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浚故居及墓
共 1820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2:06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主要建筑
丘浚故居
前堂,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式筒板布瓦顶,通高4米,通面阔12.9米,通进深3.6米。明间两侧是厢房,属起居卧室,据传丘浚就诞生于前堂左厢房中。
丘浚故居前堂
可继堂,面阔三间,进深十一檩,单檐硬山式筒板布瓦顶,通高6.6米,通面阔12.9米,通进深8.5米,明间梁架用十架椽,是现存最大的丘浚单间故居。
可继堂
厅堂,正中置放有一尊丘浚的金色坐像,两边分别为“勤俭持家”和“诗书继世”的楹联。
丘浚故居金色塑像
丘浚墓
丘浚辞世后,明孝宗钦命钦差大臣工部进士陈元护丧南归,负责督造坟茔,为夫妻合葬墓。
墓冢,位于整个墓区的最南部,由基座和穹隆顶两部分构成,全部用石块砌筑而成。基座平面呈正十二边形,从下至上共有五层,通高约3.90米。
市民参观丘濬墓
墓碑,位于墓冢之前约2.05米处,现存有碑身和碑座,且碑身与碑座已脱离分开,碑身已严重残缺,仅余上段之右侧部分。此碑毁坏后,1986年又重新复制墓碑,通高364厘米、宽102厘米、厚29厘米,碑之上端中间阴刻楷书“皇明勅葬”四字,四字的左右两边各线刻一条腾龙,两龙头部相对,共戏宝珠;碑面正中纵书楷体“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赠特进左柱国太傅谥文庄丘公、诰封正一品夫人吴氏之墓”,右面刻有“弘治丁巳三月清明立”,左刻“钦差督造坟茔工部进士陈元钦差护送行人司行人宋恺钦差斋行人司行人吴自钦差书册太仆侍卿姜立纲”。碑正面的左右两边有六组剔地浅浮雕装饰图案,每一组的图案由云朵、松鹤构成。
丘浚墓及碑
神道,呈南北纵向分布在墓冢前直至牌坊的进处,全长100余米,宽4米,如今用石板铺地,中间有二级亭台,亭台东西长7.25米、南北宽5.03米,周边用石条贴砌。
石牌坊是一座四柱三间式的石结构牌坊,东西跨度约长10.04米、南北纵宽约8.7米,中间的两根方形立柱较粗且高,通高4.4米,边长0.36米,柱础为圆柱形,下面是方形底座。两柱顶上承载着横穿的两块枋板,上下枋板之间有垫板,正面中间阴刻一“旨”字,下枋板长3.25米,宽0.66米,正面刻写有楷书“理学名臣”四字。
丘浚墓石牌坊
五龙池,位于石牌坊前约12米的地方,池的平面形状宛如半圆形的扇面,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60米,深约2米左右,池周边用长石条垒砌。五龙池又称作“丘公塘”。
丘浚墓前的石象生原有石翁仲、石狮子、石羊和石马等,保留下来了一对石狮子和一对石马。“大学士丘文庄公谕祭碑”及“丘公神道碑”,今已佚失,碑文为早期方志所录得以保存。
丘濬墓前的石像生
文物价值
丘浚故居是海南官式建筑中级别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建筑,形制古雅庄重,富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是琼崖古代木结构民居建筑的瑰宝。
丘浚故居是海南现存年代最早、工艺水平最高的琼崖古代木结构建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与周围民居融为一体,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建筑群体,是明代保存较好的建筑物。
丘浚墓充分体现儒学文化与丘浚学说和明代官员墓园构架与传统纪念文化。
保护措施
1996年11月20日,丘浚故居及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1418~1495年),一作邱浚,字仲深,号深庵,又号玉峰、琼台,别号海山道人,琼山府城镇下田村(又名朱桔里,今名金花村)人。中国明代中叶的理学名臣,15世纪的杰出学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明弘治朝官至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与唐代的张九龄(曲江)、宋代的余清、崔与之(增城)并称为“岭南四大儒”,与海瑞同被誉为“海南双壁”。
丘浚
后世纪念
海口人民为纪念和瞻仰丘浚,海口市内建有文庄路、丘海大道、丘浚文化公园等地名、道路,丘浚故居附近街道墙上绘制了精美浮雕讲述先贤人物和历史文化故事。
主要话动
20世纪50年后期和60年代初期,朱德、郭沫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专程前往丘浚墓参观。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丘浚故居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金花村三巷9号;丘浚墓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水头村西、今丘海大道东约100米处。
评论