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都统署旧址

共 1940字,需浏览 4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察哈尔都统设置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肇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由第二任都统巴尔品营建。
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设察哈尔特别行政区,置都统管理察哈尔地区军政。
民国十七年(1928年),察哈尔都统属成为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驻地。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察哈尔成立了以蒙古王公德穆楚克栋鲁普(即德王)为首的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民国三十年(1941年),德王将其官邸迁至于此,以后都统署便俗称“德王府”。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察哈尔都统署成为晋察冀边区首府所在地,为边区政府主席宋劭文办公的地方。民国三十五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6年~1948年),为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驻地。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张家口解放后,都统署为察哈尔省人民政府驻地,乌兰夫驻都统署办公。1949年,内蒙古自治政府迁至张家口驻都统署。1952年,察哈尔省建制裁撤后,都统署先后作为张家口市公安局、市委党校、市国家安全局、市地质矿产局等单位和部门的办公用房。
2002年,张家口市博物馆对察哈尔都统署旧址大门前原地基进行勘探并恢复,砌砖铺地,出土石狮子。
2012年7月,察哈尔都统署旧址修缮工程开始,施工人员对整个院落的房屋进行揭顶大修,更换了糟朽的椽檩、梁架、望板等,并对单体建筑进行落架大修;2014年8月25日,竣工。
2014年12月,察哈尔都统署旧址历史陈列展示工程,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格局

察哈尔都统署旧址是位于张家口市明德北街的一处清代都统衙署建筑。清代共设置了三处都统署,热河、乌鲁木齐和察哈尔都统署,察哈尔都统署是唯一保存下来的清代都统衙署建筑。整个建筑依据清代一品官衙规制,布局以中路建筑为主,东西两路为辅,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现存中路建筑南北长162.25米,东西宽44.96米,占地面积约7300平方米,大小房间67间。按建筑分布,自然划为四进院落,采用传统的庭院式建筑风格,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内寝。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均建有耳房,二堂及后寝建有厢房。中轴对称,前朝后寝。

主要建筑

大门
第一重大门为横排三间,悬山屋顶上覆青灰脊瓦,屋脊两端有兽吻装饰,四根红漆大柱一字排开,大红漆门庄重肃穆。这一按照《钦定大清会典工部则例》建造的古建筑,其布局、形制、用材均遵循规制,是研究清代省级衙署的实物例证。
大堂
大堂
大堂为都统升堂办公之处,是都统署中最高大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前出廊,悬山布瓦顶建筑。梁架为五架梁,前后抱头梁,施四柱七檩,施正脊、垂脊、排山勾滴及吻兽。大堂两侧建有东西耳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出廊,为硬山布瓦顶建筑。
二堂
二堂
二堂为都统处理公牍与读书之处,院内古柏参天,环境清幽。二堂院落东西两侧建有南厢房、北厢房共四座厢房。其中南厢房体量较大,面阔五间,高度与大堂相差无几,且使用人字梁架,前檐部出平顶。北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布瓦顶建筑,梁架为五架梁。
内寝
正房小院是都统的居住之处,现存建筑面阔五间,前檐明间出卷棚抱厦,与东西厢房平顶相连。前檐辟门窗,后檐墙为封护檐,体现了中国古代官衙基本布局。

文物遗存

石狮子
2002年,张家口市博物馆对察哈尔都统署旧址大门前原地基进行勘探并恢复,出土了石狮子。

文物价值

作为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群,察哈尔都统署旧址是封建官僚衙门的代表,体现当时的建筑艺术。作为中国古代边防重要的省级衙署和中国仅存的清代都统衙署建筑,对于研究清代官衙建筑、研究京西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察哈尔都统署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察哈尔都统署旧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明德北街三角地东侧。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察哈尔都统署旧址,路程约3.1千米,用时约11分钟。
浏览 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