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统计局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 2023

联合创作 · 2023-09-26 00:00

2023年,我市持续深入贯彻“产业强市”一号战略,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经济社会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加固态势。

一、综  合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0.45亿元,可比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6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339.53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272.17亿元,增长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93万元,比上年增长7.49%。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同期的3.15:54.27:42.58调整至2.98:53.85:43.17。

二、农  业

农业产量保持稳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3.70%。其中,种植业产值20亿元,增长13.73%;林业产值1.40亿元,下降20.45%;牧业产值2.40亿元,下降31.39%;渔业产值5.80亿元,增长0.57%。粮食播种面积10.66千公顷,比上年增播2.60%;粮食总产量7.60万吨,比上年增产2.70%,其中,秋粮总产量5.27万吨,增产1.54%。油料种植面积0.89千公顷,比上年增播12.56%;油料总产量2482吨,增产14.43%。蔬菜种植面积4.2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13公顷。主要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3155吨,比上年减少19.23%;家禽出栏76.31万只,增长2.97%;禽蛋产量3715吨,增长6.60%。

渔业布局优化完善。全年水产放养面积1.9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8015吨,新增标准化改造池塘620亩,特色水产工厂化养殖面积18.8万平方米,河蟹标准化养殖面积6900亩,刀鱼特色化养殖规模达68尾。

粮食安全有效保障。全市粮食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5.99万亩,粮食单产475.3公斤/亩,粮食总产7.6万吨。加快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新增高标准农田3700亩,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8.69万亩。

绿化造林有序推进。今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300亩,其中新增造林100亩,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更新造林200亩;新建省级绿美村庄2个,提升省级绿美村庄2个,新建农田林网1000亩,更新完善农田林网8000亩,完成四旁植树8万株,湿地修复200亩,新建2个湿地保护小区,1个小微湿地。

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建成六圩港闸站工程、南江段江堤提升工程等。全年完成总投入6572.62 万元,完成总土方86.418万立方米、石方2100立方米、砼7500立方米。疏浚河道197条,总长度59.94千米,疏浚土方70.79万方。其中乡级河道7条(新春中心河、星星中心河、团结电站河、团结河、兴华电站河、丰收河、德胜港),总长度3.41千米,疏浚土方3.66万方;疏浚整治村庄河塘190条,总长度56.53千米,疏浚土方67.13万方。

农业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农用化肥施用量3148吨,比上年下降0.69%;农膜使用量112.32吨,增长4.00%;农药使用量180.5吨,下降0.8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发展韧性显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063.1亿元,同比增长15.95%;完成工业增加值316.33亿元,可比增长10.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22.81亿元,利税98.32亿元。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1.61亿千瓦时,同比上升13.62%,其中,工业用电量13.81亿千瓦时,同比上升24.34%。

主导产业支撑有力。智能电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临港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产值达865.39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81.4%。智能电气行业创新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规模以上产值491.04亿元;新能源行业承压发展,规模以上产值183.36亿元;汽车零部件行业高速增长,规模以上产值130.17亿元;临港装备制造行业抢抓机遇,规模以上产值60.82亿元。

重点企业贡献突出。年末销售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45家,比去年增加12家;十亿元以上的企业20家,比去年增加4家;大全集团、美科太阳能、蜂巢销售突破百亿。作为工业经济重要支撑的“三十强”工业企业,在稳定发展的同时持续发力,“压舱石”作用凸显。“三十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652.29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63.77%。

建筑业规模持续壮大。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58家,比去年增加13家,其中产值超亿元建筑业企业9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5.48亿元,同比增长9.8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制造业投资102.58亿元,增长23.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2.7%;服务业投资35.44亿元,下降1.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5.1%。

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行业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行业及相关产业均承受较大压力。全市在库房地产企业40家,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13亿元,同比增长9.8%。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129.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6%。商品房销售面积47.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7%,其中,住宅面积35.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2%。商品房销售额29.07亿元,同比下降47.3%,其中,住宅销售额20.61亿元,同比增长2.9%。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步复苏。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9亿元,增长9.6%。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5.8%;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8.4%;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5.5%;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6.3%。实现限上批发业销售额139.6亿元,同比增长19.8%;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5.0亿元,同比增长7.4%。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量质并举。面对复杂严峻的全球经贸形势,外贸连续12个月保持正增长,实现进出口49.4亿元,同比增长7.9%,创历史新高。新能源及船舶等产业凸显出强劲的韧性和竞争力,光伏逆变器、机动多用途船、光伏组件等全年出口额分别达12.5亿元、5.0亿元、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0.6%、264.1%、67.4%。出口额超五千万元的企业14家,其中民营企业10家,出口总值占比超84%。市场布局优化。排名前五的贸易市场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美国、韩国,分别进出口20.1亿元、13.4亿元、6.6亿元、5.2亿元、3.6亿元。新兴市场开拓彰显成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1.2%、25.5%和31.2%;对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出口增长19.1%、15.9%。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保持平衡。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81.19%。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91亿元,下降5.4%。

金融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28.05亿元,比年初增加139.95亿元,增长15.76%。其中,居民存款余额596.08亿元,比年初增加85.54亿元,增长16.7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054.78亿元,比年初增加175.83亿元,增长20.00%。其中,中长期贷款591.04亿元,比年初增加80.04亿元,增长15.66%;短期贷款401.64亿元,比年初增加83.72亿元,增长26.33%。

保险业发展稳中有进。全市32家保险业金融机构营保费收入共18.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0.99亿元,增长5.77%。其中,寿险收入14.76亿元,同比增长6.9%;产险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1.07%。保险赔付额4.84亿元,其中,寿险赔付2.69亿元,赔付率18.26%,较去年上升约2个百分点;产险赔付2.15亿元,赔付率64.28%,较去年上升约9个百分点。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实力持续增强。全市获镇江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12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项目1个,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个,镇江市重大专项2个,爱士惟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突出科创企业培育,备案入库2023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431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21家,全市有效高企数达323家;新增省瞪羚企业4家,美科太阳能再次入选独角兽企业榜单。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3家。

教育资源供给提质推进。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创建现场验收,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指向全域义务教育提质增效的“实学课堂”建设》等4个项目入围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重点项目。第一幼儿园新园揭牌,加快城西学校及扬中市文化新村幼儿园建设;完成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等8所学校局部改造项目。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4所,其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高中3所、初中8所、小学15所、九年一贯制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开放大学1所、幼儿园24所,在校学生4.4769万人。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00%,普惠园覆盖率90.1%,省、市优质园覆盖率98.69%,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适学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100%,高中教育毛入学率100%。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服务浸润民心。举办第十八届社区(农民)文化艺术节暨第四届太平文化旅游周开幕式,承办镇江市少儿故事大赛。开展“文艺播种计划”608场、全民艺术普及活动797场、社教活动819场、戏曲进校园15场、“淘文化”演出6场,送电影下乡360场。锡剧《太平洲上》登上央视戏曲频道,锡剧作品《郭克生》在全市展演15场,获多项省级奖项。完成我市首部非遗著作《我与非遗—口述史里存记忆》。镇江市非遗项目“西来桥舞龙”被文旅部抽调参加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永胜村九狮图非遗展示馆正式开馆,并被授予镇江市第一批非遗守望空间。

全民健身迸发活力。新建健身路径60套、健身广场3个、健身步道8.04公里。举办省老年人体育节镇江扬中分会场开幕式、“5·19”全国太极拳大联动扬中分会场活动、第十四届男子篮球联赛、“幸福江苏”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暨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气功)公益培训走基层系列活动、“8.8全民健身日”、国际男子篮球对抗赛等赛事活动。

旅游供给优质丰富。举办首届千人河豚宴、首届江岛音乐节、“5·19”中国旅游日惠民消费推广季活动启动仪式、第十七届金山文艺艺术·国际旅游节暨兴阳村第十六届文化艺术节、扬中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首届龙园农民丰收节,举办新坝镇第二届枇杷文旅节、陈履生博物馆群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扬中市文明家庭表彰礼暨中秋国风专场文艺晚会等文旅节庆活动。利民村成功创成镇江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出7条精品旅游线路。

卫生健康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全国健康促进县、4个国家卫生镇、江苏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复审。市人民医院顺利转设三级医院,3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1家通过复审。新增4个镇江市临床重点专科、3个镇江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13家中医阁。全年招聘195名专业技术人员,委培37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建立名医工作站(室)5个。全市医疗机构新系统上线,市人民医院开通互联网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建成首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建设单位,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家,率先在镇江地区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签约服务全覆盖。全面启动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创成省示范性托育机构1家,镇江市普惠托育机构2家,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69 个。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交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成环岛公路(渡江文化园—新宁村段)4.4公里、环岛公路(南江段)1公里、扬中大道(联合桥—明珠广场段)1公里道路维修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18公里、县道公路安防工程31.531公里。有序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全市共有村级乡村振兴服务点40个、村级代收点32个,行政村村级站点覆盖率达90%。新改建公交站台12个,对3对公交站台进行适老化改造,建设出租车临时停靠点20个,全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连续多年获省评5A级。

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创新融合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物理、情理、法理、心理“四理”融合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常态化落实组团创建,全年开展周五定期组团创建活动47次,敲定主题987个,解决各类问题1000余个。积极开展专项整治,结合全市街巷、点位、文明风尚、群众参与“一二三”专项行动,全年组织各类整治223次。深化为民服务举措,完成翠竹园、中八桥等5个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增设祁家路、金苇桥便民疏导点。改造出新江洲小区公厕、城北公园公厕,持续更新“公厕便民地图”。

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完成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93项,对全市598家涉VOCs企业开展入户调查,全面摸清VOCs排放家底;对483家餐饮油烟单位开展检查,抽检柴油货车1114辆,实现PM2.5浓度33.4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78.4%。推进排污口分类整治,完成长江排口整治2309个。改善扬子桥断面水质波动问题,发放排污许可证222余户;加强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修复、清淤污水管网234.34公里。省考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优Ⅲ比率连续3年保持100%。狠抓土壤治理,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回收废旧农膜180.62吨,农膜回收率92.08%。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总体稳定。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65万人,比上年增长0.04万人,城镇化率71.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76414人,比上年减少1799人,其中男性人口134788人,女性人口141626人。全年出生人口1071人,人口出生率3.87‰,比上年下降0.26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870人,死亡率10.38‰,比上年提高1.21个千分点。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18.3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302.4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43元,增长7.4%。居民消费保持增长,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448元,增长9.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185元,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027元,增长11.7%。

民生保障不断增强。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全市共有低保对象655户835人,特困供养对象233人;低保标准为840元/月/人(补差),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1100元/人/月;发放低保金543.03万元,特困供养资金305.21万元;临时救助505人次,发放救助资金48.5万元。为2934名困难残疾人和3469名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3054.8万元。投入22万元,帮助10户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对全市低保家庭、散居特困和困境儿童发放1000元/人“慈善超市爱心卡”,共计资金97万元。

养老服务持续优化。创成第一批省级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地区。改造提升2家城市社区助餐点(城市长者食堂)、4家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实施105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投入资金612.6万元,为13593名老年人提供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推动尊老金“免申即享”主动发放机制,发放资金1092.9万元;发放养老机构一次性纾困补贴146.3万元。在镇江市率先发布“线上+线下”养老服务地图,为全市1563名60岁以上城乡低保家庭、失独家庭的老年人每周提供1次免费午餐服务。实施家庭养老床位项目,提供家政、社工、医疗等各项服务4683小时;推广互助公益时间(时间银行)项目,招募各类志愿者958名,开展专业服务的团队志愿活动213次、个人志愿活动1385次。

儿童关爱有效落实。登记保障困境儿童174名,新增困境儿童28名,退档11名,发放基本生活补贴247.9万元。组织困境儿童慰问活动,为120名困境儿童送去慰问金和生活物资,帮助10名困境儿童完成“童享、助梦”微心愿。完成新坝镇和西来桥镇2家未保工作站建设,实现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推进“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试点工作,发布践习项目10个,开发课程30个,编制《“护童方舟 ‘未’爱起航”儿童服务手册》,聚力打造“护童方舟”协同关爱服务品牌,持续完善“1+2+6+N”岛城特色儿童保障体系。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