年末全市上市公司7家,比上年增加1家。流通股市价总值286.9亿元。

全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1.3亿元,增长17.9%;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8.8亿元,下降5.2%。全年赔款与给付12.7亿元,增长25.3%。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68元,比上年增长6.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80元,增长4.9%;人均消费支出25826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0.3%,衣着支出下降3.4%,居住支出增长1%,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2.7%,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5.2%,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下降7.2%,医疗保健支出增长2.5%。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9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0.4平方米。

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02元,比上年增长8.3%。人均消费支出10893元,增长5.3%。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5.1%,衣着支出增长3.5%,居住支出增长7%,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7.4%,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3%,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3.5%,医疗保健支出增长5.3%。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9%,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2.4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1平方米。

20162020年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3.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6.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4.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2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6.2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2.5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年末全市有普通高校3 所,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6 所,普通高中24 所,初中58 所,小学188 所。

2020年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指    标 在校生数

(人)

毕业生数

(人)

普通高校 37963 9574
中等职业教育 8557 2912
普通中学 66536 23589
其中:高中 27282 9149
小学 67810 12525

全年社会考生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729人次,其中本科2436人次。全年自学考试毕业生数182人,其中本科178人。

年末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60家,比上年末净增45家,其中当年新认定108家。

年末拥有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118个,其中国家级质检中心2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3个(国家级4个)、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8个(国家级4个)、省院士工作站2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省工业设计中心15个、省新型研发机构1个。

年末拥有省级以上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7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9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0个。全年获批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8项,争取上级财政科技拨款6080万元;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获得安徽省专利银奖1项、优秀奖4项。

全年申请专利3615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025件、实用新型2285件、外观设计305件;授权专利2382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55件、实用新型1699件、外观设计328件。

年末全市拥有登记注册的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站)42个,公共图书馆6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51.3万册;档案馆6个,馆藏档案89.2万卷册,馆藏资料5.6万册。年末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

十一、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647个,其中医院3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9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0152张,其中医院8262张、卫生院病床981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0409人,其中,执业(包括助理)医师4128人,注册护师、护士4567人。

20162020年全卫生技术人员数

年末各种社会福利收养单位64个,床位总数6085张,在院人数2543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09亿元。

全年在国内外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共获得55枚金牌、44枚银牌、46枚铜牌。全年共开展全民健身活动290次,参加活动总人数25万人次。年末拥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8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5所。全年体育彩票发行额1.76亿元。

十二、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森林面积7.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393.4万立方米。

年末全市共有省、市、县级环境监测站3个。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1.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 下降25.5%。

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枞阳县境内菜子湖、白荡湖水质均为良好。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45人。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7171起,发生火灾事故207起。

 

 

 

 

 

 

注:

[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对2016-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数据进行了修订。

[5]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及有关制度规定,对2016-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民工人数、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居民消费价格、工业生产者价格、棉花种植面积及产量、粮食面积及产量、居民收支、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铜陵调查队;农业机械总动力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灌溉面积数据来自市水利局;进出口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外商直接投资数据来自市招商服务中心;铁路旅客发送量数据来自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芜湖车务段铜陵站;铁路货物发送量来自南京货运中心铜陵营业部;港口货物吞吐量、公路运输、水运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电业务数据来自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铜陵市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铜陵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铜陵分公司、中国联通有限公司铜陵市分公司、安徽广电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铜陵市分公司;旅游、文化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铜陵市中心支行;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数据来自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保险业数据来自中国银保监委员会铜陵监管分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和体育局;科学技术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居民保障、社会服务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环境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生产安全事故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火灾事故数据来自铜陵消防救援支队;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时光轴

RAG21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铜陵市统计局2021年3月30日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以及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新阶段现代化幸福铜陵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GDP)1003.7亿元,比上年增长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3]增加值56.5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455.5亿元,增长4.3%,其中工业增加值378.6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491.7亿元,增长2.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5:45.6:48.9调整为5.6:45.4:49.0。RAG-ES2024-09-10
2016-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新兴动能加快成长。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7%,占比38.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3%,占比40.9%,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分别增长41.4%、0.1%、64.6%、37.3%、2.2%和6.9%,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下降1.1%。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6%。全市农民工共42.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36.6万人。RAG-ES2024-09-1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0%,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9.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0%。202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  标 全市 居民消费价格(%) 3.0 其中:食品烟酒 9.5 衣着 0.5 居住 0.6 生活用品及服务 -0.1 交通和通信 -3.6 教育文化和娱乐 0.2 医疗保健 1.7 其他用品和服务 4.0 RAG-ES2024-09-10
浏览 5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