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持续性写作,我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共 3745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12-30 22:07
最近有好几个小伙伴问起公众号写作的事情,刚好之前也没有写过相关的文章,就趁此机会来聊聊我对写文章、写公众号的一些感受和看法。
1.坚持输出很难吗?
我从2018年底左右开始写文章,到现为止大概就是3年左右;从19年中旬的时候,开始月更月度总结,也就是后来的维他姜茶系列。
一个月更新大概10篇左右,原创内容一般都是一个月4-5篇,也就是一周一篇。
对我来说,保持这样的一个频率,不算很难,也不会很吃力,是属于我的一个舒适状态。
那么,坚持输出很难吗?
我个人感觉难,但是没有很难,也就是没有想象中的难。
最开始我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投稿的时候,看到一些大V投了几十篇,上百篇,除了羡慕之外也有挺大的心理压力的,总感觉自己不太可能达到这样的成绩,会有畏难情绪。
但是站在当下来看,几年过去了,我已经更新了50多篇内容了,阅读量也有50多万了,我逐渐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大V,这一切其实并没有很难。
所以,如果别人问我,坚持输出很难吗?
我会跟他说:只要你在路上了,就不会很难;迈不开第一步,永远都会觉得很难。
2.坚持输出的目的
也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坚持输出,坚持输出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说很多客套的漂亮话来回答,但是我感觉那不真实,最真实的想法只有两个:
记录自己; 获取认同;
做垂直领域的写作者,首先要取悦自己,写的东西首先要让自己高兴,有价值,而「记录自己」的价值就在于可以把过去的文字当做一面镜子,当写的内容逐渐变多,会发现原来自己悄然成熟了很多。过去很多不太清晰的概念,不太完全掌握东西,通过文字输出了一遍之后,再回过头去看的时候,会发现开始明了,认知也更加清晰了。
其次就是获得认同,获得认同说得高深一些可以说是「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吸引更多的粉丝」或者「获取更多的阅读量」。文章发出去了之后,希望有更多的阅读量,有更多的关注者。无论是为了接更贵的广告,还是提升自己的商业价值,本质上还是「获取认同」。当然获取到的认同感会逐渐地消磨掉,于是作者们会逐渐追求其他的刺激,例如打赏,广告,商业变现亦或者是其他光环加持……
所以,当有人问我「坚持输出的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我觉得他可能更想要知道的是:坚持输出会带来什么效应。
3.坚持输出带来的效应
对我来说,这么几年的坚持输出给我带来了这么一些东西:
获得了一些关注量、知名度和荣誉,奖章等; 拓展了自己的视野,认识挺多同行的朋友,跨境领域的知名公司的产品经理我基本上都认识一两个; 接了一些广告,恰了一些饭,不过额度很小,也就是几包辣条+几杯奶茶钱; 对我求职换工作时加分很多,无论是通过率还是涨幅,都有加分; 对个人产品能力和职场能力提升都很多,这都得益于一些刻意学习和输出。因为除了产品业务知识,平时也会写一些团队管理和求职之类的内容; 为后续写书做了一些铺垫,积累素材,锻炼文笔等; 其他一些隐性的提升;
简单总结来说,坚持输出就跟阅读一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是好处的背后就是付出的努力和汗水。
如果要问收益率或者是ROI,我觉得是相当高的。但是我相信这样的回答和网络上的心灵鸡汤无异,并不能打动正在看文章的你,所以我举几个自己身边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3.1 关于视野拓展的例子
很多朋友通过我写的文章认识了我,由于我写的文章大多数是跨境领域的内容,所以自然加我微信的朋友也都是这个领域的。
这样一来,我发现之前一直在学习和参考的产品,原来就出自某个人之手,有相关的业务问题直接问就好了,省去了各种猜测和验证的过程。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如果遇到相关的难题或者犹豫不决的方案的时候,也可以咨询相关的朋友,因为大家做的内容都差不多,甚至别人做得更好。
所以我对市面上很多海外仓系统或者ERP系统都比较了解,甚至一些内在的逻辑也了解的比较多,因为遇到相关的问题可以找对方的产品交流,讨论,逐渐地就会积累很多业务知识,这对后续的工作都有挺大的帮助。
3.2 求职换工作的优势
上面提到了认识了很多同行朋友,除了能交流业务知识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了解不同的公司文化和基本情况,当然是指不涉及公司机密的信息。
这在求职换工作的时候就特别有用了,公司福利好不好,加班多不多,团队气氛如何,整体评估是否值得加入等,都可以比其他求职者掌握更多的信息。
同时在实际求职的时候,一方面可以通过朋友内推,更加高效地推进面试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用公众号或者写的文章作为自己的一个亮点和加分项,让面试官对自己有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因为面试过程中其实很难看出一个人的全貌,而过往的文章和输出的内容,其实还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某些特质,以及判断其专业能力到底如何。
3.3 个人能力的提升
在产品群中,时常会聊到关于「产品经理成长」的话题,我自己也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很多时候,我会将思考的过程或者结果,通过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如果感觉有些内容写不出来,或者写出来的东西不够干货,我就会刻意性地去找资料,或者看书等,补充这一块的知识,然后消化了之后再写出来。
这种以输出倒逼输入的方式,也称为「费曼学习法」。很多产品公众号运营者都认同这种学习方式,因为确实会带来很明显的个人能力的提升。
有些道理,有些知识,可能大家都听过,你也听过,所以你以为自己会了。但是你当你深入思考,吸收消化之后再输出相应的文章,你会发现好像自己之前并不太懂,并不会,只有输出了之后才会发现自己到底懂了多少。
这个道理和「以教代学」的理念是相似的,通过教授别人这个过程,再反哺自己,提高自己。
所以我会坚持写每个月的月度总结,每年的年度总结,每个令我印象深刻的项目的总结,一些面试的感触和心得……这些内容可能有很多作者都写过,也有很多作者写得比我更好,但是这并不影响我继续写相关的话题,因为不写出来我并不知道我实际掌握了多少。
只有我思考过,输出过的东西,我才觉得属于我自己。
4.有哪些建议给到大家
我自己是坚持输出的既得利益者,所以我理所应当地会推荐大家也去试试这一条路。
但是如果基于现实来看,我必须承认:这条路不适合于所有人,甚至不适于大多数人。
写东西是一件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的事情。就好像高中时期写作文一样,会写的同学越写越好,越写越有自信;而不会写的同学,越写越差,越来越恐惧这件事……
所以,我认为这条路不适合大多数人,也就不能生搬硬套地推荐大家去做这件事。
那么有没有什么更缓和一些,更简单一些的办法,也能达到相似的效果呢?
我认为写总结,写周报,写月报,写年报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很多人在写工作周报的时候会很痛苦,做了很多事的痛苦于不知道怎么行文,怎么突出自己做的事情的价值;没有做很多事的则纠结于怎么拼凑字数,让领导看不出自己本周在摸鱼或者没有实际产出。
我所说的总结,周报,月报,年报和工作上的周报,月报,年报不一样。
首先,你写的总结更多地是给自己看的,所以你无需有什么心理压力,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无论你写得多还是写得少,你都可以无所拘束。也不用纠结用PPT还是Word,是不是要数据图表来佐证……
其次,你写的总结不一定都是工作的,你看了什么书,看了什么电影,学了什么新技能,掌握了什么新知识都可以做总结,而不仅仅是拘束于产品或者实际工作。
最后,你写总结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记录当下的自己,然后再若干月或者若干年后回顾自己的时候,丈量自己成长的幅度有多少。所以你的总结应该尽量真实,剖析自己的不足,自己的疑惑,自己的思考,哪怕这些东西暂时没有答案,你没有想清楚,只要足够真实,那就够了。
如果按一个月一篇文章的节奏,一年也就是写12篇文章,我相信这个量并不会很大。而且每周做总结的时候,可以用简单的思考导图或者Todo list进行记录,在梳理月度总结的时候就会快速很多。
在前期的时候,不用急着找个公众号或者投稿平台发布出来,你就用语雀或者飞书这种协同类的工具记录下来,直到你感觉你对写东西不会太抗拒,甚至感觉写了无人看,无人关注,无人激励会让你渐渐失去动力,那这个时候就可以准备搞一个公众号或者其他投稿平台了,获取关注量,获取认同感会趋势你继续写,写得更好。
最后
我个人是非常认同产品经理求职或者介绍自己的时候带上作品集的,但是我认为作品集不一定就是Axure原型或者竞品分析报告。
你的微信公众号、语雀、飞书、知乎,GitHub等个人主页都是你的作品,当然前提是你要将一些相关的,精华的东西放在显眼的位置。
我可以从这些页面中,看到比简历上更加丰富、立体的一个人,甚至有些相同的兴趣点或者关键词,还会让我对你更感兴趣。
如果你也想试着写点东西,成为一个文字创作者,那么我会鼓励你,甚至跟你交流更多的心得;如果你只是想用简单点的办法来提升自己,那么我会建议你去写总结,去打造自己的「个人主页」。
成功者的故事固然励志、有趣,令人羡慕、神往。但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先迈出第一步才当前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